四川適合種植什麼藥材

  四川有著“中醫之鄉,中藥之庫”的美稱。那麼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四川適合種植的藥材,一起來看看。

  四川適合種植的藥材

  【川芎】都江堰市***菊花心川芎***、郫縣、彭州市、崇州市

  【川貝母】阿壩州、甘孜州;以卷葉貝母、暗紫貝母為主

  【附子、川烏】江油市;以南瓜葉附子為主流品種

  【黃連】洪雅縣、峨眉山市、大邑縣***味連***

  【麥冬】綿陽市、三臺縣***綿陽麥冬、川麥冬***

  【天麻】平武縣大量栽培,野生資源廣佈

  【冬蟲夏草】康定縣、馬爾康縣

  【紅花】簡陽市、平昌縣***川紅花***

  【乾薑】四川岷江流域多栽培、犍為縣、沐川縣主產

  【川牛膝】天全縣***天全牛膝***、洪雅縣

  【金銀花】南江縣、沐川縣***川銀花***

  【丹蔘】中江縣***中江丹蔘***、平武縣***川丹蔘***

  【補骨脂】西昌市、金堂縣

  【鬱金***川鬱金***】雙流縣、犍為縣、崇州市***多栽種綠絲鬱金、黃絲鬱金***

  【薑黃】犍為縣、崇州市、雙流縣

  【莪術】犍為縣、崇州市、雙流縣

  【天冬】內江市、古藺縣

  【白芍】中江縣***中江白芍***、渠縣

  【白芷】遂寧市***川白芷***

  【黃柏】滎經縣、峨眉山市、洪雅縣、通江縣***川黃柏***

  【厚朴】都江堰市、峨眉山市、古藺縣、三臺縣***川樸***

  【杜仲】四川各地均有栽培

  【半夏】南充市、西充縣主產,川東北地區多野生

  【金錢草】四川多野生資源***四川大金錢草***

  【澤瀉】彭山縣、都江堰市***川澤瀉***

  【麝香】都江堰市、馬爾康縣***人工養殖,活體取麝***

  【熊膽】都江堰市主產***人工養殖,活體引流***

  【辛夷】北川縣主產,四川各地有栽培

  【烏梅】大邑縣、達州市多栽培

  【川續斷】主產涼山州

  【羌活】甘孜州、阿壩州

  【銀耳】通江縣***通江銀耳***

  【川明參】蒼溪縣、金堂縣、巴中市

  【柴胡】劍閣縣***竹葉柴胡多野生,習稱“劍柴”;北柴胡多栽培***

  【桔梗】梓潼縣***川桔梗***

  【花椒】漢源縣***川椒、紅椒***、茂汶縣

  【大黃】四川北部、西部多栽培

  【黨蔘】九寨溝縣***原南坪縣***

  【菊花】蒼溪縣、儀隴縣、中江縣

  【龍膽】涼山州野生資源豐富

  【川木香】四川西部***阿壩州***

  【枇杷葉】四川各地栽培

  【佛手】犍為縣、沐川縣***川佛手***。

  適合林下種植的藥材

  丹蔘

  專案介紹:丹蔘,又名赤參、紫丹蔘、紅根,生長於山坡草地臨邊道旁或者疏林的乾燥地上,主要產於四川、安徽、江蘇、河南等地。一般來說,丹蔘在春、秋兩季採挖,既可以生用,也可以用酒灸用。

  功效: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的作用。

  產量:丹蔘的畝產乾貨在200—250公斤左右,部分高產田可達到300—400公斤。

  市場價格:各城市價格差距比較大,20—50元不等。

  夏枯球

  專案介紹:夏枯球,脣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夏枯草的果穗,用藥歷史在2000年以上,味苦、辛,性寒。其生長於春季,生長週期為3個月,幹後是棕褐色。

  功效:可以清肝火、散瘀結。

  產量:一般畝產球180公斤左右,產草200公斤左右。

  市場價格:夏枯球市場價10元,夏枯草1.5元。

  射干

  專案介紹:射干,別名烏扇、烏蒲、夜乾等等,是鳶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莖,它耐乾旱和寒冷,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山坡旱地均能栽培,以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為佳。

  功效:射干是清熱解毒的中藥,可以解毒利咽、清熱化痰、散熱消結。

  產量:射干畝產量在180公斤左右。

  市場價格:目前射干的市場價格在25—28元之間不等。

  板藍根

  專案介紹:板藍根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乾燥根,通常在秋季進行採挖,其炮製後可以入藥。板藍根在中國各地均可產,喜愛溼暖環境,適合生長在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沙質土壤中。

  功效:板藍根有清熱解毒、預防感冒、利咽的功效。

  產量:一般來說,板藍根在各地的產量不等,南方畝產250公斤左右,北方在280公斤左右,東北和西北地區的產量大約為350公斤。

  市場價格:板藍根產量大,市場價格也比較低,在5—10元左右。

  四川種植川芎的方法

  選地整地

  川芎喜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砂壤土,中性或微酸性為好。土質黏重,排水不良及低窪地不宜種植。

  1、育苓地四川主產地培育川芎的繁殖材料“苓子”,常在海拔900的山地,高山宜陽坡,低山宜半陰半陽坡,選擇生荒地,土壤可以稍黏。選地後除淨枯枝、雜草,就地燒灰作基肥,耕深25~30cm,整平耙細,按寬1.7~1.8cm的規格作畦。

  2、栽植地 平地栽種,宜選早稻田,早稻前茬最好是壓過綠肥的茬口。早稻收割後,鏟淨稻樁,開溝寬30cm,深25cm,作寬1.5m的畦,畦面撒入堆肥或廄肥3000kg,與表土混勻,挖鬆打細,整成龜背形。

  繁殖方法

  川芎用無性繁殖,繁殖材料用地上莖的莖節,習稱“苓子”。主產地在山區培育“苓子”,平地種植川芎。平地育苓影響根莖的生長,易發病蟲害及退化,不宜採用。

  1、培育“苓子”

  ***1***栽種 12月下旬到次年1月中旬,宜早不宜遲,挖起川芎根莖,除去莖葉、泥土和鬚根,稱為“撫芎”。2月上旬以前移栽至高山區。栽種時在畦上開穴,按株行距***20~30***cm×***20~30***cm在畦上開穴,穴深5~7cm,穴內施入適量堆肥或畜糞水。每穴栽“撫芎”一個,芽頭向上。

  ***2***管理 3月上旬出苗。當苗高10~13時亮蔸疏苗,露出根莖上部,選留生長健壯、粗細均勻的地上莖8~12根,其餘的從基部割去。疏苗後至4月下旬各中耕除草1次,同時追肥,每畝追施人畜糞水1000kg,加腐熟餅肥50kg。

  2、栽種 8月上、中旬為栽種適期,過遲氣溫降低影響根莖的物質積累。栽前取出苓稈,剔除有病蟲害的、無芽及芽已萌發的苓子。栽時選晴天在畦上按行距30cm 橫開淺溝,溝深2~3cm,株距約20cm,每行栽8個苓子。將苓子平放溝內,芽頭向上並按緊,不宜過深或過淺。行間兩頭各栽苓子2個,每隔5~10行的行間密栽苓子1行,以備補苗。栽後用細肥土蓋住苓子,蓋草保溼並防暴雨沖刷及強光曝晒。

  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每年進行4次。栽後半月左右,齊苗後揭去蓋草,進行第1次中耕除草,

  以後每隔約20天進行1次。注意淺鋤表土,切勿傷根。前兩次結合間苗、補苗。次年1月

  上、中旬部分葉片枯黃時,先扯去地上部分***產區稱“薅冬藥”***,然後清潔田間,耙鬆表土,

  用行間泥土壅根,以利根莖安全越冬。

  2、追肥 結合前三次中耕各施追肥1次,每畝施畜糞水1500~2000kg,混入發酵的餅肥液50kg,加適量水稀釋***施。第3次追肥後用草木灰、土肥、腐熟餅肥等混合肥料,在植株旁穴施後蓋土。次年3月上旬施春肥,用畜糞尿750kg、硫酸銨7.5kg、硫酸鉀2.5kg淋穴,可增加根莖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