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勵志故事小學作文素材

  作文的素材選擇直接影響作文的水平。俗話說“文章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這樣就要求學生就作文素材的選擇具有一定的水平。 平時多積累名人勵志的故事素材對我們寫作文也有幫助。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今天風光無限的“天王”劉德華當年初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是髮廊的理髮師。當年被劉德華服務過的客人現在一定後悔,當初留一張照片多好。劉德華說他曾經給許多人做過頭髮,比如曾志偉、譚詠麟、湯鎮業……誰知道,日後劉德華卻成為“天王”中的“天王”。

  二

  1976年蕭煌奇帶著先天性的白內障出生,他來到這個世界,卻不知這個世界的模樣。

  四歲的時候他接受了眼部手術,開始可以看見朦朧的大千世界,如正常人一樣地生活。

  可上帝似乎很喜歡開玩笑,高一的一個下午,他和同學在專用籃球場玩著籃球,他站在籃球架下接到同學傳來的球,投籃未進,他跳起來搶籃板時卻發現原本很大的籃球變成了小黑點,世界變得昏暗,他伸出手,卻再也接不到任何球。

  從天生白內障,到見到光明,再到全盲,人生起落到了讓他覺得荒誕的地步,一向樂觀的他根本無法泰然地來面對這一切。

  他害怕,無助,焦躁。幸好他讀的是盲校,老師發現了他的不對勁,並開導他說,只要學會怎樣生活,找到屬於看不見的信心跟力量,眼睛就會無處不在。

  他用一年的時間來讓自己沉澱,學習盲人該學習的一切,當明白所有的悲慘都已成定局的時候,他開始接受命運的安排,而不管他處在什麼樣的情緒裡,始終陪著他的是吉他和那些飽含情緒的音樂。

  老師和同學,鼓勵他參加歌唱比賽,就在這一年,他獲得第八屆殘障人金鼎獎歌唱比賽第一名,他忽然明白自己抓住了老師所說的,那無處不在的眼睛。

  2002年,他把心裡所有的心思都寫在一首名為《你是我的眼》的歌曲裡,該曲榮登金曲榜,一躍成為KTV排行榜的冠軍,沒有大的宣傳,剛出道的蕭煌奇入圍了金曲獎“最佳男演唱人”與“最佳作詞獎”,音樂成了他的眼睛。

  2010年,一首由黃小琥演唱的《沒那麼簡單》在KTV裡感動了許多人,也唱哭了許多人,而這首《沒那麼簡單》便是蕭煌奇為黃小琥量身創作的。

  蕭煌奇和黃小琥相交已經很多年。多年前,蕭煌奇的爸爸為黃小琥家做裝修工程,他把愛唱歌卻無處施展才華的兒子介紹給黃小琥。

  聽過蕭煌奇的歌后,黃小琥非常欣賞,帶著他去很多Pub駐唱,說服那裡的老闆,讓他有工作機會。

  在那段時間,小琥會鼓勵安慰他,開車載他去自然美麗的風景區,並用她的眼讓他的世界絢爛起來。當然她更欣賞他的音樂創作能力,所以從很早之前就開始向他邀歌,蕭煌奇對黃小琥的感謝自然是不需用言語,於是他想用一首適合黃小琥的歌曲來報答她。

  《沒那麼簡單》,真實地寫出了黃小琥的心態,也寫出了將近三十歲女人的心情,這首歌在黃小琥出於真性情的演繹之下,席捲了華語歌壇,把他們送上了事業的高峰。

  蕭煌奇從不介意別人叫他盲人創作歌手,他的眼睛雖然看不見,可是心裡很堅強很清晰,他是用耳用心去感受別人的感情。從小到大,從家人到社會,有許多的人都給了他無私的愛,他把這些感激化成歌聲回報給所有的人。

  從出道開始,蕭煌奇憑藉他充滿真情的音樂年年入選金曲獎,2008年,2010年分別奪得金曲獎“最佳臺語男演唱人”。而他全部創作的《真情歌》這張專輯獲得了最佳臺語專輯獎,拿獎的那一天,當主持人念出了“蕭煌奇”三個字,這時他看見了無數雙支援他的眼睛,這一刻世界就在他的眼前。

  他獲得了成功,找到自信,有了強大的力量,可沉靜下來,他最大的願望還是希望有一天眼睛能再看見,跟自己喜歡的朋友、家人一起環遊世界,把我自己的音樂帶到世界上每個角落,讓更多人可以感受到不同的蕭煌奇。

  三

  2008年春晚,一個歌手讓觀眾眼前一亮:他雙目失明,卻唱功高超,模仿馬三立、單田芳、張學友、劉歡等十多位名人的聲音惟妙惟肖。他的名字叫楊光。

  1979年,楊光出生在哈爾濱一個普通家庭。8個月大時,他被查出患了視網膜母細胞瘤。這是眼癌的一種,爸爸、媽媽悲痛欲絕,但他們決心讓孩子一樣幸福。

  爸媽要上班,楊光被送到爺爺那裡照顧。爺爺經常帶他親近自然,體驗這個世界的美。楊光對聲音特別敏感,收音機裡播的歌曲,只要聽一遍就能哼出來;聽兩遍,他就會唱;聽三遍,他就唱得有板有眼了。

  上學後,爸媽把他接回了家。爸爸給他買了一部玩具電子琴,沒想到,過了幾天楊光居然無師自通地彈出了電視連續劇《霍元甲》的主題曲。爸媽驚喜極了,孩子的前途出現了一線亮光!他們決定送楊光學鋼琴和聲樂。

  楊光沒有辜負父母期望,學習成績非常優秀,經常主持學校的文藝晚會,參加各種演出。1998年7月,楊光高中畢業。北京一家殘疾人藝術團在全國招聘,楊光悄悄報了名。經過三輪考試,他從幾千名考生中脫穎而出!父母送他到了北京,千叮嚀萬囑咐:“好好幹,珍惜今天的一切!”

  楊光一頭扎進工作中,隨藝術團幾乎走遍了全國。不過,他總覺得缺少點兒什麼。2001年的一天深夜,楊光回到家,習慣性地開啟收音機,一段熟悉的旋律隨即流瀉滿屋:“……永遠在內心的最深處聽見水手說,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這一刻,他突然明白了自己心裡的缺憾是什麼。千篇一律的演出正磨損著自己的拼搏鬥志和鮮明個性,他再也無法忍受。

  第二天一大早,他給爸爸打電話:“我要辭職!我想出去闖,我要當歌星!”殘疾人藝術團,是多少殘疾藝人夢想的天堂啊,兒子竟然要辭職?

  爸爸急了:“你能闖個什麼呀,你能看見什麼啊!”

  楊光堅定地說:“我雖然看不見這個世界,可是,我要讓這個世界都看見我!”

  不顧父母反對,楊光辭了職,租了一間陰暗潮溼的地下室,練起了表演。母親趕到北京,推開房門,抱住他抽泣:“兒子,放著好好的工作不幹,你這是何苦呢?”

  楊光說:“我明白自己與別人不一樣,生怕自己不夠優秀,讓你們失望。藝術團是好,也許有一天我能熬出頭,但我不能再等了,我必須去拼搏。我要像水手一樣英勇無畏!”母親無法說服兒子,只得留下來照顧他的生活。

  2002年8月,經過精心準備,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為楊光錄製了專題節目。播出後很受歡迎,他也因此結識了一批朋友。項洋與楊光同齡,是臺裡的節目監製。錄完節目後,就與楊光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為了生存,項洋領著楊光到各個酒吧去試唱。可是,一見他是盲人,酒吧老闆們一次次拒絕了。

  過了一段時間,終於有一家酒吧答應讓楊光唱歌。他唱得很好,又練起了模仿秀,學誰像誰,越來越受歡迎,後來又有幾家酒吧接受了他。

  楊光在北京奮鬥的這段時間,家裡發生了很多變故。爺爺、奶奶相繼去世,爸爸又意外遭遇車禍。臨終前,他叮囑妻子一定要讓兒子回藝術團。楊光滿懷悲痛地趕回家,聽完遺言淚流滿面。安排了爸爸後事,陪了媽媽半個月,楊光猶豫了很久,又回到了北京。

  2007年7月,在朋友鼓勵下,楊光報名參加了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比賽。比賽的過程緊張、漫長而又艱辛,楊光咬牙挺了下來。獨自走臺唱歌對他就是一個嚴峻考驗。舞臺分為四層,楊光憑藉著感覺一次次地練習,看得守護在旁的人淚眼蒙。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場錄製時,楊光總能準確無誤地辨別方向,向舞臺每一面的觀眾致意。

  獲得《星光大道》年度總決賽冠軍,成為春晚新星,楊光卻一如既往的平靜。他說:“我眼睛看不見,但我會把歌聲帶給那些眼睛看得見的人,讓他們快樂。我看不見,但我有顆陽光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