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決定成功的例子

  機遇是難求的,失去了就不會再來,把握好現有的機會,努力進取,那麼你將會得到不菲的收穫。以下是小編分享的機遇決定成功的事例,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機遇決定成功的事例篇1

  機會在哪裡?它藏匿在平常的日子裡,與我們同在。只可惜,我們都太喜歡眺望遠方,結果總是痛失當下。請看3個機遇的故事。——

  我常常碰到一些需要"機會"的青年朋友。他們中,有的,是剛剛畢業;有的工作了不短的時間,但仍然覺得發展不理想;而有的,則是卡在了某個瓶頸口上,正在煎熬和掙扎。偶爾,他們會找我聊聊天,聊聊未來。我總是鼓勵他們。其中,也會有人直白地問:"老李,到底我們的機會在哪裡?"我便無言以對了。說實話,這類話題,很難回答。今天,我整理出來了三個與機會有關的故事,供各位同樣也需要機會的朋友們閱讀。因為他們都曾經是我的同事,所以,真實性絕對可靠。

  第一個機遇的故事

  第一個同事,是我剛打工不久的時候認識的。那時候,他高考失利,南下打工。而我呢,書讀的不好,沒臉再讀,高三輟學,跑出來打工。他加入我們部門的時候,我已經上班九個多月了。因為他跟我同宿舍,同床--他上鋪我下鋪,所以我倆接觸多,談得多。

  他很聰明,機靈,嘴巴乖巧,很討同組人喜歡,也頗得上司好感。不到三個月,他便轉正,升級,加薪,並且時不時代理小組長了。剛開始,他回宿舍跟我談的話題是,誰懂得多,誰懂得少,跟誰可以套到技術之類的。不久,他回宿舍跟我談的話題開始轉換,變成了臧否各位同事,哪個行,哪個就差點,哪個笨得像豬,以後給自己提鞋都不要。再後來,他的話題便就變成了這個月工資多少,可以請哪個主管搓一通,以後能幫到自己的忙;哪個主管最近不得老闆賞識,改天參他一本,過年他回家時,自己就有機會代理他的職務了。其時,我尚在廢品分析統計組幹著最苦的分類工作,每天忙得天昏地暗,心無旁騖,回去累的要死,他的話,我大多都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了。

  又不久,一天晚上,他忽然對我說:"嗨,甘肅仔,我明天走了。"我驚訝:"去哪裡?"他答:"去某某廠當領班。"某某廠我知道,是我們羨慕的好工廠,待遇好,工資高,但很難進去。我於是祝福他。說實話,心中還是頗有點羨慕嫉妒恨的。

  時光匆匆,不覺五年。其時,我已慢慢從員工成長到了品質經理的位置上。因為公司發展的不錯,需要外協產品派我出去考察和稽核外協工廠。很巧,我們的外協方,就是五年前我那位同事跳槽去的那家工廠。我心中忽然有點小小的期待,希望能看見五年前的這位老同事,想來一定做得很不錯了吧?!可以敘敘舊,談談離別後,各自的故事和歷程。因為自五年前一別,我們就再也沒有聯絡過了,不知道他過的怎樣?猶如初戀難忘一樣,我打工時第一個天天跟我嘮嗑的傢伙,也難忘。

  稽核過程中,我數次走神,也沒有看到他。結束時,我還是忍不住問起了他。採購經理很驚訝?"你認識他?他在我們的測試組當維修副組長,我馬上叫他過來。"不一會兒,一個人開啟門縫,將腦袋伸了進來,瞄了一眼,看見採購經理,於是趕緊躥進來,點頭哈腰到:"經理好!經理好!"採購經理示意他坐,他有點手足無措,扭扭捏捏坐了上去。這是他嗎?怎麼變成了這副模樣?我仔細看,樣子是他,但神情卻完全不是他,已完全沒有了五年前的那種意氣風發,聰明機靈。我心中忽然一酸,跟採購經歷說:"不好意思,認錯了,不麻煩您了。"匆匆離開。回程中,我一直坐在車上,沒在說話,可心中翻江倒海。那一刻,才明白,歲月,其實很容易改變一個人。

  機遇決定成功的事例篇2

  他是臺北人。在爺爺的教導和影響下,從小迷戀古典詩詞,《唐詩三百首》之類的書背得爛熟,爺爺問他長大做什麼,他會說“做個詩人”,爺爺微笑不語。稍大一點,他對電影非常著迷。爺爺再問他的理想時,他會響亮地回答:“做大導演!”爺爺笑著點頭之後又搖頭。

  由於家境一般,父母並沒有錢來投資幫助他實現理想。因此,他不得不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苦苦打拼。他做過防盜器材的推銷員,還曾幫別人送過外賣,生活的艱辛讓他更懂得機遇的重要性。他經常留意電影界的一些訊息,專門研究世界著名導演的作品,比如詹姆斯·卡梅隆的《真實的謊言》,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等。每看一部電影,他都會在夜晚細細揣摩故事情節和人物對白,甚至那些主題曲的旋律及歌詞。有時也寫一些劇本,卻一直沒有勇氣給人看,因而始終沒人賞識。

  當時臺灣地區電影呈現整體滑坡趨勢,父母也勸他打消關於電影的念頭。他只好退而求其次,進行歌詞創作,把自己的作品分寄到各大小唱片公司和音樂人手中,每次都要寄出上百份這樣的“求職信”,但一直都是石沉大海。

  一個失望而寂寞的夜晚,他喝了不少酒,昏昏沉沉地睡著。半夜12點,一個電話吵醒了他,竟然是當時臺灣電視名嘴吳宗憲打來的。聽到“吳宗憲”這三個字,他的酒一下子全醒了。原來,吳宗憲他寄去的信,非常激動,迫切邀請他到自己新成立的音樂工作室任職。

  突然的驚喜讓他激動異常,當夜不能成眠,提筆又寫下兩首歌詞。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拜訪吳宗憲,兩人一拍即合,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從此,他成為專職的作詞人。

  不久,又一次絕佳機遇降臨到他頭上。吳宗憲工作室迎來一位初露頭角擅長作曲的歌手:周杰倫。吳宗憲讓他手下的十幾位詞人都來寫詞,然後讓周配曲。所有的詞作者中,周杰倫最欣賞他的詞。於是,他們迅速成為公認的黃金搭檔。

  不用說,你也知道了,他就是:方文山。

  兩人的配合默契到了讓人驚歎的程度。周杰倫想要音樂有一點李小龍的感覺,方文山就送上《雙截棍》;周杰倫想要加一些東瀛的味道,方文山立刻寫出了《忍者》。同樣,也只有周杰倫飛揚跳脫、不按常理出牌的曲風,才把《愛在西元前》《印弟安老斑鳩》這樣想象力井噴的詞發揮得淋漓盡致,優勢互補的結果,造就了一對音樂上的天才。

  不久,周杰倫和方文山雙雙被臺灣阿爾發唱片“收購”,兩人的發展空間被無限拓展,周杰倫也迅速出位,成為全亞洲的創作新人王,方文山從此也掛上了“御用詞人”的頭銜。

  方文山的歌詞風格不同流俗。他把流行音樂從靡靡之音帶回了古典與歷史的音樂融合、懷舊和真摯的相融,具有獨特的韻味。方文山為周杰倫創作的歌詞中佳作如雲:《龍拳》《雙截棍》《愛在西元前》《上海一九四三》《東風破》《七里香》《發如雪》《菊花臺》《青花瓷》等。有專家讚道:方文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文化現象。

  成名後的方文山依然低調,他只用心做好自己“寫歌詞”的那份工作,並將這份工作的美,演繹得淋漓盡致。他在自己的勵志書《演好你自己的偶像劇》中,總結說:機會比實力重要。不過,緊接著他又補充一句:實力不夠的時候,肯定會流失機會。人生中所謂“機遇”,其實是建立在實力基礎上的。沒有實力,你就沒有足夠的力量去抓住機遇的手。

  機遇決定成功的事例篇3

  年輕的洛克菲勒剛進入石油公司工作時,由於學歷不高,又沒有什麼技術,因此被分派巡視並確認石油罐有沒有自動焊接好。這是石油公司最簡單的工作崗位,連一個小孩子都能勝任。

  每天,洛克菲勒眼盯著焊接劑自動滴下,沿著石油罐蓋轉一圈,看自動輸送帶再把石油罐移走。工作簡單又枯燥,沒幹幾天,洛克菲勒就有些厭倦了。但由於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洛克菲勒決定安下心來,把眼前的工作做好。

  於是,他更加認真地觀察、檢查石油罐的焊接質量。當時,公司正在推行節約計劃,洛克菲勒想,我這項工作是不是也可以節約某些程式呢?

  他發現每焊好一個石油罐,焊接劑要落三十九滴;而經過周密計算,只要三十七滴就可以焊好了。但是,這個方法卻不實用。

  洛克菲勒沒有灰心,而是更加深入地進行研究。經過多次測試,他終於研製出“三十八滴型”焊接機。也就是說,使用這種焊接機,每次可以節約一滴焊接劑。儘管節約的只是一滴焊接劑,可一年下來,“三十八滴型”焊接機為公司節省了五百萬美元的開支。

  那三十九滴焊接劑滴在公司每個人的眼裡,卻只滴在洛克菲勒一個人的心裡。就是這麼一滴不值一提的焊接劑,改變了洛克菲勒的一生。

  事實上,這個世界從來就不缺少機遇,真正缺少的,是發現機遇的敏銳眼睛和把握機遇的睿智心靈。

 

機遇決定成功的事例的人還:

1.關於機遇與成功的事例3篇

2.機遇與成功的事例

3.機遇與成功的事例6個

4.機遇與成功的事例

5.關於機遇與成功的事例

6.成功靠機遇的事例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