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怎麼看主力成本價

  主力的持倉成本是主力收集籌碼的平均價格,主力做莊必定會最終將股價拉高到成本價的一定比例位置,因此瞭解了持倉成本,只要在成本下買入,就可以穩穩獲利。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股票看主力成本價的辦法

  主力的持倉成本是主力收集籌碼的平均價格,主力做莊必定會最終將股價拉高到成本價的一定比例位置,因此瞭解了持倉成本,只要在成本下買入,就可以穩穩獲利。今天我們就從盤口和均線兩種方法來判斷主力的持倉成本。

  一、從操盤軟體中直接獲取。

  一般來說,所有券商提供的實盤作業系統都可以查詢。從F10資訊中,我們可從“股東研究”一欄瞭解機構的進出情況。首先,從“股東戶數”及“人均持籌”資料的變化可以從整體上判斷機構動向以及個股籌碼的變動趨勢。一般地,股東人數越少,表明籌碼越集中;股東人數越多,則表明籌碼趨於分散,盤中缺乏主力關照。其次,預測機構介入成本。由於公佈報表的時間和股東人數的統計時間有一段時間差,所以我們要預測機構介入的成本,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如果目前的股價比三季度的平均成本還低,說明主力也被套;如果漲幅不大且成交量平平,說明主力短期並沒有出局;如果漲幅較大了,再看近期的量能變化情況再作研判。

  比如說,新北洋***002376***季報顯示,三季度末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全部為基金公司,佔流通股35.73%。除一家基金公司持股數未變之外,新進三家,其餘六家全部加倉,其中中銀基金旗下的一隻基金以所持257.9萬股位列第一位。如圖所示,第三季度期間,主力建倉的加權均價為39.38元,區間換手率為243%,而三季度報公佈的時間是2010年10月22日,以22日的開盤價41.8元來計算,也僅僅上漲6.14%,漲幅不大,且期間成交量不溫不火,說明機構短期並沒有出局。若再結合二季度進駐的機構來估算成本,在目前的價位上,部分機構也可能被套。因此,根據推算結果,我們可以在當前價位或逢低大膽介入,因為主力的建倉成本就在附近。

  值得一提的是,股東人數的增加與減少並非決定股價漲跌的唯一因素。在用該指標選擇個股時,應注意該指標的侷限性。比如主力機構有可能期末採用突擊重倉或分倉的方法來達到迷惑中小投資者的目的等。特別是那些典型的莊股,即使股東人數再減少我們也應該巋然不動。正確的方法應該是與公司基本面的變化結合起來判斷。

  二、根據均線來推斷。

  一般而言,中短線主力建倉時間大約需要4-12周,平均約8-10周。從周K線圖上,我們可以估算8-10周均價線是主力的成本區域***雖有一定誤差,但不會偏差10%,所以謹慎起見,我們取10周線作為主力建倉成本***。作為主力,其操盤的個股升幅至少在50%以上,多數為100%甚至更多。一般地,一隻股票從一波行情的最低點到最高點的升幅若為150%,則主力的正常利潤是100%-120%左右。這是因為,主力要想在市場中獲利,也必須要付出“代價”,這個“代價”是固定不變的,也是主力在“坐莊”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這就是建倉成本。亦即主力的建倉成本大約需要付出20%-40%的利潤空間。

  主力的建倉成本算出來以後,再在這個價位上乘以150%,即為主力將來拉昇的最低目標位。舉例說明:精功科技***002006***,如圖所示,從周K線圖可以看出,自7月初開始底部明顯放量,有主力資金介入跡象。兩個月的時間換手率達300%之多,漲幅達41.71%,加權均價為13.42元***10周線的平均成本也在13.4元左右***,可以說,兩個月的震盪盤整,為主力的吸貨建倉期。這期間,主力的建倉成本大約消耗了20%-40%的利潤。而行情啟動之後,從啟動價14.2元開始一路上揚,利潤高達100%之多,而建倉期的最低價11.41元至最高價29.67元,振幅高達160%。

  測算出主力的成本之後,也就摸清了主力的底細,看清了主力的底牌,就可以做到在操作上有的放矢,不再懼怕主力的“洗盤”、“挖坑”等操盤伎倆。只要目前價位沒有大幅上漲,不管道路多麼曲折,股價遲早都會到達測算的價位,因為主力若非迫不得已,絕不會虧損離場。而主力資金量大,進出兩難,有時系統性風險來臨時,想出也出不去,這是主力永遠的心病。

  總之,投資者如果能計算出主力的建倉成本,就能測算出當前主力有無獲利空間或獲利大小,從而以此來決定自己的投資策略。若目前股價低於主力成本,投資者可大膽重倉介入;若目前股價只能讓主力微薄獲利,投資者可積極逢低參與;若股價已使主力獲利豐厚,則投資者應及時出局,或以觀望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