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怎麼治療好的快有效

  腸胃炎很明顯是跟我們的日常飲食有關係。患有腸胃炎就要及時治療,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健康。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腸胃炎的治療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腸胃炎的治療方法

  馬齒莧湯治腸炎

  【功能主治】治腸炎,腹瀉。

  【偏方組成】馬齒莧60克,大蒜***搗成蒜泥***15克。

  【用法用量】先以馬齒莧煎湯,沖服蒜泥,加紅糖適量。頓服,每日2~3次。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患愈21例,其中痊癒20例,無效1例,有效率為95.2%。

  白芍白朮治腸炎

  【功能主治】養血柔肝,行氣止痛。主治慢性腸炎。

  【偏方組成】炒白芍25克,炒白朮15克,陳皮6克,防風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病例驗證】治療慢性腸炎35例,痊癒28例***佔80%***,好轉5例***佔14.25%***,無效2例***佔5.7%***,總有效率為94.3%。

  葛根黃芪治腸炎

  【功能主治】理氣止痛,健脾止瀉。主治急性腸炎。

  【偏方組成】粉葛根6克,淡黃岑6克,川黃連2.4克,苦蔘片3克,川黃柏3克,廣木香2.4克***後入***,青、陳皮各3克,金銀花***炒***9克,赤茯苓9克,炮姜炭2.4克,車前子***包***9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急性腸炎19例,其中痊癒12例***佔63.1%***,好轉6例***佔31。6%***,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4.7%。

  車前子金銀花治腸炎

  【功能主治】主治急性腸胃炎。

  【偏方組成】車前子20克,金銀花15克,防風、川黃連克10克,雞內金8克。

  【用法用量】將上藥水煎,每日1劑,分2~3次口服。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急性胃腸炎患者39例,經用藥3~6劑後,均獲治癒。

  仙鶴草桔梗治腸炎

  【功能主治】補脾斂陰,清化溼熱。主治久瀉,包括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及慢性結腸炎,經常洩瀉,時輕時劇,時作時休,作則腹痛,腹脹,大便溏薄,夾有粘液,間見少許膿血,反覆發作,久治不愈者。

  【偏方組成】仙鶴草30克,桔梗6克,烏梅炭4克,白槿花9克,炒白朮9克,廣木香5克,生白芍9克,炒檳榔10.2克,甘草4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2次,分2次服。

  【加減】本方用治阿米巴痢疾時,應另加鴉膽子14粒,去殼分二次吞服;慢性痢疾、慢性結腸炎肝鬱脾滯徵象較著者,去檳榔,加柴胡4.5克,萆薛15克,秦艽9克;腹痛甚愈,應加重白芍與甘草用量:白芍15~30克、甘草9~15克;洩瀉日久,體虛氣弱,而腹脹不顯者,去木香、檳榔,加炙升麻4.5克、黨蔘12克、炙芪15克。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患者98例,其中痊癒者71例***佔72.4%***,好轉25例***佔25.5%***,無效2例***佔2%***,總有效率為98%。

  烏梅敗醬治腸炎

  【功能主治】清熱化溼,調氣行血,健脾抑肝。主治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長期腹瀉,大便粘滯或帶膿血,腹痛墜脹,或裡急後重,脘腹痞悶,納少乏力,面色黃白,舌質暗滯,苔膩,脈弦緩滑。

  【偏方組成】烏梅12~15克,敗醬草12克,黃連4.5~6克,木香***後下***9克,當歸10克,炒白芍12~15克,炒枳實10克,太子參12克,炒白朮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加減】後重甚者,加廣木香3克、檳榔6克以導滯行氣;熱象明顯者,加川黃連6克,以清熱燥溼消炎;病延日久者,加肉桂3克以厚腸化溼;下腹脹滿者,加炒萊菔子15克以下氣寬膨。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患者117例,其中痊癒87例,好轉2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5.7%。

  旱蓮當歸治腸炎

  【功能主治】燮理陰陽,祛邪厚腸止瀉。主治慢性腹瀉***慢性結腸炎等***。證見腹瀉經久反覆不已,大便溏薄,日二三次,夾赤白粘液,腹痛隱綿,按之不減,形體消瘦,四肢不溫,神疲倦怠,納谷不馨,脘腹不適,口乾粘或苦,不甚喜飲,舌質淡紅或暗紅,多細裂紋,苔薄白微膩,脈虛濡或細弦略數。

  【偏方組成】旱蓮草20克,當歸、毛薑、阿膠、白朮各10克,黃連、木香、防風、炙甘草各6克,乾薑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頭煎2煎藥液合併約400毫升,早晚2次空腹分服。其中阿膠應另燉烊化,分2次兌入藥液中。症狀緩解取得療效後,可按上方劑量比例,研末***阿膠烊化***為丸,每服10克,日2次空腹吞服,以資鞏固,以2~6個月為宜。

  【加減】溼熱偏盛者,加馬齒莧30克;便血或赤凍多者,加地榆10克、鴉膽子***每服15粒,去殼吞服,日2次***;陰虛偏甚,瀉下量多者,加烏梅20克。

  【病例驗證】萬某,男,32 歲,工人。腹痛便瀉赤白粘液,時或便血半年餘。多方醫治乏效,乙狀結腸鏡檢查發現18~20釐米處充血、糜爛,有出血點。見其面容憔悴,形體清癯,畏寒肢冷,四末不溫,口乾脣紅,腹痛隱隱,按之不減,大便溏薄夾赤白粘液,日三四次,近幾日以赤凍為多,舌淡暗有淺細裂紋,苔白薄微黃,兩脈虛濡且細。證為陰陽兩虛,氣血不足,寒熱氣血壅遏為害,治當標本兼顧,緩調為要,遂擬本方加地榆10克、鴉膽子30粒***去殼2次吞服***。一月後諸症大減,大便成形,只後段略稀。做鏡檢,患處已無糜爛,僅見出血點。繼服上方去地榆、鴉膽子,加烏梅20克、白芍10克以養陰和營。又20劑後臨床症狀痊癒,納增便調,形體氣色恢復正常。又鏡檢,已無出血點,潰瘍已癒合。

  黨蔘白朮治腸炎

  【功能主治】補脾健胃,止瀉固腸,促進脾胃運化。主治慢性腸炎、慢性痢疾。證見脾胃虛弱,時溏時瀉,脘悶腹脹腹痛,肢倦神疲等。

  【偏方組成】黨蔘、秦皮、炒白朮克10克,炙甘草6克,木香、烏梅、黃連、炮乾薑各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分2~3次口服,也可按用量比例製成丸劑服用。

  【加減】如因久作瀉痢,氣虛下陷,導致脫肛者,可加黃芪、升麻;若兼見晨起則瀉,瀉而後安,或臍下時痛作瀉,下肢不溫,舌淡苔白,脾腎陽氣不足者,加補骨脂補命門火,輔吳萸、肉豆蔻暖腎溫脾,五味子澀腸止瀉;如年老體衰,氣虛於下久瀉不止愈,加訶子;因氣鬱誘作痛瀉,症見胸脅痞悶者,加枳殼、白芍、防風以洩肝益脾。

  【病例驗證】李某,男,40 歲,幹部。3年前因外出不慎飲食,出現腹痛下瀉,住醫院檢查確診為菌痢,留住院治療近旬,腹痛下痢明顯好轉,因在外不便調理,返回繼續門診治療。病情時好時發,但發作症狀比初患症狀為輕。遷延至今,近日應酬葷腥稍多,再見腹痛下瀉,日1~2次,便呈黃色稀溏,少有粘液,無裡急後重兼症,自覺食慾日趨減退,食後脹悶不適,精神常感時久不支,舌質淡、苔薄黃,脈弱。綜析是症,顯系瀉痢日久,導致脾胃受損,氣虛不運,兼見未盡溼熱。本益氣運脾、兼清溼熱為治。用上方,去烏梅,加陳皮、厚朴、竹茹、佩蘭,囑服2劑。藥未竟,上症盡為大減,患者以工作開會就醫煎服不便,請開常服藥治療,遂以上方按比例制散或丸與服。服散劑2劑近1個月後,瀉、痛已愈,食慾、精神日漸正常。

  腸胃炎吃什麼水果好

  1、天然維生素C水果:紅棗、獼猴桃、山楂、柑橘等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不僅具有正常的營養功能、防止敗血症、而且是天然抗氧化劑。

  2、乾果不能少:乾果中***如核桃***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能補充人體必須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還是一種抗氧化劑。

  3、吃一些黃色水果:黃色水果中類胡蘿蔔素含量較高,具有抗氧化的生理活性、如柑橘、芒果、柿子、杏中含有β-胡蘿蔔素、木瓜、西瓜、紅柚中含有番茄紅素。

  4、紅色水果好:葡萄、黑加侖、樹莓、草莓等水果中含有花青素、這些都是抗氧化劑、可以清除人體內的自由基,延緩衰老和抗癌。

  5、澀水果要注意:空腹或吃蛋白質食物時,應避免吃酸澀水果、如柿子、山楂、香蕉等、這些水果單寧含量較高,空腹時會刺激腸胃、引起不適,同時使蛋白質變性、不容易消化、降低蛋白質營養價值。

  6、果仁要慎吃:許多果仁如杏仁、枇杷仁中含有苦杏仁苷、食用後在人體內水解產生有毒物質氫氰酸、氫氰酸被吸收後、使人體不能正常呼吸、易導致窒息、死亡。

  引起腸胃炎的4個因素

  1、物理因素

  一些手術後的病人留置胃管,時間長了也會引發炎症。而胃內的異物、胃柿石、食管裂孔疝可機械性損傷胃黏膜。還有腹部腫瘤放射治療後可引起急性胃炎。

  2、化學因素

  是藥三分毒,很多的藥物都會對我們的胃腸不利,當服用一些藥物時會刺激胃粘膜從而造成損傷,發生糜爛,出現點狀出血,繼而發展成為胃腸炎。

  3、微生物感染和細菌毒素

  這種感染主要是來自食物了,雖然天氣轉涼感覺食物好像不容易腐敗,其實,細菌和病毒無處不在,如果沒有做好食物的清洗和消毒,還是會發生感染而導致胃腸炎的,最常見的微生物感染和細菌毒素汙染食物包括沙門氏菌和金葡菌毒素,以及流感病毒和腸道病毒的感染都會引起急性腸胃炎。而最常見的是由於不潔飲食所致的急性胃炎,常見的細菌感染為葡萄球菌外毒素,肉毒桿菌毒素,沙門菌屬內毒素及嗜酸桿菌。

  4、飲食不當

  上述是因為食物不乾淨所致,還有一種不是不乾淨,而是吃的不當,比如暴飲暴食、飲食無度等,或特別偏好辛辣的食物等,都會造成溼熱中阻,損傷脾胃。


1.小孩腸炎症狀及治療方法

2.快速治療腸胃炎的方法

3.不嚴重的胃炎怎麼治

4.小腸炎治療方法

5.急性腸胃炎要怎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