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三顧茅廬請孔明

  “草廬三顧”出自羅貫中所著的中國古典章回小說《三國演義》,“草廬三顧”敘述了劉備求賢若渴、三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蜀漢的故事,“草廬三顧”在現在也有招納賢才、不恥下問、虛心請教的意思。

  

  東漢末年,劉備攻打曹操失敗,投奔荊州劉表。為了日後成就大業,他留心訪求人才,請荊州名士司馬徽推薦。司馬徽說:“此地有‘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多方打聽,得知“臥龍”就是諸葛亮,此人隱居在襄陽城西二十里的隆中,耕作自養,精研史書,是個傑出人才,便專程到隆中去拜訪。

  他前後一共去了三次,頭兩次諸葛亮避而不見,第三次才親自出迎,就在茅廬中和劉備共同探討時局,分析形勢,設計如何奪取政權統一天下的方略。劉備大為歎服,願以諸葛亮為師,請他出山相助,重興漢室。諸葛亮深為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所打動,答應了劉備的請求,離開隆中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負。此後,諸葛亮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幫助劉備東聯孫吳,北伐曹魏,佔據荊、益兩州,北向中原,建立蜀漢政權,形成與東吳、曹魏三國鼎立的局面。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秉承劉備遺志,繼續出兵伐魏。他在向後主劉禪上的一道奏表中寫道:“先帝不嫌臣卑微鄙陋,屈尊枉駕,前後三次親自登門,訪臣於草廬之中……”流露出對劉備給予的知遇之恩念念不忘的感激之情。

  成語“三顧茅廬”由此而來,比喻訪賢求才,真心誠意地邀請別人。

  例句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應用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裡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示例

  《三國演義》我住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一折.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咱們目今正是慘敗之餘,人家肯屈駕前來,不用咱們三顧茅廬,難道我還不中途相迎,以表誠意!”

  近義詞:禮賢下士、誠心誠意、草廬三顧、 求賢若渴

  反義詞:拒人千里、虛情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