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血管瘤如何治療

  兒童血管瘤是在出生時或出生後三個月至六個月內出現,常發生於頭、臉及頸部,影響寶寶外觀,哪麼大家知道血管瘤怎麼治療嗎?下面小編給大家詳細講解相關知識吧。

  兒童血管瘤的型別

  1.毛細血管瘤 早期與紅色胎記外表相似,但大多數於兒童生後半個月左右出現,生後6個月內生長迅速。高出面板0.3~0.5釐米,呈紫紅色,逐漸變成鮮紅色。2~3歲時大部分吸收。到學齡期可完全消退。

  2.海綿狀血管瘤 腫瘤大小及形狀不規則,由擴張的血管竇和充滿血流的腔隙形成,外觀似海綿狀。不僅見於面板,全身各器官均可發生,有時體積很大而且深至皮下組織或肌肉層。

  3.蔓狀血管瘤 是由動脈、靜脈互相溝通而形成的血管瘤,比較少見。

  4.鮮紅斑痣 扁平而不突出面板,用手指按壓後褪色。

  兒童血管瘤引起的原因

  血管瘤是發生於血管組織的良性腫瘤,主要是種胚胎髮育過程中血管發育失常,血管發育或分化失常導致的血管畸形,一種因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殖產生的真性腫瘤。血管瘤雖然一般都是天生的,但每位患者的形成原因都是不同的,只有到正規的血管瘤專科醫院進行全面檢查便可得知。導致血管瘤發生的影響因素很多,至今尚無一個公認和肯定的說法。

  一般認為父母的遺傳、父母的內分泌失常、高血壓等疾病、懷孕期間的環境汙染或微生物感染都會影響胎兒血管發育。其中有關母親的激素水平與兒童血管瘤發生的相關關係研究很多,發現懷孕前服用避孕藥的母親的孩子血管瘤發生率明顯增高;母親雌激素水平與孩子血管瘤發生率呈正相關關係,即母親雌激素水平高的孩子血管瘤發生機會也多。在此基礎上,許多學者提出:隨著兒童出生和斷母乳,兒童體內來自母親的激素水平逐漸下降,所以導致兒童血管瘤自然消退。也有學者根據這個理論而應用激素及雌激素受體抑制劑治療血管瘤。

  兒童血管瘤的治療偏方

  1、偏方一

  [組成] 黃芪、土茯苓各30g,黨蔘、蜀羊泉各20g,生地黃、何首烏、紫草、丹皮、赤芍、白芍、川楝子、延胡索、仙靈脾、黃柏、知母各12g,劉寄奴、田基黃、平地木、荷包草各15g。

  [制用法] 每日1劑,水煎分2~3次內服,3個月為1個療程,連續用藥至症狀消失。

  2、偏方二

  [組成] 紫丹蔘、生牡蠣***先煎***、石見穿、白花蛇舌草各30g,三稜、莪術、炮穿山甲、夏枯草、山慈菇各12g,當歸尾、藏紅花、制香附、乳香、沒藥、淡子芩各log。

  [制用法] 本方亦可隨症加減。每日1劑,水煎服。並服水蛭膠囊2粒***每粒含水蛭乾粉0.5g***/次,2次/日。

  3、偏方三

  [組成]黨蔘30g,赤芍、枳殼、鬱金、白朮、鱉甲各15g,當歸、柴胡、茯苓、雞內金、淫羊藿、山茱萸各12g,三稜、莪術各10g,丹蔘、何首烏各2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