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優秀員工學習感悟

  在企業會評選優秀員工以此獎勵。企業優秀員工有些什麼工作經驗分享的呢?今天小編整理了企業優秀員工的學習深刻感想,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過了幾天的培訓,從行業的專業知識到對未來的展望,從溝通的技巧到團隊的融合,無疑都將會成為xx這個大家庭裡永遠的精神財富,我將我從他們的課程裡銘記下那些閃光的點與自已的一些感悟,給大家分享一下。

  1、常懷感恩的心。

  為什麼要把感恩心放在這裡講,因為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懂得回報和進取,常懷感恩心,多思他人苦,富足不浪費,貧賤不志移。我們感恩親人,因為有血脈之情,感恩朋友,因為他們是我們心靈的視窗,我們感恩社會,因為她給我們活著的資源,當我們來到xx,我們感恩xx,因為這裡給我們提供了成長和成功的平臺,我們去感知他的文化,去展望他的未來,是這裡,讓我們站的更高,看得更遠,走的更加靠前。

  2、遵守規矩

  古人云:無規矩不成方圓,規是用來畫圓形的,矩是用來造方形的,規矩是用來定型的,大家看看,車輪子,房子,我們生活中事物幾乎都在用著方圓,其實這暗含了一個道理的,“規矩立人間,方圓成天下。”

  聽劉主任講過金鑼的一個故事:說什麼是規矩,有一個籠子,裡面有一群猴子,籠子上面掛著香蕉,香蕉上有個機關,只要香蕉被動了籠子上面就會噴熱水,所有的猴子都會被燙到,一開始有猴子去碰香蕉,結果大夥都跟著挨燙,於是大家都揍他,後來進來的新猴子,只要是想碰的,都會捱揍,久而久之,上面的香蕉都爛了,大家也不知道里面還有沒有熱水,但就是沒人去碰它,這就是制度,規矩,往下延伸叫做企業的文化。

  我們講亮劍,講軍魂,其實軍魂的塑造根基在於軍隊嚴明的紀律性,這是所有的基礎,無組織無紀律,打仗時這裡團長喊著上了,那邊還玩著呢,只有等死。這邊團長沒喊上,一大群就衝了,那也是死。土匪被稱為土匪,就是因為他們是沒有規矩可言的團伙。

  我們看講座,說團這個字是有口才的人,其實它還有一種解釋,我們可以看一下,這個字是才華外面有一個框,很形象的說明力量的團隊化實現,是需要有所約束的。我們不否認每個人的才華,問題的關鍵是,怎麼樣讓眾人之才華合聚,這就是邊界,就是規矩和制度。

  3、融入團隊,通力協作。

  講座上說,團隊就是一個有口才的人說給一群人聽,其實這只是他的一個思想統一的層面,團隊是一群有著一致思想、能積聚最大力量、完成統一目標的人,所以團隊延伸到實際的事務層面,就需要“做”和“執行”。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當一群人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能產生無限的合力,我們都知道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的例子,大千世界,物以量變而成質變,量變的實質含義是什麼?就是合力。

  阿里巴巴馬雲有這樣一段話,說阿里巴巴在面臨“一流的想法三流的實施和三流的想法一流的實施”這兩種模式的時候,他們毫不猶豫的選擇第二種,執行是一個統一融合的過程,它會使完美更加完美,一流的實施,會使三流的想法達到超越的效果,這種推動力和良性迴圈的力量要比三流實施的可改觀性更加促進團隊的良性發展。

  在培訓的時候,當我們進行一些互動的時候,遊戲也好,敬業時間也好,團隊訓練也好,其實都在鍛鍊大家的這種融合執行力,有些人覺得是形式,有些人覺得不好意思,但是你想過沒有,如果連形式和你熟悉的人你都不願意去接受,那到了真正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時候,你怎麼辦?所以,認真的對待每一次互動,這是對大家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對自己的提升。4、不斷的學習與進步。

  學習是一個動詞,是兩個動作的統一,一是學,學未知之識,把自己不知道的知識掌握住,二是習,習他人之長。學是增加自己的基礎,習是增加自己的方法。這個時代的變化大不大,人類智慧的無限擴充套件,每時每刻在天翻地覆的改變我們的生活。

  篇二

  ***一***瞭解了集團的文化

  通過半個多月的課程學習,瞭解了出版社的發展歷史,企業文化。對傳承文化,傳播知識,傳遞幸福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二***員工職業素養的生成

  這一段的學習,無論是工作中的小習慣,工作技巧甚至是人生中的感悟,都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一流企業優秀員工的應該是具有以下特點:1、以實用為導向的職業知識。知識是前人經驗的積累,它有空間時間上的侷限性,知識之多,浩如煙海,人畢其終生而不能窮盡,只能以實用為導向,取其所需。2、以專業為導向的職業技能。沒有專業就沒有職業,專業技能是職業技能的保證。事情做得專業,工作才能做得職業。3、以價值為導向的職業觀念。觀念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結果。在眾多觀念中,價值觀念是核心,價值觀念決定了評判標準,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道德取決於企業價值觀的認同。4、以成果為導向的職業思維。生命注重過程,但工作要注重成果,生命的過程是由眾多個結果連線而成,工作中沒有好的結果,過程是沒有多大意義的。以成果為導向的思維方式是一切工作思路的基礎。5、以敬業為導向的職業態度。只有把工作當成事業來幹,才能長久,才能卓越,對待工作不是一般努力就可以,而是虔誠,不是盡力而為,而應全力以赴,沒有敬業的態度,就不會有優秀的業績。

  ***三***團隊合作意識的提高

  在拓展訓練中,無論是一開始的分組,設計隊名、隊旗、對歌還是後來的過河、背摔,以及高空斷橋等,幾乎所有的專案,每個成員都在積極的出謀劃策,都在為完成一致的目標而努力。大家沒有任何的隔閡而是相互幫助和協作。為什麼在訓練中大家都能如此的團結?因為大家的目標完全一致,才可以在團隊的中突出了大家一致的目標。全身心地投入當然會大聲說出的自己的想法,只有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智慧才能挖掘出團隊最大的活力與競爭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尋找到快樂,在感悟中得到昇華。在整個拓展訓練的過程中,我們都自始至終都在為自己的順利過關而滿足,為同伴成功而歡呼。所有的一切,是那麼真切,是那麼具有合力。即使在整個訓練過程結束之後,大家都很累,可每個人都興高采烈地議論著訓練中的事情,都感到回味無窮。參加拓展訓練使我們加深了了解,增進了友誼,強化了團隊意識。兩天的活動給大家帶來了很多感悟和啟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回味無窮的記憶。

  ***四***個人責任意識的提高

  責任感的修煉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意識覺醒的過程。在工作中,我們要有一種凡事必做到最好的幹勁,要有一種履職盡責的態度,堅持從一點一滴做起,把握每一個細節,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工作就是責任,責任重於泰山。在工作中承擔一份責任,堅守一種信念,成就一番事業,這是每個職業人的追求,“不因位卑而消沉,不以責小而鬆懈”。在工作的道路上,我們應該永遠葆一份責任心,才能向著成功前進。

  以上就是我在培訓中的收穫。通過培訓,我提高了自己的業務能力,調整了自己的工作心態,基本完成了從學生到員工的角色轉變。最後感謝領導們給我們安排了這麼完美的一個培訓,感謝同事們帶給我的收穫與感動!謝謝大家!

  篇三

  20XX年8月10、11日下午,集團舉辦了二次培訓大會,會上兩家培訓公司的講師都做了精彩演講。我聽後深有體會,並根據會上做的筆記,會後的思考總結,領悟到一點點心得體會:

  一、人生感悟篇

  1、投入;何為投入,我在聽常老師講課時注意到他從講課開始不久到課程結束時上身的衣服在慢慢變溼,但我們聽課的同事的上衣並未有改變,同時大會議室開了空調的,這說明什麼?這說明他是全身心的投入到演講中,這一點尤其值得我們學習借鑑,這是我人生中的寶貴一刻;同時一般人認為認真做事即為投入,但我從常老師講課時領悟到僅僅認真做事是不夠的。還要延伸為心神、思維投入,做事要思考,要多角度、多比較等等,這一點可以從第二天宋老師列舉小王、小李買火車票的故事可以體現。

  2、放下手機,常老師要求我們放下手機,第二天的講座宋老師同樣要求我們放下手機,這是為何?放下手機僅僅是一個很小的事情,但這事的寓意卻不小,它告訴我工作中應該遮蔽一切干擾,專注於某一事項直至完成。

  3、放下身份,這是常老師在會場的要求,為何?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放下身份其實是讓我們重新擁有平等學習的心,平等交流的心,“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只有放下才能進步!

  4、放下區別心,何為區別心,你、我、他是有區別的,區別在崗位、在職能上,如果大家能在圍繞某一事項上放下區別心、同心協力,那麼這就是一個有強大戰鬥為的團隊。

  二、企業感悟篇

  1、制度,為何會有制度?常老師在講座提到這點後,我仔細思考後得出,因為人是有私心的,一群人就有一群私心,所以才要產生制度來規範人的行為;常老師在這列舉了“7個人分粥”的故事,為什麼前兩種方法粥總是分不平,經過分析得出這是人性造成,為什麼第三種方法即分粥的人最後拿粥就能把粥分平,這也是人性造成的,從這裡我們得出常老師提出的“人性不能對衝制度,管理可以改變的是制度而不是人性”,我也補充一點故事,今天我因找物業同事辦事來得早,在物業門口處等物業的同事,最先來的是物業的湯經理,我跟他辦事中途就說"湯經理,你是來得最早的,得第一了",湯經理回答我說,已經養成習慣了,他告訴我:以前他在另一家企業裡有一條制度是,管理者要在門口迎接員工上班,這樣一來員工遲到就大為減少,我當時就想這不就是“7個人分粥”的企業管理版嘛。

  2、機制,常老師講座中提到美國強盛的祕密,即人才與科技的機制,第二天宋老師也列舉了景德鎮陶瓷場磨胚、洗水的故事,從故事中我們瞭解到機制大處可以使一個國家強盛,小處可以使企業提升,但我對機制的瞭解還不夠深刻,所以機制下面我就不多寫了。

  3、流程,何為之?一套工作程式?常老師舉例了麥當勞炸薯條的例子,故事中清晰的列出炸薯條每道工序的時間節點,常老師總結出一整套流程圖:流程標準化、標準清晰化、清晰數字化、數字合理化;這樣就使繁雜工作簡單標準化,降低了因員工素質造成的差異,使一個普通員工按照流程也能勝任複雜多樣的工作。

  4、能力,可理解為工作能力+學習能力,員工不但要有工作能力同時也要學習能力,員工學習即為企業學習,員工學習提高了,企業也就提高了;講座中常老師提到“企業學習的本質為達成共識”,只有達成共識、大家的方向目標清晰一致,才能擰成一股繩向前衝!

  總之,引用常老師的一句話:“人類因夢想而偉大,因學習而成長,因行動而成功”,”同時我想加上我們的理解“員工的成功即企業的成功”!

  篇四

  身在各種壓力聚焦的現代都市,我的神經似乎早已被鋼筋水泥重新鑄造,堅硬無比,同時也冷酷無情,自認為在這個世上已經很難被“感動”,可這個長白山原始叢林中木訥、執著的東北漢子卻讓我淚流滿面,他叫呂清森。他的事蹟使我相信在這世上,有一種付出叫做責任,有一種品德叫做奉獻,有一種精神叫做刻苦,有一種熱愛叫做無悔。你可以不認同他,但你無法不被他震撼。

  31年來,他迎著晨曦,揹負落日,爬千座山,走萬里路,日日穿行於原始密林處,時時奔波在一座座鐵塔前,只為了肩頭的一份責任。崎嶇的山路,留下他跋山涉水風雨無阻的腳印;47千米的“紅白線”線,見證了他對電力事業的一片深情;幾十本密密麻麻、外人看不懂的密電碼一樣的日記,記下了他每一次巡線的過程:杆塔上每一細小結構,杆塔線路、杆號,村屯地界,風向,覆冰現象,雷擊情況…,每一個環節都一一詳細記錄,並每月按時仔細核對。那根線的另一頭也許是一座巨集偉的都市,也許僅僅是一戶普通的人家,在他心中線的另一頭只是責任。是責任讓他仔細地檢查,默默地研究。

  31年來,他獨自面對那些未知的危險與孤獨,他把全部青春歲月奉獻給了巡線工這份工作,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奉獻和忠誠。在大山裡堅守31年,不僅僅是體能,還有毅力的考驗,更需要的是耐得住寂寞。他紮根於大山,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感情傾注在“紅白線”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用自己的奉獻和忠誠,守著鐵塔,守著銀線,守護著電網的安全。他是電力系統的張思德!他的精神超越了都市的喧囂與繁華,穿越了時代的功利和浮躁,警醒著我們物慾的心靈,讓我們銘記什麼是真正的“奉獻”。

  31年來,他始終保持一種勤奮刻苦的鑽研精神。他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時刻不忘學習。通過認真閱讀相關資料、詳細記錄各類資料、不斷歸納總結,他發明了“採光巡線法”、“風力風向觀測法”等一整套成功的巡視方法。為了等光線角度,他能夠在一個地方一蹲就是一天;為了掌握線路受熱變化情況,他燒壞了家裡的鋁勺、把手燙出水泡;為了測試水泥杆凍裂溫度,他把電杆挖出數個小洞,把溫度計放在裡面……刻苦鑽研的精神成就了他精湛的技藝,常人難以發現的缺陷,他一眼便能找到,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的巡線“神鷹”。

  31年來,19歲參加工作,從父親手中接過了望遠鏡和腰上的“三大件”***螺絲刀、鉗子、電工刀***,成為一名光榮的巡線職工,到如今51歲,青絲變白髮,他心中的那份熱愛永不改變。31年間,他並不是沒有機會更換工作崗位,還聽說要給他升班長,可他都一一謝絕了,堅守那條“六最”線。是因為父親臨終的那句“你要好好巡線”的珍貴遺言 又或許是寧願辛苦自己、也要幸福他人的高尚品德 我無從知曉,只記得他曾平淡的說:“我會服務‘紅白線’一直到退休。”在他的內心,巡線工的人生就是無悔的人生。

  在平凡中見證偉大,在簡單中踐行忠誠,在平淡中履行使命,在人生中書寫輝煌,這就是呂清森—一個普通電網人的不普通人生!

  呂清森的事蹟傳播到我們電網的每一個角落,呂清森的精神感動著我們電網的每一個人!我想說,請放心,同樣的感受,也給了我們同樣的渴望!我們會堅定的踏上“呂清森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