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隨筆

  八年級的學生,平時都寫什麼隨筆來提高自己的文筆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去一個自己喜歡的地方,聞著書香,撫著每頁書上那細微粗糙的紋理,看著一個個文字,讀著一則則故事,品著一段段或明媚、或憂傷的感情,想來是人生的一大樂事了。

  有人說,希望每個人死後都能自動變成一本書,書的內容就是死者的生平。這樣,有的人成了名著,有的人成了禁書,有的人成了菜譜,有的人成了地圖,有的人是photoshop的使用手冊,而有的人則是小旅館的開房登記簿……整個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圖書館,我們讀著別人,做著自己,等著被讀。

  書之所以被閱讀,是因為具有可讀性。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吸取了書中我們感興趣、或與別人不同的資訊,因為這樣的不同,最終變成了自己的知識和情感,成了另外的“一本書”。你讀什麼書,成為怎樣的人,與以後又會變成怎樣的“一本書”,有著莫大的聯絡。

  好書是值得用一生去回味的,但想要真正洞悉和品味作者筆端的那一抹思緒以及書中人物的感情,往往受一個人的年齡、知識積累、生活經歷等因素限制,但毫無疑問的是,閱讀是貫穿於人的一生的。

  篇二

  風中的少年,追逐著蒲公英,而那一陣陣的風,卻讓他不得不無止境的追逐……——題記

  我是一個風中追逐的少年,我希望追逐到至死方休。風給予我無盡的動力,燃燒鬥志,戰個痛快。

  而那無盡的風,便是我心中的母愛,它時而輕柔拂面,但也卻狂風呼嘯,也如同那黃昏般淒涼。這陣風一直陪伴在我身旁,無時無刻,每分每秒;我卻很少會感受它的拂面,即便它會冰封萬里,透寒人心。

  春曉,它與鮮花飛鳥相伴,帶來無窮生機,無限希望。但它卻同樣的暴躁,在春日也會如同野獸般的狂嘯,震動人心。春風細雨,有花常伴;塵土狂風,仍有堅石相隨。

  烈夏,它卻與驟雨雷霆閃電交織,我無處躲藏,他要破滅我內心的骯髒,它要毀滅我內心的那一片小小世界,建築它理想的國度,可這並非我想要。我或許嚮往自由,或許渴望寧靜;但絕非由你來締造。

  風雨交加,夏日幻夜,毀滅即為重建;你我不過渴望洗禮,而非改造。

  秋月,它帶來豐收與喜望,卻也夾雜著無盡的淒涼。秋風吹黃葉,吹下的也是無盡的淒涼,吹過的卻是汗水與泥濘。它對與果實滿心歡笑,這是它送給少年最好的禮物;它也不得不離去,改變出一個新的自己……

  秋月,冷風湧起,吹來少年的蒲公英,因為它即將離去……

  無寒之冬。風,它又回來啦。但是如此的寒冷,我無法躲開它的衝擊,而當我感受它時,卻是那麼的熟悉。可在心中卻是一種迴歸。它。便是北風。這一陣北風后有太多的似曾相識……

  它的背後是春風細雨;是雨夜的戰神;是秋月最後的陌路……

  北風的背後是什麼。北風又是什麼。

  我也無從知曉,可我堅定地相信風即是母愛。我是風中追尋蒲公英的少年。在不斷追尋,不斷地跌倒。

  當我追到蒲公英是,那陣風有會怎樣。飄向何處,亦或迴歸何處。

  最終,我可會明白;

  “風欲靜而樹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篇三

  最愛的時候是寒暑假,因為那樣就可以回外婆家,外婆家在鄉下,每每回去時,都是最美的時光。

  外婆黑色的發中有絲絲銀絲,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告訴我,那是歲月的痕跡,我知道,外婆滿面的皺紋,也是時間匆匆的見證,外婆總是穿著素花色的上衣,灰色的褲子,樸素慈祥。

  雖然外婆嘴上從未說過,但我感覺得到,外婆很疼很疼我。

  上幼兒園的時候,秋天,媽媽把我自己放在外婆家,我真的是無聊壞了,就吵著外婆帶我去地裡看看,外婆就拎一個籃子,挽著我出門去了。

  鄉下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新鮮的,成片的楊樹,奔流的小溪,成群的家畜,還有一塊塊整齊的田地……我便到處跑,摘朵花兒,拔株草,總之一切都有樂趣,外婆帶我走在田間,用那雙溫暖的手溫暖著我,給我指出麥子、玉米、棉花……我便興奮的手舞足蹈,指指好看的蝴蝶,忙碌的螞蟻,沒有一刻安靜,外婆怕我不小心磕倒,拉住我的手說帶我去摘果子。

  我們走到小路上,旁邊有柿子、棗樹,小甜瓜等很多野生果樹,外婆用手摘下或是放進籃子,找一些熟透的用手拂去上面的塵土,遞給我,我便放進嘴裡,品嚐大自然的甘甜,外婆對我的好體現在點滴小事,夏日的傍晚退去暑熱,一片清涼,在外面瘋玩了一天的我,回家後滿頭大汗,這是外婆已經把可口的飯菜擺在院中的桌上了,外婆見我回來,就拿一條毛巾給我把汗擦乾,再端一碗酸梅湯催我喝,“瘋玩了一天累了吧,快喝點梅湯,降暑開胃!”我便乖乖喝下,那湯是我喝過最甜美的梅子湯。

  外婆是普通人,但又不平凡,她用那雙弱小卻飽經歲月的手,牽引我長大,知道有一天,我也會牽著您的手,向您愛我那樣保護您!外婆!我愛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