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月考質量檢測試題及答案

  就快到高三語文月考考試了,我們需要多做一下語文試題來提升自己的語文學習成績。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高三語文月考質量檢測試題及參考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三語文月考質量檢測試題

  一、古代詩文閱讀***27分***

  ***一***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6分***

  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煢煢孑立, 。***李密《陳情表》***

  ***2***縱一葦之所如, 。 ***蘇軾《赤壁賦》***

  ***3***浮光躍金, 。***范仲淹《岳陽樓記》***

  ***4*** ,風正一帆懸。***王灣《次北固山下》***

  ***5***所以動心忍性, 。***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6***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二***文言文閱讀***1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題。

  裡婦寓言

  【明】馬中錫

  漢武帝時,汲黯使河南,矯制發粟;歸恐見誅,未見上,先過東郭先生求策。

  先生曰:“吾草野鄙人,不知製為何物,亦不知矯制何罪,無可以語子者。無已,敢以吾裡中事以告。吾裡有婦,未笄②時,佐諸母治內事,暇則竊聽諸母談,聞男女居室事甚悉,心亦暢然以悅;及聞產育之艱,則憮然而退,私語女隸曰:‘諸母知我竊聽,誑我耳,世寧有是理耶?’既而適裡之孱子,身不能勝衣,力不能舉羽,氣奄奄僅相屬,雖與之居數年,弗克孕。婦亦未諳產育之艱,益以前諸母言為謬。孱子死,婦入通都,再適美少年,意甚愜,不逾歲而妊。將娩之前期,腹隱隱然痛,婦心悸,忽憶當年事,走市廛,遍叩市媼之嘗誕子者,而求免焉。市媼知其愚也,欺侮之曰:‘醫可投,彼有劑可以奪胎也。’或曰:‘巫可禮,彼有術可以逭③死也。’或曰:‘南山有穴,其深叵測,暮夜潛遁其中,可避也。’或曰:‘東海有藥,其名長生,服之不食不遺,可免也。’婦不知其紿也,迎醫,而醫見拒;求巫,而巫不答;趨南山,則藜藿拒於虎豹;投東海,則蓬萊阻於蛟龍。顧有居於窨室④焉,遂竄入不復出。居三日,而痛愈劇,若將遂娩者,且計窮矣,乃復出。偶鄰婦生子,發未燥,母子俱無恙。婦欣然往問之。鄰婦曰:‘汝竟痴耶!古稱: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汝嫁矣,乃不閒⑤養子之道而云云乎?世之人不死於產者亦多矣,產而死則司命攸存,又可免乎?汝畏死,何莫寡居以畢世,而乃忍辱再醮⑥也?汝休矣,汝休矣!世豈有既妊而畏產者耶?’裡婦乃赧然而歸,生子亦無恙。”

  詞未畢,黯出戶,不俟駕而朝。

  ***選自《馬東田文集》卷五***

  【註釋】①汲黯:漢武帝時為東海郡太守。 ②未笄***jī***:沒有到出嫁的年齡。③逭***huàn***:逃避。 ④窨***yìn***室:地窖。⑤閒:通“嫻”,熟知。⑥再醮:再嫁。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汲黯使河南,矯制發粟  矯:假託

  B、未見上,先過 東郭先生求策 過:路過

  C、婦入通都,再適美少年 適:古代女子出嫁

  D、黯出戶,不俟駕而朝 俟:等待

  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婦人“愚”的特點的一組句子是***3分****** ***

  ① 諸母治內事,暇則竊聽諸母談,聞男女居室事甚悉,心亦暢然以悅

  ② 婦亦未諳產育之艱,益以前諸母言為謬

  ③ 婦心悸,忽憶當年事,走市廛,遍叩市媼之嘗誕子者,而求免焉

  ④ 顧有居於窨室焉,遂竄入不復出

  ⑤ 偶鄰婦生子,發未燥,母子俱無恙。婦欣然往問之

  ⑥ 汝畏死,何莫寡居以畢世,而乃忍辱再醮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①③⑤

  3、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汲黯向東郭先生求策,東郭先生自謙為草野鄙人,不懂得朝廷之事,只是給汲黯講個寓言故事,汲黯沒等聽完就明白了東郭先生的意思了。

  B、故事中的婦人一開始嫁給一個身體極度衰弱的年輕人,雖然嫁了好幾年,但是一直沒有生育。

  C、婦人為了能順利生小孩,到處去請教生過孩子的婦女們,沒想到她們看她傻,都欺騙她。

  D、剛剛產子的鄰婦幾句話就點醒了婦人,她紅著臉回到家,終於順利生子,母子平安。

  4、將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南山有穴,其深叵測,暮夜潛遁其中,可避也。***3分***

  譯:

  ***2***婦不知其紿也,迎醫,而醫見拒。 ***2分***

  譯:

  ***三***古代詩歌閱讀***6分***

  6、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後面的題目。***6分***

  夏 日

  【宋】張耒

  長夏江村風日清,簷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網添絲屋角晴。

  落落疏簾邀月影,嘈嘈虛枕納溪聲。久斑兩鬢如霜雪,直欲樵漁過此生。

  【注】本篇是詩人罷官閒居鄉里之作。詩人罷官還鄉之後,這是其中之一。

  ***1***請簡要分析首句中“清”字的含意。***2分***

  答:

  ***2***本詩中的“久斑兩鬢如霜雪,直欲樵漁過此生。”與陶淵明的《飲酒》中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答:

  二、文學名著、文化經典閱讀***12分***

  ***一***文學名著閱讀***6分***

  7、下列各項作品故事情節的敘述,不正確的兩項是***6分****** ****** ***

  A、周瑜死後,諸葛亮親自到柴桑口弔喪,並在靈堂上以悲切的痛哭感動了東吳諸將,不但安全脫身,而且將不被孫權重用的龐統帶回荊州。***《三國演義》***

  B、探春給寶玉等人送去花箋,提議組織一個詩社,得到寶玉等人的贊同。經商議,李紈擔任社長,並以“詠白海棠”為題開展了第一次活動。***《紅樓夢》***

  C、吳蓀甫不滿意範博文膚淺的議論,便鄭重告訴林佩瑤,範博文氣魄不大,不適合林佩珊。但林佩瑤對他的意見不置可否,心裡另有打算。***《子夜》***

  D、覺慧為《黎明週報》寫了一篇駁斥《警察廳禁止女子剪髮的佈告》的文章,藉機發洩滿腹的牢騷,《黎明週報》也因此很快被警察廳查封。***《家》***

  E、克羅旭告訴葛朗臺,人們都在傳言葛朗臺從巴黎招來了一個女婿,葛朗臺沒有否認。克羅旭看到巴黎葛朗臺自盡的報道後,全明白了。***《歐也妮•葛朗臺》***

  ***二***文化經典閱讀***6分***

  8、閱讀下面的《論語》和《孟子》選段,完成後面的題目。***6分***

  ①子夏曰:“雖小道①,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②,是以君子不為也。”***《論語•子張》***

  ②孟子曰:“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孟子•離婁下》***

  【注】①小道:指某一方面的技能,技藝,如古代所謂農,圃,醫,卜,樂,百工之類。②泥:妨礙。

  ***1***請簡要說明孟子“不為”與“有為”的內涵。***2分***

  答:

  ***2***對“不為”與“有為”這一主張,子夏與孟子的側重點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4分***

  答:

  三、現代文閱讀***24分***

  ***一***論述類文字閱讀***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題。***9分***

  誰的心中不曾有過遠方

  ①“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當微信朋友圈被北京的沙塵暴刷屏,這句話給人的“小清新”之感,更顯強烈。近日,河南一位女教師這封“最有情懷 ”的“辭職申請”,引來無數人共鳴。

  ②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一句話撩動心絃,正是因為它以一種詩意的方式,說出了不少人心中的渴望。所謂“世界”,其實是相對日常生活的一種異質性存在。從朝九晚五的按部就班中跳出來,從辦公桌邊的循規蹈矩裡跳出來,打破思維方式的條條框框,擺脫現實生活的患得患失,擁抱一個更廣闊也更精彩的世界。即便這個世界可能只是一種美好的想象,但誰的心中沒有激盪過一個遠方?

  ③其實,一個正常的社會,應該是一個有著普遍穩定性的社會。這不僅會少一些可能引爆社會對抗的易燃點,也使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對於“想去看世界”的辭職,雖然點贊者甚眾,但真正能“從心動到行動”的,在這樣的社會裡不應該也不可能成為主流。畢竟,情懷不能當飯吃,甜點也不能當正餐。辭職的女教師去“看世界”了,更多的人卻選擇了留下來,在講臺上繼續自己的事業,換個角度看,沒去看世界者不才是這個社會的基石嗎?

  ④說到底,渴望遠方,還是因為現實的砝碼更重一些,它讓說走就走的旅行難以成行。黃土涵養農耕,農耕孕育家庭,數千年的中華文明,讓生存狀態的“穩定性”,成為這種文化所化之人最基本的訴求。學者認為中國社會有著“超穩定結構”,其實,從安土重遷的觀念到家族聚居的方式,中國人的心靈世界又何嘗不是如此?這或許也是一些穩定的職業有著很強吸引力的原因。在這樣一種文化中,“現世安穩”是一種扯不斷的心理牽掛、情感羈絆。

  ⑤站在這個層次上,或許更能理解“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引來的共鳴。身處開放的環境、面對資訊化的洪流,“世界”是個誘惑十足的詞。然而,在競爭激烈、“壓力山大”的社會中,面向大海的轉身難以避免地遭遇更多艱難。“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或許,去世界看看的人們,終究還是要面對“娜拉出走之後”甚至“娜拉回來之後”的問題。“出門看世界”和“回到老地方”,成為當今中國人一組難以解開的心結,惟有在朋友圈裡徒然羨慕著遠方。

  ⑥“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看起來文藝腔十足的表達,背後是時代的發展、文化的演進,詮釋著社會心理結構的變遷。其實,生活充實,何必別處?心有夢想,何必遠方?過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未嘗不是同樣精彩的人生。

  ***摘自2015年4月16日《人民日報》,有刪減。***

  9、對“世界”一詞的涵義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世界很廣闊也很精彩,但它只可能是一種美好的想象,現實中並不存在。

  B、世界是相對於日常生活而言的一種不同狀態的存在,它具有不確定性。

  C、面朝大海的轉身難以避免地遭遇很多困難,也正因此,世界對人們極具誘惑。

  D、世界和老地方是彼此對立的兩個概念,二者無法相通,更不可能統一。

  10、請簡析“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引發大家強烈共鳴的原因。***3分***

  答:

  11、請根據文字,談談作者對“辭職看世界”這種選擇有什麼看法。***3分***

  答:

  ***二***文學類、實用類文字閱讀***選考******15分***

  本題為選考題,請從甲乙兩類文字中選一類作答,不得再做另一類文字的題目。

  ***甲***文學類文字閱讀***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題。

  蕉 語

  朱以撒

  ①芭蕉林下走,五月明媚的光線,漸漸地變得昏暗起來。芭蕉像無數的槳片,向四面八方攤開著,把潑灑下來的陽光遮攔,林下行走的人們,感覺著被庇護的安穩,風過,而烈日阻擋在上。

  ②在世間,許多生長著的葉片是無比細碎的,它們被造物之手修飾得十分精緻,似乎是千百層交疊之後剪裁出來的——苦心匠意一眼可見,這樣的生長使日子也變得細膩起來,很精緻和雅氣。譬如含羞草,這種帶有羞怯之心的小花,無論是它米粒大小的葉子,還是粉嘟嘟花蕾,都填充了無比的用心,隨便找一個角度,都能博得讚歎,那一定是上蒼在閒適之餘的工筆,才達到了細部的如此完美。自然,對比於芭蕉,就可見造物之手的意筆,大刀闊斧,三下兩下,質樸、簡單的形態和本色豁然在目。

  ③風是芭蕉的勁敵,一陣狂風,萬千匍匐。貌似粗壯的芭蕉,根基的浮淺,主幹的虛弱,加上招風的葉片,使它倒伏的局面令人驚心駭目。風后,我看到人的施救,顯得力不從心。即便施救成功,看到一些支柱從幾個方向撐住一個瀕於顛仆的肢體,彷彿一夜之間,由翩翩少年成了蹣跚的老者。生命的過程是這麼飛快,是風加速了這個抵達的過程,改變了它們昨日颯颯有聲的姿影。

  ④芭蕉林下的孩童,在林中奔跑,毫不顧忌地穿梭,不時地在轉彎時撞上了柔和的樹幹。他們垂涎成串的碩大果實,想著成熟的日子。口腹之福,我們的勞作,終日的辛勞,如果不矯情而言,就是為了這點樸素的滿足。這些孩童長大了,這種樸素的滿足又繼續下去。芭蕉死死生生,綿延不斷,收穫的希望也起起落落,令勞作者不敢浪漫。

  ⑤芭蕉的美感是我從紙本里找到的。許多的悽美之憶系在一葉芭蕉之上。芭蕉拒絕著風,卻迎迓著雨。潮氣的南方,靈動晶瑩的雨線由長天墜落,被寬闊的葉片承接,纖塵洗盡,溼漉之中凝翠欲滴。至今讓人難解的是,陽光之下悄然無聲,沒有人會留神它的存在,而雨來了,雨點與蕉葉的交匯,居然讓人無端地延展遐思,復活真情。是隱藏著怎樣對應的玄機,有這般悽美的效果?在多愁善感的文人心底,芭蕉和枯荷、疏桐、晚蟬、暮鴉、煙柳一樣,都是愁人之物,“縱芭蕉不語也颼颼”。可以想見,夜雨來時,院內一二芭蕉,小軒窗下,有幾多敏感的耳朵張著,聽或輕或重,或清或濁地敲打,想著書生心事。依我之見,那時節的人,善感的程度是一流的,“聊一奏,更三嘆”。由愁生出的許多美感,在夜色瀰漫中擴散。一個愁腸百結的人在生活的定義上,屬於不幸;可對於後人,在解讀這些愁緒的百年結晶,已經化為許多的詩意。敏感肯定是有時代環境的,一個時代的文人都這般敏感,一定有很多隱痛積儲其間。讓後人細細地品吧,傷痕從哪兒開始,憑什麼被鉤沉而起?想象要進入千年前的人生,需要耗掉多少飛翔的能量。我想,這正是我們慢慢變得麻木的地方。

  ⑥雨,在我住下的那一個晚上,神奇地落下了。細密而堅勁的雨點,被搖擺的蕉葉接受著,化為闊大之音,然後進入泥層。燈被我熄滅,臨窗處坐定,捕捉著嘀嘀嗒嗒。在我聽來,這是很瓷實的一種,硬朗如豆。後來,我睡著了。曦光微露時,有幾顆殘星從上邊的葉片滾落,閃動著亮點,我覺得這全然是一種自然現象,聽不出感傷,也喚不起離愁。似乎很難想象在當時,書生有那麼多閒情,除了青燈黃卷,作賦吟詩,就是坐看雲起,臥聽蕉雨,靈敏地捕捉著自然之影、自然之聲,心緒搖曳,像清泠泠的水,在寬闊的葉片脊背上,劃過一道悽美晶瑩的弧線。

  ⑦天色大亮,地氣在上浮,雨點落在芭蕉葉上的聲響變得非常微弱了。猶如一夜翻了過去,那一頁也深藏在幽暗之中。一個很簡單的事實是,滴滴嗒嗒所迸濺出的感傷和憂怨,也被很完整地收藏起來了。

  12、下列對文章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

  A、文章第②段,作者運用了對比手法,用含羞草的精緻和雅氣突出芭蕉葉形態、本色的質樸和簡單。

  B、從芭蕉、枯荷、疏桐、暮鴉、煙柳等自然景物中感受到美,需要有善感的心靈,也要有一定的時代環境。

  C、作者與我們時代的大多數人一樣麻木,全然感受不到芭蕉的美感,聽不出感傷,也喚不起離愁。

  D、本文充分調動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聯想來描寫芭蕉,使芭蕉的形象具體可感,直達心靈。

  E、本文蘊含作者對芭蕉豐富而敏感的心靈感受,賦予尋常景物以特別的文化內涵,文筆典雅清逸。

  13、分析“嘀嘀嗒嗒所進濺出的感傷和憂怨,也被很完整地收藏起來了”一句的含義。***4分***

  答:

  14、“蕉語”蘊含作者對生命的思考,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6分***

  答:

  ***乙***實用類文字閱讀***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題。***15分***

  蟲洞和時間旅行

  ①到底什麼是時間?我們能否穿越到未來以及回到過去?

  ②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主要預言之一是時間膨脹現象。它本質上說,運動著的始終比靜止的時鐘走得慢。如果速度接近光速,時間幾乎就會停滯不前。這就意味著宇航員登上太空飛船,並加速到接近光速後,地球上每過一年,他只會衰老一秒,因為他的時鐘變慢了。時間膨脹不僅存在於理論,它已被實驗觀測所證實。

  ③利用時間膨脹前往未來和回到過去,目前還沒有人能做到。很多科學家也不相信能夠存在,但是物理學家已經提出了一些理論。

  ④1935年,愛因斯坦和羅森發現在黑洞的中心有一個“喉嚨”,將時間——空間連線到另一個宇宙,這種連線兩個宇宙的橋樑被稱為“愛因斯坦—羅森橋”,後來科學家約翰•惠勒把它比喻成蘋果上蟲咬出的洞。通過蟲洞從蘋果的一邊到另一邊,比繞過蘋果表面近多了。穿過黑洞將是毀滅性的,但是旋轉的黑洞有一個環狀的奇異性,這樣就有可能通過蟲洞穿過這個環。這樣一來,愛因斯坦的理論就提供了時間旅行的可能性。

  ⑤1985年,相對論專家索恩正式把蟲洞作為研究物件,他要解決蟲洞在什麼情況下能夠開啟,即蟲洞怎樣才可以作為時間旅行的工具。1988年,索恩發表論文,從理論上證明有可能存在著“可以被穿行的蟲洞”;開啟蟲洞需要有一種“具有負能量的奇異物”;同時還論證了藉助這種蟲洞實現回到過去的時間旅行的可能性。

  ⑥關於蟲洞存在諸多疑問,蟲洞有多大?能存在多久?到哪裡去找蟲洞?在名為《霍金宇宙大探索》的紀錄片中這樣解釋:任何物質都不是平整無瑕和實心的,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它們上面都存在小孔和裂縫,這是一個基本的物理原理,同樣適用於時間。即便是像檯球一樣的東西,上面也有裂縫、褶皺或空洞。時間也存在許多微小的裂縫、褶皺和空洞。在最小的尺度下——比分子甚至原子都小,我們來到一個稱為量子泡沫的地方,這是蟲洞之所在。時空中的微小隧道或捷徑不停地在這個量子世界中形成、消失和重新形成,它們可以連線兩個隔離的空間以及兩個不同的時間。不幸的是,現實生活中這種時光隧道非常狹小,即使發現了它們,我們也不能從這個縫隙穿過。

  ⑦物理學家約翰•惠勒想找到這個最小的距離,最後發現距離小得難以置信。這麼小的蟲洞令人沮喪,但因為蟲洞是在泡沫中自然發現的,索恩假定:一個高階文明有一天可以捕捉到一個蟲洞,將它放大數萬億倍,令其足夠大並且穩定,能讓人甚至飛船進入。儘管非常困難,但它符合物理學定律。

  ⑧除了大小之外,蟲洞的轉瞬即逝和不穩定也是一個棘手問題。斯蒂芬•霍金認為,如果你想走進蟲洞,它就會收縮。這是對時間旅行的致命打擊,即產生的量子輻射效應會變得無限大,產生一個奇異物,殺死時間旅行者並關閉蟲洞。

  ⑨開啟和維持蟲洞需要的奇異物實在太奇怪了。它內部有負壓強,如果嘗試用這種物質吹氣球,氣球反而會變小。和這種負壓強相關聯的能量會產生一種負的,或者說排斥的引力,正是這種力維持著蟲洞隧道口的開放。奇異物並不能從日常環境中找到,但是科學家已經從卡西米爾效應中觀測到了微量奇異物。1996年史蒂文•拉莫爾奧克斯在實驗室裡精確測量出了這種吸引力,大約等於螞蟻重量的三萬分之一。

  ⑩而維持蟲洞所需的負能量不僅數量巨大,並與其半徑有著正比關係。據估算,為了維持一個半徑為1公里的蟲洞所需要的負能量物質的數量,相當於整個太陽系的質量。所以實際製造它,即便是高階文明也非常困難,這就使得穿過蟲洞的旅行不現實。

  ***摘編自《時間旅行和悖論》2015年4月《新華文摘》***

  12、下列對文章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

  A、宇航員登上太空飛船,並加速到接近光速後,地球上每過一年,他只會衰老一秒。這證實了愛因斯坦時間膨脹現象。

  B、相對論專家索恩通過研究,解決了蟲洞在什麼情況下能夠開啟,即蟲洞怎樣才可以作為時間旅行的工具的問題。

  C、時間像檯球一樣,也存在許多微小的裂縫、褶皺和空洞。在一個稱為量子泡沫的地方。就是蟲洞之所在。

  D、開啟和維持蟲洞需要的奇異物很神奇,它內部有負壓強,不易被找到,但科學家在實驗中已經觀測到了它。

  E、斯蒂芬•霍金認為,蟲洞收縮產生的量子輻射效應會產生一個奇異物,殺死時間旅行者並關閉蟲洞。

  13、第④段多處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請試舉一例並分析這種方法的作用。***4分***

  答:

  14、請根據文字,談談你對“我們能否穿越到未來以及回到過去”的理解。***6分***

  答:

  四、語言文字運用***17分***

  1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問題。***4分***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中國製造在經歷十多年高增長後陡遇瓶頸以來,“專業”和“轉業”兩種轉型路線的爭論就A莫衷一是,至今也無法形成共識。①最近,這兩種中國製造的轉型路線之辨熱烈依舊,②且照目前情形看,這種爭論很可能還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讓中國製造從“地攤貨”“賣場貨”B脫胎換骨、C鳳凰涅盤,躋身高階製造領域,變“製造業大國”為“製造業王國”,其好處D心知肚明。③它既可帶動科研領域的發展,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效率,④又可中國工業產品的附加值和中國製造在全球製造業市場的“食物鏈”等級,⑤提升中國製造的市場抗擊打能力。

  ***1***上文框線內成語有一處使用不當,請先寫出使用不當成語的序號,然後加以修改。***2分***

  使用不當的成語的序號

  修改:

  ***2***上文畫線句子有一處有語病,請先寫出有語病句子的序號,然後加以修改。***2分***

  有語病句子的序號

  修改:

  16、將文中劃線句子用“/ ”斷句。***3分***

  天 下 莫 柔 弱 於 水 而 攻 堅強 者 莫 之 能 先 其 無 以 易 之 柔 之 勝 剛 弱 之 勝 強 天 下 莫 不 知莫 能 行。是以聖人云:能受國之垢,是為社稷主;能受國之不祥,是為天下王。

  17、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5分***

  ① 。關公所代表的“義”,超越了血緣家族關係,成為調節更廣泛社會關係的規範。政府在推動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其推崇的文化理念、行為規範和道德標準,應該是知識分子認同、老百姓熟知,並能喚起集體清晰記憶的某種具象。只有這樣,文化建設才能起到和諧社會、繁榮經濟、強盛國家的作用,而關公文化以及和它相聯絡的“義”就具備這樣的特點。關羽是個地地道道的實踐者,他用行動闡釋“義”。他的影響力超過所有人並 ② ,到處都是關羽的故事和傳說,關公成了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沒有做過一天皇帝,卻被後人尊稱為“帝”的人。關帝廟在中國有幾十萬座。由此可見,關公和他的“義”,是最有群眾基礎和具象特徵的。關公與異鄉異姓的劉備、張飛“恩若兄弟”,幾經離合、艱辛備嘗、同生共死的經歷, ③ 是文學藝術作品的重要內容, ④ 是關公崇拜者、信奉者的榜樣,因為這種關係是歷朝歷代流動社會公共空間中最為需要的。

  ***1***填入 ① 處起總領作用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1分****** ***

  A、“義”是關公文化中擁有最高道德含金量的重要元素。

  B、“義”是關公文化中擁有最高道德含金量的決定元素。

  C、“義”是關公文化中擁有最高道德含金量的必備元素。

  D、“義”是關公文化中擁有最高道德含金量的傳統元素。

  ***2***填入 ② 處的成語最恰當的一項是***2分****** ***

  A、摧枯拉朽 B、青出於藍 C、流芳百世 D、永垂不朽

  ***3***填入 ③、④處的關聯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2分****** ***

  A、如果…… 就…… B、因為…… 所以……

  C、不僅…… 而且…… D、只有…… 才……

  18、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後面的題目。***5分***

  曾在國企工作的復旦畢業生葉蕾,毅然辭職開始在網上開花店當起了賣花姑娘。兩年的時間,從網店到實體店,營業額穩步上升。來店裡買花的每一位顧客,葉蕾都會認真傾聽他的故事,為顧客做獨一無二的私人定製。在她的父母看來,女兒開花店就像當年北大畢業生賣豬肉一樣離經叛道。葉蕾認為她就是想要向大家展示一種有格調的生活方式,為了夢想,開足馬力的生活一定很酷。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請簡要闡述。***要求:表達簡明連貫,言之成理;120字左右。***

  答:

  五、寫作***70分***

  1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70分***

  人類是唯一會臉紅的動物,或是唯一該臉紅的動物。 ——馬克•吐溫

  你認為人該學會臉紅還是不臉紅?請就此問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

  要求:***1***必須符合文體要求;***2***角度自選,立意自定,標題自擬;***3***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4***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高三語文月考質量檢測試題答案

  一、古代詩文閱讀***27分***

  1、***6分***

  ***1***形影相弔 ***2***凌萬頃之茫然

  ***3***靜影沉璧 ***4***潮平兩岸闊

  ***5***曾益其所不能 ***6***俯身傾耳以請

  ***每處1分,有錯、漏、添字的該處不得分。***

  2、***3分***B ***過:拜訪***

  3、***3分***B

  4、***3分***C***“婦人為了能順利生孩子”錯誤,是婦人請她們教她免去生育孩子的辦法***

  5、***6分***

  ***1***南山有個洞,深得不可測量,***你***趁黑夜去躲在裡面,可以免去生育。***補出“你”、“遁”各1分,句意通暢1分。3分***

  ***2***這位婦人不知道這些話都是騙她的,便去找醫生,***但***被醫生拒絕了。***“紿”1分,“見”1分,句意通暢1分。3分***

  【參考譯文】

  漢武帝時候,汲黯出使河南,假傳皇帝的詔令開倉發糧;回來後怕被誅殺,不敢去朝見皇帝,先去東郭先生那裡討教免罪的計策。

  先生說道:“我是一個鄉下佬,不懂得詔令是什麼東西,也不懂得假傳詔令該當何罪,因此沒有什麼可以告訴你的。這樣吧,舉一件我鄉里的事情告訴你。我們鄉里有一個婦人,沒有出嫁的時候,幫著姑嬸做點家裡的雜事,空下來常偷聽她們的談話,聽到她們談些男女同房的事,耳朵一字不漏,心裡不免也舒暢嚮往;但是聽到她們談到生孩子的艱苦,不免又不高興,不願聽下去,私下同婢女說:‘姑姑、嬸嬸知道我偷聽,故意騙騙我,世界上真有生孩子那麼苦麼?’不久出嫁給同鄉裡的一個青年,身體虛弱,好像連衣服也經不起,羽毛也舉不動,只剩一口氣,同他結婚好幾年,沒有能夠懷孕。這位婦人既然沒有經過生育的苦,越發以為以前姑姑、嬸嬸的話是錯的了。過不多久這個體弱的青年死了,婦人去了大城市,再嫁給一個美少年,心裡很滿意,不到一年就懷孕了。到快要分娩的前夕,覺得肚子隱隱然發痛,心裡害怕,忽然想起當年聽到的話,便跑去市場店鋪地方,一個一個去請教生過孩子的婦女們,請她們教她免去生育孩子的辦法。這些女人知道她傻,欺侮她說:‘可去找醫生,他們有藥可以打胎。’一個說:‘可去求神巫,他們有法術可以逃免死亡。’又一個說:‘南山有個洞,深得不可測量,***你***趁黑夜去躲在裡面,可以免去生育。’又一個說:‘東海有藥,名叫長生,服了不吃飯不拉屎拉尿,可以不生育。’這位婦人不知道這些話都是騙她的,便去找醫生,***但***被醫生拒絕了;去求神巫,神巫不睬她;跑到南山,想躲進草莽卻受到虎豹的拒擋;投奔東海,想登上蓬萊神山,卻受到蛟龍的阻攔。最後只有地窖可以容身,忙不迭地鑽了進去,躲在裡面不出來。呆了三天,肚子愈來愈痛,好像胎兒就要生出來了,自己的辦法也窮盡了,只好再出見天日。正巧鄰居的女人生了孩子,嬰兒剛出世,頭髮還沒幹,母子都很健康。這位婦人高高興興去討教避免生育苦楚的好辦法。鄰婦說:‘你真是痴透了!古話說:哪有先學養兒子,再去出嫁的。你嫁都嫁了,難道還不知道兒子該怎麼生嗎?世上的人不死於生孩子的多了,就是因生孩子而死也是命中註定,又逃得了嗎?你既怕死,為什麼不守一輩子寡,卻要不怕人罵而再嫁呢?你算了吧,你算了吧!世上哪有懷了胎又怕生出來的呢?’這位婦人聽了不覺羞愧難當,回到家來,生下孩子,平安無事。”

  東郭先生的故事沒有說完,汲黯就退出門去,急急地等不及馬車來,立即上朝向皇帝報告。

  6、***6分***

  ***1******2分***全詩緊扣“清”字來寫,寫出夏日環境之“清幽”***1分***,也道出詩人心境之“清閒” ***1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4分***張詩中詩人已經兩鬢如霜,也早已厭倦世俗官場,眼前這鄉村環境又如此宜人,於是產生了退居村野過此一生的念頭。***2分***陶詩中詩人一邊採著菊,一邊賞著山,物我相融,表達了作者對恬淡閒適的山野生活的喜愛。***2分***

  二、文學名著、文化經典閱讀***12分***

  7、***6分***A E***A、龐統“不被孫權重用”發生在柴桑口弔喪之後;諸葛亮並未“將龐統帶回荊州”,當時只留下推薦信,龐統過後自行到荊州投奔劉備。E、葛朗臺極力否認。******答對一項得3分,答對兩項得6分。***

  8、***6分******1******2分***“不為”是捨棄小事不做,“有為”是成就大事有作為。

  ***2******4分***子夏側重於解釋君子不從事小道的原因,認為小道雖然有可取之處但是對遠大的事業有妨礙。***2分***孟子側重於不為與有為的關係,認為先對一些事捨棄不幹,然後才可以有所作為。***2分***

  【參考譯文】

  子夏說:“即使是小的技藝,也一定有可取之處,但對遠大的事業恐怕就行不通了,所以君子不從事這些小技藝。”

  孟子說:“人只有對某些事捨棄不幹,然後才可以有所作為。”

  三、現代文閱讀***24分***

  9、***3分*** B***A“它只可能是一種美好的想象,現實中並不存在”屬於無中生有,文字中無此意。C屬於強加因果,原文是“身處開放的環境、面對資訊化的洪流,“世界”是個誘惑十足的詞。然而,在競爭激烈、“壓力山大”的社會中,面向大海的轉身難以避免地遭遇更多艱難。”D“其實,生活充實,何必別處?心有夢想,何必遠方?過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未嘗不是同樣精彩的人生。”從原文中可以可以推知,兩者可以相通也可以統一。***

  10、***3分***①以清新文藝、有詩意的語言說出了許多人心中雖想卻不敢的渴望。②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它對人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③這是對“現世安穩”這一傳統觀念羈絆的一種掙脫。***要點①③是從主觀的角度來作答,要點②是從客觀角度來作答。***

  11、***3分***①理解並尊重這一選擇。②這種選擇不應該也不可能成為主流。③只要心有夢想,生活充實,即使沒有辭職看世界,人生同樣精彩。

  ***甲***

  12、***5分***C D***C作者並不麻木;D文字沒有“嗅覺”******選對1個給3分,選對兩個給5分***

  13、***4分******1***芭蕉所引發傷感與離愁的悽美之情,已成為歷史往事。***2***今人心靈日漸麻木,只能將其當作自然現象,喚不起離愁與傷感。***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14、***6分******1***生命當質樸、簡單、本色。***2***生命當像芭蕉奉獻蔭涼,貢獻果實,給人美感。***3***生命短暫,是個抵達的過程,外力會加速此過程。***3***個人的不幸經歷時間的沉澱,可能化為後人的詩意。***5***感悟生命之美,應有敏感的心靈。***寫出三點得6分,意思對即可;其他說法,言之成理亦可。***

  ***乙***

  12、***5分***A B***A“證實了愛恩斯坦時間膨脹現象”錯,愛恩斯坦時間膨脹現象是被實驗觀測所證實。B“解決了”錯,僅僅是從理論上證明了時間旅行的可能性。******選對1個給3分,選對2個給5分***

  13、***4分***比喻。第④段分別以“喉嚨”“橋樑”“蘋果上蟲咬出的洞”這些比喻,形象說明了黑洞中心的蟲洞是連線兩個宇宙的載體,使人們對蟲洞的作用有了更具體形象的認識,體現出科普文的文體特徵。***修辭1分,舉例1分,分析1分,指出作用1分。其他答案,舉例正確、分析恰當亦可。***

  14、***6分***①理論上可行:愛恩斯坦時間膨脹理論的被證實,蟲洞的被發現,以及索恩的科研成果,都提供了時間旅行的可能性。***2分***②現實中不現實:蟲洞非常狹小,轉瞬即逝,很不穩定;且缺乏開啟和維持蟲洞所需要的能量。***2分***③遠景上有可能:眾多科學家執著努力,專心科研,從沒放棄過對時間旅行的探索。只要探索,必有收穫。***2分******一點2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四、語言文字運用***17分***

  15、***4分***

  ***1******2分***D 不言而喻 ***指出序號1分,修改1分***

  ***2******2分***④ 在“又可”後補出謂語“提升”***指出序號1分,修改1分***

  16、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其無以易之/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其無以易之。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參考譯文】

  天下沒有什麼東西比水更柔弱的了,而在能夠攻破堅硬的東西中沒有比水更加有力量的了,水的攻堅地位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替換它。對於柔能勝剛,弱能勝強的道理,普天下沒有人不明白,但又沒有人甘於柔弱。所以聖人說:能夠承受國人對自己的謾罵和羞辱。才能成為社稷之主;能夠承受住國家所遭受的天災人禍,才能成為天下的帝王。

  17、***5分******1******1分***B ***2******2分***C ***3******2分***C

  18、***5分***

  【示例1】 我認為,葉蕾追逐夢想放棄穩定國企工作的行為,體現了年輕人對自我的堅持,值得肯定。一方面,這種選擇遵循了內心的方向,是對自我價值的認可。另一方面,她能把握市場的機遇,創業方案具有可行性,並在實踐中獲得成功,值得堅持。因此,這種選擇應得到人們的理解。

  【示例2】我認為葉蕾辭職開花店是一種任性的的選擇。一方面,她在復旦大學所學的並不是和花藝、設計相關的專業,將自己多年所學的專業放棄去開花店浪費了國家教育資源。另一方面,她放棄收入相對穩定的國企工作,而選擇具有一定風險的自主創業,這樣做確實會讓父母擔憂。

  ***如有其他看法,言之有理亦可。***

  五、作文***70分***

  【審題分析】

  這是一則有關社會現象與生活哲理的材料。要對這則材料進行審題與立意,應該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句來立意。材料提供的是一則馬克•吐溫的名言“人類是唯一會臉紅的動物,或是唯一該臉紅的動物”,其中的關鍵詞是“會臉紅”和“該臉紅”。當然這裡的“臉紅”是一種心理活動在神態表情上的反應,是指人有羞愧之心、知恥之心和反思之心。

  “羞恥之心”這一論題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去開掘:

  一是對什麼要有“羞恥之心”?應該對有違正義、有違道德之事,或因自身沒有盡心、盡力而導致落後之事感到羞恥。而出身低微、家境貧寒、處境困厄均不能視為可恥。

  二是為什麼要有“羞恥之心”?因為沒有“羞恥之心”,就會喪失人格尊嚴,就無法建構社會道德體系,就無法使人類向“真、善、美”的至境邁進。

  三是怎麼做到有“羞恥之心”?韓信選擇了忍胯下之辱,封侯拜將,為大漢打下江山;西楚霸王選擇了烏江自刎,使後人“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黃伯雲則知恥而後勇,“十年磨一劍”,變“引進外國的假技術”為“向外國輸出先進技術”;陳毅元帥有詩云:“有草名含羞,人豈能無恥?魯連不帝秦,田橫刎頸死。”光明磊落、嫉惡如仇的陳毅一生最痛恨那種不知羞恥為何物的無恥之徒,而對魯仲連、田橫這樣的高義之士推崇有加。這一論題無論從事、情還是理的角度去演繹,只要你思得深、悟得透、設得巧,均可喜得華章,綴成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