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養日記隨筆
教養,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對於大班幼兒的教養,老師是如何教育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一:把發言權還給孩子
在課堂上,總能見到這樣一個場面:一部分幼兒踴躍地舉手發言;一部分幼兒眼巴巴地看著老師,很希望老師提問卻不舉手;還有一部分幼兒坐在椅子上沉默不語。教學之餘,我經常想:同樣是同齡的孩子,為什麼語言表達能力有那麼大的差別?為了能更好地鼓勵幼兒勇敢地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意願或想法,充分指導、肯定他們的發言,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克服不敢在集體中發言的畏懼心理。
在與孩子們的相處的日子裡,我們大***二***班兩個老師設計不同的遊戲與活動引導其他不怎麼敢在集體面前表現的孩子參與進來,孩子們的表現能力都有了較明顯的提高。在此同時,我們努力抓住每一個隨機教育或與孩子談心的機會,讓孩子們知道我們不只是他們的老師,還是他們的好朋友,其他的小夥伴也一樣願意做他們的好朋友!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大部分幼兒的在集體表現自己的慾望都有所增強,語言表達能力也提高了不少。只有一位小朋友仍像是躲在一個的自己小空間裡,他就是小杰。小杰很少說話,可以一天不跟老師交流,也不與小朋友一起玩耍,性格顯得有些孤僻。老師向他詢問一些事,他則表現出一副不知所措的表情,不知如何回答老師,也拿不定主意該不該回答教師的問題。小杰與人交往的能力很讓我擔心!於是,我們找到了家長,向他們詢問了小杰在家的日常表現。小杰媽媽說,小杰在家很乖,很聽話。我們建議小杰媽媽在家也創造一些讓鍛鍊小杰社交能力的機會:如外出時與孩子比賽誰最有禮貌,主動向他人問好;比賽誰最勇敢能自己去問售貨員買一些東西等等。但還沒說完,媽媽就說:“他哪敢呀?他從來不都與陌生人說話的!”聽了家長的話,我們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正因為家長過度的愛護與幫忙,孩子完全沒有了自主意識:——少了家人的提醒,孩子就不知如何獨立去面對陌生的人、陌生的事情、陌生的問題!如果一直這麼下去,孩子的未來將變成怎麼樣?他該如何面對學業的難題?如何掌握生活的技能?他會與人交往嗎?這些難道是家長們期望看到的嗎?孩子真的是從一開始就不願意與他人交往嗎?還是一直以來孩子的心聲已由父母家人的過度愛護所“代言”?為了孩子的將來,我們真誠地呼籲家長們:把孩子的發言權還給孩子吧,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篇二:糾正孩子的挑食
小可聰明又伶俐,凡事總要爭第一。但是吃副餐時總是落在別人後面,為此我和小可的媽媽進行了交流,媽媽更是大吐苦水說:“老師,我實在是沒有辦法,真沒辦法。在家總要我們追著喂,靠喝牛奶過日子。不喜歡吃肉,說嚼不動;不吃青菜,說生的;不吃魚,說有刺……”媽媽一連說了許多“不吃……”聽了家長的話,再想想小可面黃肌瘦的樣子,我覺得一點都不奇怪了,長期的營養不良,導致小可身體瘦弱,容易生病。
經過平時和家長們的交流得知,像小可這樣挑食的孩子不在少數,家長們都希望老師能夠幫幫忙,幫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我覺得幫孩子改掉吃飯挑食的壞習慣,成了我義不容辭的責任。但平時我們也經常跟孩子說不能挑食,要什麼東西都吃,但都沒有什麼效果。正當我為此苦惱時,小可跑來跟我說:“老師,我今天又穿了新衣服,是媽媽給我買的。你看這是最漂亮的衣服!”看她一副興高采烈的樣子,我說:“真漂亮!要愛護好。不能弄髒了!”小可的虛榮心得到了滿足,高興地向夥伴們炫耀去了。我突然靈機一動:何不利用孩子的虛榮心和好勝心來試試呢。
下午戶外活動時,我和小朋友進行了談話,請小朋友們說說自己中午吃了什麼。很多小朋友都積極踴躍的發言,告訴同伴自己今天吃了肉還吃了青菜。小可卻躲在後面不吱聲,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我裝作看不見,對發言的小朋友大加讚揚,並告訴他們怪不得他們這麼聰明,原來是什麼食物都吃的原因。接著告訴他們說:“吃魚會讓小朋友更聰明,天天喝牛奶小朋友的個子會更高。”小可聽到這兒,擠過來說:“老師,我今天喝了牛奶。”我摸著她的頭說:“怪不得你長這麼高呢?真棒!那你今天還吃了什麼?是魚、是肉還是青菜呢?”小可立刻又不吱聲了。我知道她今天有沒有好好吃飯。我轉過身對其他小朋友們說:“小可明天再來告訴大家除了喝了牛奶還吃了什麼,好嗎?”小可使勁兒的點點頭。當天晚上,小可的媽媽給我打來了電話,說小可晚上回來要吃魚了,老師說洋洋吃了魚變得更聰明瞭,她也要吃,還要打電話告訴老師。我可以感覺到電話另一頭的人有多麼得高興。
有了初步嘗試的成功我更有信心了。我常用談話、遊戲、獎勵的方法鼓勵孩子不挑食。平時和家長們進行金點子分享,孩子們吃飯挑食的現象還真得到了改善,我也進行了經驗總結:孩子的飲食要定時定量,儘量不讓他們吃過多的零食。增加孩子的運動量,促進孩子的食慾,對幼兒多誘導多鼓勵,使孩子增強進食的信心。家長烹調食物時要注重色、香、味、形,以刺激孩子的食慾,逐步糾正孩子的挑食現象,養成好的飲食習慣。
篇三:讓孩子們做遊戲的主人
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在理論層面上,我們都懂得“幼兒教育要充分發揮孩子的自主能動性,引導他們自主選擇遊戲”。但是,一直以來,孩子們的遊戲都是我們規劃好的,似乎離真正的自主相差太遠。開學以來,園領導們率先進行自主遊戲改革,在晨間鍛鍊活動和區域活動中,逐步實現了讓孩子們自主選擇遊戲材料、自主建構遊戲情節和內容,我們也在此引導下開始了自主遊戲的探索。
在園裡實施自主遊戲的這段時間裡,我發現孩子們遊戲時快樂的身影、創意的行為表現越來越多了;玩區域遊戲時更加專注安靜了;晨間鍛鍊時比以前來的更早了……。在指導和學習的過程中,我對幼兒園自主性遊戲有了一些理解。
首先,在遊戲觀念上,教師應做自主遊戲的支持者。作為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師掌控遊戲”的情況,尊重幼兒個體的獨立性以及自由選擇和充分活動的機會和權利,讓幼兒在遊戲中充分發揮自主性。我們可以通過提供幼兒自主遊戲的環境條件和遊戲材料,支援幼兒自己要選擇玩什麼、在哪裡玩、和誰一起玩,從而激發幼兒的遊戲熱情,投入遊戲的主題意識。
其次,在材料提供上,應多提供自然性、半成品的遊戲材料,且新舊玩具和材料之間應保持一定的比例。孩子與自然界的聯絡極為緊密,自然的材料總能引起他們的遊戲興趣,半成品的材料也總能引起他們富有創造性的遊戲構思,從而激發幼兒豐富的遊戲行為。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和幼兒一起採集自然界中一切可利用的材料和資源,如各種石塊、貝殼,木塊、各種樹葉,還有各種果實以及野花、野草等等,充分利用幼兒對這些材料的興趣,啟發幼兒利用各種材料進行不同的探索。此外,要經常注意保持新舊玩具和材料的適當的動態性的比例。一方面,留下部分原有的玩具和材料,讓幼兒帶著新的想法使用以前使用過的玩具和材料,持續地發現、探索、遊戲;另一方面,為適應不斷變化的動態性的遊戲過程,可以及時呈現新的更復雜的玩具和材料,以豐富幼兒的遊戲情節和內容,鼓勵不同層次、不同需要的幼兒更好地參與活動,獲得社會感和認知水平的提高。
自主遊戲實現了“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更好的在遊戲中獲得身心和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