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活散文隨筆

  生活的路還很遠,你可能會哭,但是一定要走下去,一定不能停。大學生的生活又是怎樣的?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一:淺談大學生活

  進入大學後,面對陌生的校園,陌生的面孔,陌生的生活習慣等,大學新生原來已形成的心理定勢受到衝擊。我們只有在新環境中逐步建立新的心理結構,達到新的心理平衡,才能開始真正的大學生活。

  首先,對於我們學校的大部分大學新生來說,集體生活是他們有生以來第一次,從在家時的一個人獨處一室到與多個互不相識的人一室同住,必然出現一些不習慣,不安的情緒。許多大學女生在床頭拉起布簾,實質上是用以掩飾心理的不安與恐懼。而我來自偏僻的農村,這種幾人一室甚至幾十人一室的生活對來說就是家常便飯,我小學就住過一段時間校,初中更是幾十人一個窯洞共同生活,高中是縣裡的重點高中,條件還算不錯,八人一室。

  如今六人一室,當然只有驚喜,那還有抱怨和不適應之談。其次,大學新生不得不接受生活自理的考驗。新生入學報到,絕大多數學生的行李都是家長幫忙整理的,家長一走,學生就無所適從,不知如何開始新生活。再次是學習的不適應。大學與中學在教學方法,學習方式,考核方法等方面都不同,進入大學,第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沒有了同桌這種生物的存在,也沒有了固定的教室。也沒有了天天督促你學習的那幫可敬的師長,這種變化給了我們很多自由。而且進入大學我們將面對更多的挑戰,跟多的誘惑,如何能做到寵辱不驚,這就需要我們去克服各種心理障礙來適應。

  當我們完成了第一學期生活變更的過渡後,基本上適應了大學的學習,生活環境,建立了良好的學習方法,同學之間也有了一定的瞭解,情緒情感基本穩定,新的心理平衡已初步建立,各方面的關係已趨於成熟,穩定。

  隨著教學進度的深入,專業課程的比例增大,人際互動與競爭日趨激烈。學習,生活節奏加快,我們的緊迫感增強,學業和前途帶來的心理壓力加大。學校的教學方式使他們感到比高中時有更多的學習自由度。

  對於部分不懂珍惜和科學安排時間的學生,產生“太多的自由時間,讓我不知所措”的錯覺。於是遊戲便成了他們打發時間的利器。整天除了睡就是玩,毫無追求,毫無目標。同時,本階段也是戀愛的“高發期”,很多學生開始有針對性的結交異性朋友,在衣著打扮上有所講究,交友方面的花費也明顯增加,但多數人還是一心一意的讀書。

  這一階段我們會遇到許多鍛鍊的機會,有克服困難的喜悅,也有遇到難題的困惑。多數學生正是經過了種種磨練成長起來的。這一階段也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逐步確定的時期,也是進一步接觸社會問題,政治問題,個人前途及戀愛婚姻等複雜問題的時期。

  我們大多數人仍未形成成人期的固定心理結構,自我意識還不太成熟。因此,我們說大學生心理髮展處在由不成熟向成熟過渡的重要階段。因此,很多心理學家形象地將之比喻為人生的“第二次斷乳”。

  我們以前常說高考是人生的轉折點,高考落榜則意味著你的人生的終結,然而我更相信大學才是人生的中轉站。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對於我校大多數同學來說,大學才是他們獨立生活,自立自強的第一步。

  其次大學階段是我們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熟並完善的重要階段,這將是我們人生最有意義的一次歷練。第三大學生活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是步入社會,瞭解外面世界的開始,首先每個班的同學都來自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學校、不同的民族,甚至是不同的國家,然而這將是你有機會接觸不同地區文化、生活和不同價值觀的起點,所以這是機遇。

  最後,希望大家能夠學有所成,萬事如意!

  篇二:大學生活隨想

  有時候,心靈會觸動那麼一下·····

  會有欣喜,會有失落,會有傷感,會有寂寞······

  是一名大學生,沒有豐富的社會經驗;沒有淵博的專業知識;沒有可以炫耀的才華;沒有出眾的容貌;沒有良好的家庭背景······

  不能向她們那麼瀟灑,我更願寂寞。其實寂寞只是在心靈上的安靜,在行為上沉默,沒有消極,沒有哀傷,僅是這樣,靜靜地獨處。

  是大學生了,有時會感覺自己是那麼幼稚,會在新學期來臨時為自己制定計劃,告訴自己要奮力拼搏、永不言棄。但總在新學期來臨那麼幾天,又是那麼惆悵,覺得來到這裡思念家是應該的,傷感著。計劃實施又是失敗,沒有餘力去奮鬥、去拼搏,空虛地過著每一天,浮躁地過著每一天······

  是大學生了,有時會感覺自己是那麼自私。每次新學期來臨,自己都會有一大筆生活費。生活中總沒有控制的花費著一張張鈔票,卻從未想過爸媽。肆意妄為地享受著他們地辛酸錢。從未想過我在花費時他們又在做些什麼;從未想過爸媽每天是如何度過;從未在打電話時給他們親暱;從沒有······自私地過著自己的生活,自私地享受著自己的心情,卻從未想過爸媽。

  是大學生了,有時會感覺自己是那麼無知。大學中思修的課堂讓我也心裡泛起一小浪波痕,有時會渴望自己也有那麼一份純真的愛情,可是我錯了,我沒有資格,我沒有理由去追求浪漫的戀愛。我其實也並不需要它,責任是大學戀愛必須承擔的,也是愛情本質的體現。不能在這書香之地來揮霍自己的青春,即使戀愛是大學的選修課,我覺得自己不適合。它是一門課,一門讓我為之可能深深愛著的課;一門讓我覺得必須上就上好的課;一門不敢讓我輕易選修的課。所以我不能選,我需要做好自己,需要有成績的自己。

  是大學生了,我或許真不能幼稚、自私、無知,所以我願寂寞,做自己的計劃,選自己的課,不能瀟灑,也要活得快樂!

  或許是想轉彎,只為更好的寂寞!

  不想瀟灑就這麼寂寞······

  注:很高興能寫下自己的心裡話,我不是現在的自己,我更喜歡寂寞,我只想做自己,不那麼浮躁,不那麼活潑,安靜的自己,我就很快樂!

  篇三

  開學已經有了這麼久,看到別人的大學生活都緊緊有條的,而自己卻還處在迷茫中,還在摸著石頭過河瞎忙活,不知所措。我想我在這樣下去,我的大學可能因為我的盲目而毀之一旦。

  想想曾經在高三那段地獄般的生活,自己也挺過來了。每天過著“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枯燥而乏味的三點一線生活。每天有做不完的試卷,如炮一樣轟炸的考試,每天固定的思維,固定的動作,晚自習靜悄悄的教室,都在埋頭苦讀。晚上筆走龍蛇,奮筆疾書,挑燈夜讀,常常奮鬥到凌晨一兩點。

  想想那段難忘的歲月,雖然比較苦卻也磨練人的意志。至少我們懂得了人生的任何戰果並非快速就能得到,它需要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自己的爭取才能得到。高三是戰場,充滿瀰漫的硝煙,使我們時時緊繃著弦,生怕自己會在這個戰場倒下。我們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柯察金一樣不畏炮彈的威懾,一往無前的朝著我們的目標奮進,縱使前方有波瀾,有荊棘叢生,我們卻不曾後悔,高考我們不在乎結果,在意的是奮鬥的過程。只要我們盡了我們最大的力量去追逐高考這個人生的第一個分岔口,我們就不會遺憾。

  畢竟青春無悔!進入大學以後,感覺是進入了另一種天堂,在這裡,沒有諸多規則束縛,沒有諸多課程和作業,也沒有父母的時常嘮叨,我們可說是從地獄般的高考跳躍到了天堂般的大學。我們上課都是流動上課,並不是高中固定的課堂和教室,有時我們想偷懶不想去上課,亦可找人代課或者冒名頂替,反正老師也不會過多深究。

  以前曾聽說過;"大學裡有三件事最要嘗試,一是掛科,二是逃課,三是戀愛,沒經過這三重境界的人算白呆了大學。”聽著這句話,我心裡心潮起伏,難道傳說中的大學竟是這樣的沒有秩序,這樣的瀟灑自由嗎?我想我的大學可不能這樣。因此一進大學就給自己定了目標,並分步驟的慢慢靠近它。我想,我們這個學校,金融專業是最偏弱的,又不是該校的主導專業,如果自己不能在這個領域有所凸顯,那以後的就業就將面臨嚴重的考驗,可能一畢業就意味著失業,這句話一點也沒說錯。大三幾年的美好年華如果在不能好好把握的話,可以想象我們以後的人生將會是多麼的悲慘,在黑暗中度過,找不到前進的方向。

  在高考時我們已經輸人一籌,如果在大學幾年我們依然不努力,那畢業以後我們與他們的差距將是天淵之別,可能就是一個天下,一個地下。但是到現在,我發覺自己的大學生活還沒有進入正軌,好像學習不是主流,把過多的時間用在了耍樂方面,以致一週的學習時間微乎其微。每天都在不斷地思考,自己怎麼會變成這樣?一千遍的懺悔卻總是在時間匆匆中流逝。

  我真的覺得自己真是一個沒有多大用處的無名小卒,拿著父母的血汗錢在這裡混跡人生。我想,我再不有所改變,我這個大學就毀了。曾經讀過《老人與海》中的一段情節,書中主人公聖地亞哥曾經說過:“人生來不是毀滅的。”想起這句話,心中無限感慨,人生的境遇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顛沛流離,自己又何必太在乎現在的得失。目光應該放長遠點,不能為了一棵小樹兒放棄了整片森林,人生還有更重要的事等著我去完成。

  我要向王國維先生所提的那三種境界學習。正如“月如鉤獨上西樓,望斷天涯路”般的堅定理想,一往無前。

  正如“眾裡尋她千百度,黯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執著於奮鬥。

  正如蒲松齡在屢次科舉不第的情況下寫的自勵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不言放棄。

  必須要有“將相本無主,男兒當自強”的自信,我將向“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那樣去追逐理想。我將在中流擊水,浪遏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