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飼養的方法

  由於豬的實際繁殖力和潛在繁殖力之間有較大差距,因此,加強配種母豬的飼養,能充分發揮母豬的繁殖潛力,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妊娠前期的飼養管理

  妊娠前21天內,由於受精卵剛形成,胚胎不需要高水平營養。有報道稱,配種前高水平飼餵,接著在妊娠前期低水平飼餵可增加排卵數,提高胚胎存活率,如果母豬體況一般,宜給母豬以DE≤12.5MJ/公斤,CP≤13%為標準的日糧,飼餵水平應為維持需要的1.5倍以下,初產母豬日喂1.5公斤/天,經產母豬日喂2.0公斤/天,即可維持正常的繁殖需要。如果攝入過高的能量和蛋白,會降低胚胎存活率,從而減少產仔數,這主要是因為初產母豬妊娠前期血漿孕酮水平對胚胎的存活率產生影響。

  妊娠中期的飼養管理

  妊娠中期的營養水平對初生仔豬肌纖維的生長及出生後的生長髮育很重要。研究表明,肌纖維的數量在胚胎時期就已確定,在妊娠第90天左右,肌纖維的增生已經完成。肌纖維發育期營養供應不足的仔豬,在出生時肌纖維數量就比較少,以後長得也較慢。妊娠1個月至產前1個月應給以DE≤12.9MJ/公斤,CP≤14%為標準的日糧,保持母豬每天增重45克,根據母豬的膘情,日喂1.8公斤~2.4公斤。此時可適當提高粗纖維水平,增加母豬的飽腹感,預防便祕、減少死胎、流產的發生,這是因為飼餵高纖維日糧可促進揮發性脂肪酸的形成,從而提供更多的生酮能量底物供發育的胚胎利用。

  妊娠後期的飼養管理

  仔豬初生重的60%-70%是來自產前1個月的快速生長髮育,因此,對產前1個月的母豬,應給以DE≥12.9MJ/公斤,CP≥16%,Lys0.8%高營養水平的飼糧,日喂2.5公斤~3.0公斤,仔豬初生重與仔豬存活呈強正相關,抓好母豬妊娠後期飼養管理,對提高仔豬初生重和母豬產後泌乳量及提高母豬繁殖效能均有重要影響。

  產仔哺乳期的飼養管理

  產仔泌乳期間的飼養措施主要是最大限度地增加採食量,因為隨著斷奶日齡的縮短,增加泌乳期採食量對以後的繁殖效能相當重要。哺乳母豬每天需要將能量的75%用於泌乳,能否給哺乳母豬提供有效的營養,將直接影響仔豬的生長髮育速度。當攝入的飼料營養不能滿足其泌乳需要時,便會引起體內脂肪大量消耗,導致母豬掉膘和體重下降。過度掉膘會影響下一胎的發情配種,對哺乳母豬宜用DE≥13.3MJ/公斤,CP≥17%,Lys≥0.85%高營養密度日糧,儘量滿足,敞開供應。對於高產和食慾差的母豬,要在日糧中新增4%的油脂,這樣可以提高泌乳量及初乳與常乳中的乳脂水平,從而提高了仔豬的存活率及斷奶重。母豬臨產前2天可適當減料,分娩當天可以停喂,除自由飲水外,可喂些加食鹽的溫水麩皮湯,分娩的頭3天,應適當控制食量,以後逐步增加喂量,以能吃完不浪費為原則,直到放開食量。

  空懷母豬的飼養管理

  斷奶後的母豬和配種前2周的後備母豬,對其中營養較差的,應給以DE≥12.9MJ/公斤,CP≥16%,Lys≥0.8%為標準的高營養水平的日糧,增加體脂以促進發情、排卵,增加產仔數,正常情況下,斷奶後的母豬一週內發情配種率應達80%~90%。

  母豬飼養的要點

  1.配種母豬的飼養

  由於豬的實際繁殖力和潛在繁殖力之間有較大差距,因此,加強配種母豬的飼養,能充分發揮母豬的繁殖潛力,以提供數量多、質量好的卵子,為高產奠定可靠的物質基礎。配種母豬的日糧要注重內在質量,要注意氨基酸、能量、維生素、礦物質之間的平衡。一般來講,體況適中的母豬每頭供給2~2.5㎏配合飼料即可。供給適量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青綠飼料或多汁飼料,對繁殖和消化機能的促進均有一定作用。

  長白後備母豬飼養到8月齡,體重達120㎏左右時,是較為適宜的配種期,這時一般處於第3個發情周期,有16~20個穩定的排卵數。此時配種的母豬到分娩時可獲得40~60㎏的淨增重,有能力負擔起哺乳的重擔。另據對110頭初產母豬產仔後***3天內***體重和母豬泌乳力的相關分析表明,以體重160~180㎏為最好。

  2.配種母豬的管理

  在配種母豬的日常管理中,最重要的是鑑別母豬的發情症狀並對母豬適時配種。

  1.1.母豬發情鑑別:①外陰變化:色澤按桃紅-暗紅-淡紅變化,並伴隨不同程度的腫脹。②分泌物的變化:在外陰紅腫達到高峰時,可見半透明乳白色少量粘液流出***,一般開始出現在接受配種的前一天或當天,上午多見。配種後會有白色或淡黃色粘液出現。若粘液量少,顏色深,有腥臭味;量多則屬不正常。③行為變化:隨著外陰紅腫加劇,母豬開始顯得狂躁不安,頻頻起立,來回起動,不時排糞排尿,繼而對同欄豬追逐爬跨,以手壓其背呆立不動,有弓背反應,觸控肋部、臀部、尾漸上舉。當公豬來臨時,非常敏感,會發生嗷嗷叫聲,緊挨公豬身旁。④食慾變化:有不少長白母豬出現減食現象。長白配種母豬發情表現差異很大,異常情況較多,需特別加以注意觀察。

  1.2.適時配種 :準確掌握適宜的配種或輸精時間是獲得高受胎率和高產仔數的一個重要關鍵技術。排卵最多是在母豬開始接受公豬交配後的24~36小時,發情持續期短的稍微早些。全部卵子排完大約為10~15小時。卵子維持受精能力的時間為8~12小時。適宜的配種時間為母豬排卵前2~3小時。實際上要準確確定母豬的開始受配時間有一定難度,所以一般以在母豬接受公豬交配後6~10小時配第1次,間隔18~24小時再配1次較為穩妥。初配母豬有發情徵兆後應每天進行適配鑑定,在受配的當天就配種。前一天出現半接受狀態的***勉強接受壓背而不接受公豬爬跨***或其他發情徵兆不甚明的,宜在上午配種;其它的可延至下午配種。但一般以上午配種的效果為好。

  適配期的確定藉助於公豬試情較好,但同時綜合其發情徵兆來判斷,準確性將更高。到達受配期母豬的外陰由鮮紅剛轉暗或轉淡,腫脹稍退出現微皺,粘液一般出現在受配的前一天或當天。發情母豬有時會對其他豬窮追猛爬,忽而顯現呆立,身體微顫。有人進欄時,母豬便會移動臀部靠近,推之不動,壓背不走,且有弓背反應。觸控其肋部、臀部、尾根,其尾漸漸上舉,***處粘液增多。初配母豬以本交為好,配種公豬宜比母豬略大。配種欄要寬敞、清潔、乾燥,最好能鋪上一層墊草或木屑。

  在日常的管理中,要保持豬舍的清潔、乾燥,空氣新鮮,夏季要加強通風,防暑。冬季要採取保暖措施。對配種母豬的發情日期、配種日期及配種情況要作詳細、準確的記錄。經常對母豬進行健康檢查,發現病豬及時治療。

  對配種母豬應單欄飼養,不宜群養。這樣有利於觀察發情,控制飼餵量,並可有效防止因母豬間的相互爬跨而損傷四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