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的思維和學習特點

  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在思維在於小班、中班的孩子會有不同,那麼是什麼呢?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幼兒園大班思維和學習的特點,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大班思維和學習的特點

  1、活動的自主性、主動性提高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和心理各個方面的發展,大班幼兒不再滿足於追隨、服從成人,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見,他們活動的自主性、主動性水平明顯提高。這就要求我們在很多地方適當放手讓孩子去做,有時為他們創造適當的條件,真正動手做的人應該是孩子。如:可以讓孩子在家中做一些簡單家務等所能及的事情。

  2、活動更加有目的、有計劃

  同中班、小班幼兒在行動過程中進行思考的特點相比,大班幼兒已有可能在行動之前對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一個大致的想法,他們的行為少了一些盲目性,多了些目的性和計劃性。但是這種目的性和計劃性不是自然發生的、它有賴於成人的引導。這就要求我們讓孩子參與活動計劃的制定,並引導他們按照計劃進行活動。一方面可以使幼兒的主動行為始終圍繞著活動計劃進行活動;另一方面也可以發展他們制定計劃、按照計劃行動的習慣和能力。如:讓孩子參與指定週末出遊計劃等等。

  3、自我控制能力提高

  以大腦額葉逐漸發展和神經纖維髓鞘化接近完成為標誌,5—6歲幼兒的神經系統比5歲前的幼兒成熟許多。與此相對應,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明顯提高。這既表現在他們對動作準確性的控制上,又表現在對他們自己行為的控制上,如規則意識、堅持性的增強等等。與規則意識提高相通的是,大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增強,堅持性普遍提高。這就要求我們在帶孩子活動的時候可以提一些要求,如到一些公共場合要安靜,服從一定的紀律等等。

  4、好學、好問、喜歡挑戰性的學習內容

  5—6歲的幼兒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思維積極、活躍,願意學習新東西。在他們的頭腦中有數不清的疑問、問不完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帶孩子進行活動的時候活動內容要有適當的難度,要有一定的挑戰性,這不僅順應了幼兒積極思考的特點,而且有助於進一步培養他們勤于思維的習慣。這就要求我們在解答孩子提出的各種問題時不要敷衍了事,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儘可能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5、同伴間互動、合作多了,開始注意向同伴學習

  5—6歲的幼兒注意的廣度提高了,交往能力也增強了,他們不僅注意自己的活動,而且還注意同伴的活動。遇到共同的興趣和目標幼兒之間會有很好的分工、合作、協作等。他們還會主動向同伴學習,一起討論問題等等。這就要求我們多給孩子創造一些同伴交流的機會,如按時送孩子來園,讓孩子儘可能多的參加集體活動,讓他們在實實在在地與別人一起共事的過程中學習共同做事,發展交往、協作能力、也為小學的班級式學習做準備。

  6、思維中出現了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

  隨著神經系統的成熟,大班幼兒的思維水平較小、中班幼兒也有了提高,表現為雖然他們的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但是卻出現了抽象邏輯思維的初步萌芽。在認識事物方面,他們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歸納和推理。這就要求我們帶孩子進行一些比較深入和持久的活動,而不是一會一換。如在陪孩子游戲時,可以安排一些半天或一天能夠完成的內容。

  幼兒園小班的思維特點

  ***一***動作發展快

  小班幼兒處於身體迅速發展的時期,而動作發展又是其重要標誌。他們身體和手的動作已經比較自如,可以掌握各種粗動作和一些精細動作。由於動作發展的需要,小班孩子特別好動。由於骨骼肌肉的發展和大腦調節控制能力的不斷增強,在小班這一年中孩子動作的頸部非常快。

  3歲幼兒在動作發展方面已經表現出明顯的個體差異。我們發現,這些差異與他們的先天身體素質、性別、個性及早期教養環境有關。

  ***二***認識靠行動

  幼兒動作的發展不僅對他們的身體發育,而且對他們的思維發展都有重要的價值。剛剛走過嬰兒期的3歲幼兒,正處於直覺行動到具體形象思維的過渡階段,他們的認識很大程度上要依賴行動。

  同時,3歲幼兒的口語表達和人際交往能力與中班、大班相比還較差,他們也常常通過自己的行動表達需求。

  ***三***情緒作用大

  情緒對3歲幼兒的支配作用很大。他們容易激動,而且激動起來就難以控制。他們對成人表現出強烈的依戀,初次離開父母,會表現的極為不安。小班幼兒不僅依戀成人,而且夥伴之間的交往對他們的情緒也有很大影響。他們的認識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緒支配,他們的許多活動也都是“情緒化”的。

  ***四***愛模仿

  愛模仿,三歲幼兒突出的年齡特徵。他們喜歡模仿老師、家長和夥伴。小班幼兒正三在模仿中學習、成長的。模仿可以成為他們的學習動機,也可以成為他們學習他人經驗的過程。幼兒的模仿並不是消極被動的臨摹,他們在模仿中同樣一有創造,有自己個性與情感的表達。

  ***五***常把假想當真實

  幼兒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當作真實的事情,使他們想象誇張性的表現。成人不理解幼兒的這一特點,往往誤認為他們在“說謊”。幼兒喜歡遊戲,就是因為他們沉迷於想象的情景,把自己真的當成了遊戲中的角色。這一特點在3、4歲的幼兒身上十分突出。

  ***六***常把動物或物體也當作人

  幼兒常常把動物也當成人,甚至覺得沒有生命的物體也會說、會動、會想,是他們的同類。他們常和“娃娃”說話,跟小椅子“再見”,這是幼兒思維“擬人性”特點體現。正因如此,3、4歲的幼兒喜愛童話故事,自己也常生活在童話世界之中。

  大班幼兒記憶能力的5個特點

  1、以機械記憶為主。

  幼兒的記憶不是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只是根據事物的某些特徵來記,比如韻律、奇特、誇張等。他們對於記憶自己並不理解的材料,顯得不那麼困難。你孩子不到三歲,能唱許多歌,歌詞意義毫不理解,就是基於這種機械記憶能力;

  2、形象記憶。

  即根據具體的形象來記憶各種材料。幼兒在語言發生之前,其記憶的內容只有事物的形象,即只有形象記憶。他們對那種形象鮮明、行動的東西感興趣,也記得牢。

  3、情緒記憶。

  幼兒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記憶活動很容易受情緒的影響而進行得好些或差些,凡是他高興的時候,就記得好,反之則記得差。

  4、回憶的精確性較差。

  雖然幼兒在背誦一些歌詞、小故事等能不發生差錯,但對於一些邏輯性比較強的事件,需要理解才能記清楚的材料,則往往回憶不精確,比如:丟掉一些細節;把張三說的話搬到李四那兒去了等等。

  5、無意記憶佔主要地位。

  幼兒的記憶往往出於“接受”要他記什麼,他就記什麼,不是主動提出目的來記的。對他感興趣的材料,形象鮮明、行動的事物,則容易引起他們的記憶。有些知識往往是在他們的生活中或遊戲活動中,自然而然地記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