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選枇杷的方法有哪些

  枇杷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但是同樣並不熟悉。因為枇杷的生長需要一定的氣候,在我們湖北以及四川等地有野生的枇杷,但是在多地均有人工培育的枇杷。枇杷在購買是怎麼挑選呢?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挑選枇杷的方法。

  挑選枇杷的方法

  看色:成熟的枇杷皮呈現金黃色,而初熟或者還未成熟的枇杷皮則呈現淡黃或者青黃色。還有原因就是缺乏光照也會呈現淡黃色或者青黃色。

  看形:味美甘甜的枇杷一般整體形狀呈橢球形,上面較底座略小,表面突出微鼓更佳,一是果肉更豐富,二是受光面積更大,儲存糖分越多。這人有個小技巧,選枇杷要多看看底座,底座形狀越接近五角星形狀的味道越是可口美味,底座聚集為一點的,一般汁少味淡。

  看大小:有些枇杷滿足以上兩點,但是個體很小,當你發現枝幹較粗的時候,這樣的枇杷核大果肉少,可食用部分不多,但也不可否認有這樣的鄉村枇杷味道極其香味。

  看果皮:果皮可以判斷琵琶的新鮮度,新鮮的枇杷果皮金黃色,略微有泛光澤,上面茸毛完整沒有倒伏。

  川貝枇杷膏的做法

  材料:枇杷、冰糖、川貝粉。

  做法:

  枇杷去皮去籽,取出果肉,沖洗乾淨瀝乾水;把果肉放入料理機,打成果漿,不要加水。

  將果漿倒入搪瓷鍋,中火加熱冒泡後,加入冰糖,改小火慢慢熬,需用木勺不停地攪拌。

  用勺子舀掉少許泡沫,水份快要熬乾的時候,加入川貝粉繼續熬一會兒,完全成為膏狀即可。放涼後裝入開水燙過的密封玻璃瓶,放入冰箱,需要吃的時候舀一勺直接食用。

  枇杷種植技術

  枇杷建園

  因為枇杷存在凍害問題,所以在較寒冷地區建園要考慮溫度的影響。要以當地的氣溫、溼度、日照等小氣候情況確定枇杷的適栽區。但坡度過大或易沉積冷空氣的窪地不宜種植。所以應儘可能先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另外,枇杷象其他果樹一樣,連作2—3代後,樹體生長不良,病蟲害加重,因此老枇杷園以及剛育過枇杷苗的園地,由於土壤板結,土壤中積累了較多根部排洩的有害物質,如繼續栽種枇杷,肯定生長不好。

  另外,山地建園必須考慮到小區劃分及道路,水利設施,梯田等的修築,築梯田是為了保水、保土、保肥。平地建園應注意降低地下水位。在地勢較低的地方,可採用深溝高畦或築墩的辦法,把枇杷栽於墩上,然後逐步用客土加高園地。表土層太薄或粘性重的土壤,對枇杷生長極為不利。因此在定植前,必須做好園地的深翻改土工作。

  枇杷定植

  枇杷定植分春植和秋植兩種。

  春植根據地區的不同,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定植過遲,植株已發芽抽梢,植後會影響生長。定植過早,天氣太冷,植後不易成活。

  秋植在10—11月,定植過遲,氣候轉冷,根系難以恢復,一經霜凍,易落葉枯萎;定植過早,氣溫偏高,氣候乾燥,枝葉幼嫩,也不易成活。更確切地說,在冬季無嚴寒的地方,以秋植為好,秋植生長勢優於春植。

  另外,採用根部帶土的方法移栽,隨挖隨栽,無論什麼季節,都能種活。帶土苗與不帶土苗在同一季節栽種,帶土苗長勢,生長量明顯優於不帶土的。

  枇杷的栽植密度一般依地形、土壤條件而定。土壤瘠薄的比肥沃的密,一般株行距4米×5米,畝栽33株,也有3米×4米,畝栽55株。適當密植,前期產量高,但後期樹冠廕庇,產量降低,可採用間伐的方法。

  定植方法較為簡單,先確定栽植點,再挖穴栽種。挖穴後多下基肥是確保幼樹生長快,早結果和保持連年高產穩產的基礎。施入的肥料是必須經過發酵的土雜肥,每株30—50公斤,肥料與土充分混和,為防止苗木栽植后土壤下沉,應築定植墩,定植墩的高度,平地40釐米,山地20釐米左右。定植後,為保證成活,在土壤乾燥時,應數次澆水,栽後的第一年內,要做到薄肥勤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