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介紹

  目前,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考研比較火熱,很多同學爭相報考,但在選擇選擇院校上,卻出現了很多的困惑,為了確保大家科學理性地選擇報考院校,今天小編為你專門整理了相關資料。

  

  上海交通大學是中國最早建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高校之一。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自1997年由材料科學系和材料工程系合併而成,所屬的金屬熱處理專業在1952年就已設立。在教育部歷年組織的評估中,交大材料學院或其前身金屬材料熱處理學科一直排名在全國前5名。2003年“材料科學及工程”一級學科排名評估中,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科被評為全國第一。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擁有一級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一個,下設三個二級學科: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物理與化學。近年來,學院在研究和應用領域勇於開拓創新,面向學科世界發展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積極調整學科發展思路,一方面把原有的特色方向“先進輕金屬”、“複合材料”、“材料加工製造”做大做強,另一方面搶佔學科制高點,佈局新方向,如奈米材料與新型功能材料和材料超微結構設計與調控,爭取在世界材料科學領域佔有一席之地,落實了每個分學科方向的學科建設任務,同時明確了教師的學科歸屬。通過凝練學科方向、整合學術隊伍,組成了十二個各有特色的教學和研究團隊。材料學科連續多年入圍ESI世界前1‰學科。

  學院建成了多個高水平基地服務科研教學工作,國家級科研基地有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模具CAD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輕合金精密成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鐳射製造、奈米材料***。省部級科研基地有上海市鐳射製造與材料改性重點實驗室、上海鎂材料及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市高溫材料精密成形重點實驗室、核電用大鍛件智慧熱處理上海市重點實驗室***籌***。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教職工總數保持280人規模,專任教師及研究人員中85%以上具有海外學歷或進修經歷,正高階教師約佔專任教師總數的三分之一,院士、講席教授、特聘教授佔正高教師的比例近三分之一。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還有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4名、“千人計劃”入選者5名、長江特聘學者5名、長江講座教授1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名、教育部新世紀***跨世紀***人才15名、上海市領軍人才4名等一批在國內外學術舞臺嶄露頭角的中青年學術人才。

  學院始終把人才培養作為辦學的根本任務,目前在校生約為1384人,其中,本科生563人,碩士研究生464人,博士研究生357人。近年來,通過“素質教育全人培養”等多輪教學改革,以及研究生核心課程群建設等具體舉措,創新人才培養效果顯著,獲得第12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等數十項榮譽。開展全國優博論文評選以來,共獲得優博論文4篇、優博論文提名4篇,上海市優博16篇,上海市優碩12篇。擁有國家精品課程一門,上海市精品課程4門,獲校教學成果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獲校優秀教材特等獎2項,二等獎1項與知名企業共建“教育實踐基地” 39個。本學科研究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9%左右。

  學院目前佔地面積為45500多平方米,在閔行校區擁有8棟綜合性辦公及實驗樓組成的材料樓群,建築面積達到40000多平方米。在徐匯校區擁有一棟綜合性實驗樓。學院共有13個研究及服務機構。

  近5年來,科研總經費達6.8億元,每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目前專任教師人均經費數約105萬元。近五年,發表SCI論文1151篇。學院共獲得國家級二等獎3項,國家國際合作將1項,省部級一等獎11項,省部級二等獎11項。學院在基礎研究方面,發表《Science》、《材料科學進展》等高水平論文多篇。在技術研究方面,從航空裝備、航天裝備到海洋裝備,發揮了交大材料學科的特色和優勢,解決了國家重要領域的關鍵性問題,滿足了國家重大工程需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月球探月車上成功使用了我院基礎研究指導製備出的高效能鋁基複合材料,研究揭示了金屬基複合材料加工變形機理,解決了加工難的科學問題;在國際領先水平的海洋裝備中,應用了我院研製的新型複合材料,解決了我國重點型號所需關鍵材料的瓶頸;我院研製的高強、輕質鎂合金材料實現了航空、航天領域重點型號的關鍵重要部件減重30%,解決了輕量化製造的難題;為我國新一代國產飛機發動機研製了大型高溫合金精密鑄件整體制造技術,為新一代國產發動機的成功首飛提供了支撐;為我國核電大鍛件的全流程製造提供了史無前例的技術支撐,部分研發成果已應用於實際製造過程,為提升我國核電大鍛件製造水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學院長期與歐美、日本等國多所著名大學和科研機構保持著廣泛的、密切的國際合作和學術交流關係。每年均組織和承辦各類大型國際學術會議,並選派部分優秀學生通過校際交流的方式前往美、英、法、德、日、韓等國攻讀碩士、博士學位,與知名大學***美國西北大學,材料排名第二***合作,開展國際化學生培養。學院承辦“國際熱處理與表面工程聯合會”會刊《International Heat Treatment and Surface Engineering》***英文EI等收錄***,成功籌劃與國際知名公司***日立等***全面合作的聯合實驗室,涵蓋獎學金、測試分析支撐和共同研究課題。目前,已開設全英語課程14門。

  通過幾年來的深化改革,學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等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樹立“以學生為中心,實行教授治學,推進民主管理”的管理理念,結合學院實踐,在學院黨政聯席會議的領導下,探索成立各工作委員會,討論學院事務,明確各委員會是各領域事務的決策機構。做實二級研究所,實現責、權、利統一的執行機制,以團隊合作為基礎,發展特色學科方向,實行團隊考核與個人考核相結合。積極推行目標、任務、資源掛鉤的薪酬體系。提高創新資源使用效率,考核投入產出率,創新資源優先投向為五大學科做出貢獻的團隊。設立學科發展基金,明確國家資金使用是有成本的,多投入多產出,提高經費的使用效率,支援新興學科,支援青年教師。成立科技發展中心,緊抓重大專案策劃、組織、運作的牛鼻子,做好“政產學研用”重大合作,提高學院核心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成立在職教育與培育中心,面向企業需求,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成立材料產業研究中心,助力“政產學研”合作。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正乘風揚帆,用“崇尚科學,躬行實踐;砥礪誠篤,矢志卓越”的學院精神辦學,用“以人為本,育人為先”的工作理念發展,用“激情、創新、凝聚、感恩”的學院文化團結全院師生朝著世界一流學材料學院的目標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