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拉肚子的治療方法

  嬰兒腹瀉是多由飲食不當或腸道內、外感染所引起的一種消化道功能紊亂綜合症,那麼,嬰兒腹瀉該怎麼辦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新生嬰兒拉肚子主要症狀:

  1、輕症:每天大便五至八次,可能伴隨著輕微發燒或嘔吐。糞便呈黃綠色,帶粘液且呈蛋花湯樣,並伴有輕微腹脹,腸鳴音亢進。

  2、中度腹瀉:每天大便十次,稀水便、氣味酸且臭,可能中度發燒。

  3、重症:腹瀉頻繁,每天大便八至十五次,呈水樣、量多,有酸臭味,煩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驚厥,血絲黏液便,前囟門凹陷,面板及嘴脣乾燥等。

  4、部分患者可出現明顯脫水、酸中毒、電解質紊亂,如低鉀或低鎂等。

  一:

  1、及時給腹瀉嬰兒用口服液補鹽。

  2、不要要求醫生開很多控制腹瀉的藥物。因為腹瀉原因複雜,用藥不當有害無益。

  3、注意腹瀉患兒的飲食,不一定要禁食,選喂容易消化的食物。

  4、腹瀉嚴重者,應及時送醫院治療。

  二:

  參苓白朮丸

  人蔘 茯苓 白朮 桔梗 山藥 甘草 白扁豆 蓮子肉 砂仁 薏苡仁

  慢性腹瀉地臨床主要表現為反覆發作地腹瀉及腹部隱痛,其腹瀉不甚劇烈,常與進食難以消化地食物或者脾胃受涼有關。伴有食慾不振,氣短乏力,面色缺乏光澤。腹瀉日久則營養物質大量丟失,可以導致貧血等不良後果,因此不能等閒視之。由於久瀉傷及人體正氣 ,尤其與腹瀉密切相關地脾胃更易受傷,因此慢性腹瀉中有很大一部分為虛性腹瀉。對於這部分病人推薦試用參苓白朮丸健脾化溼進行治療。

  參苓白朮丸組方中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方面人蔘、白朮、扁豆等健脾益氣,恢復脾胃功能;另一方面白朮 ,茯苓等又能健脾化溼,減少腹瀉次數。中醫認為脾虛則易生溼,溼重則洩瀉,因此健脾益氣化溼就是本方治療地精髓所在。此外,對於伴有脾胃虛寒,表現為胃部怕冷,大便稀溏,不能進冷食者,可以加用香砂養胃丸合併治療。而久瀉傷腎,出現畏寒肢冷,腰膝痠軟,每日晨起腹瀉,俗稱五更瀉者,合用四神丸以溫腎健脾。

  葛根岑連湯

  葛根 黃岑 黃連 炙甘草

  急性腹瀉是夏季常見地疾病 ,治療腹瀉地藥物也成為很多家庭常備藥。中藥治療急性腹瀉地經典方劑就是葛根芩連湯,它出自著名地中醫古籍、張仲景所著地《傷寒論》,用來治療溼熱所致地腹瀉和痢疾。

  從葛根芩連湯地組成來講,葛根、黃芩,黃連以清熱利溼為主,並能升清止瀉。所以在選用葛根芩連湯治療腹瀉時就要抓住“溼、熱 ”兩點。所謂“熱 ”主要表現為發燒 、口乾、口臭 ,大便後肛門灼熱,小便發黃等;“溼”則相對抽象一點,主要表現是大便黏膩不爽,有排不盡地感覺,醫學上稱之為裡急後重感,或者大便裡有白色膿樣物,不思飲食,舌苔厚等,如果患者地病情大致符合上面所描述地症狀,則可以認為是“溼熱”所致地腹瀉。

  嬰兒拉肚子的預防方法:

  提倡母乳餵養:尤以出生後最初數月內應以母乳餵養。因母乳最適合嬰兒的營養需要和消化能力。人乳中含有iga,可中和大腸桿菌腸毒素,有預防感染埃希氏大腸桿菌的作用,幫除患結核、心腎及其他慢性疾病外,均應提倡母乳餵養。應注意正確的餵養方法,做到定時哺乳,避免在夏季及小兒有病時斷奶。

  按時新增輔食:小兒生長髮育迅速,不信紙母乳或人工餵養兒均應按時新增輔食,以滿足營養需要。新增輔助食品時,品種不宜過多,變換不宜過頻,要在嬰兒逐漸適應新的食品後,才漸次增加其他食品。具體而言,新增輔食時,要注意嬰兒的消化能力,每次只能增加一種,從少至多,逐漸增加。一般在出生後半個月開始新增維生素c及d,2-3個月加菜湯、奶糕或米糊,4-6個月新增蛋黃、肉末及碎菜等。

  注意飲食質量:母乳不足或缺母乳採取混合餵養及人工餵養時,應注意飲食調配,不宜過多或過早要給米糊或粥食等食品,以免發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影響小兒生長髮育,初出生至3個月內嬰兒母乳不足,可吃牛奶或豆漿補充,無論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適當稀釋,以利於消化和吸收;食慾不振時,不宜強制進食。

  增強體質:平時應加強戶外活動,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注意小兒體格鍛鍊,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種疾病。

  避免不良刺激:小兒日常生活中應防止過度疲勞、驚嚇或精神過度緊張。

  夏季衛生及護理:嬰幼兒的衣著,應隨氣溫的升降而增減,避免過熱,夜晚睡覺要避免腹部受涼。夏季應多喂水,避免飲食過量或食有用脂肪多的食物。經常進行溫水浴。

  加強體弱嬰幼兒護理:營養不良、佝僂病及病後體弱小兒應加強護理,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各種感染。對輕型腹瀉應及時治療,以免拖延成為重型腹瀉。

  避免交叉感染:感染性腹瀉易引起流行,對新生兒,托幼機構及醫院應注意消毒隔離。發現腹瀉患兒和帶菌者要隔離治療,烘便應做消毒處理。

  合理應用抗生素:避免長期濫用方譜抗生素,以免腸道菌群失調,招致耐藥菌繁殖引起腸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