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野生甲魚的方法
甲魚的外形呈橢圓形,比龜更扁平,從外形顏色觀察,鱉通常背際和四肢呈暗綠色,有的背面淺褐色,腹面白裡透紅。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甲魚是主要生活於淡水中的兩棲類爬行動物。在野生條件下,喜歡棲息在底士為泥質的江河、湖泊、池塘、水庫和山澗溪流等淡水水域中,尤其喜歡棲息在水流湍急而離岸不遠的岩石洞內,或溪河交匯處且底部有岩石的急流中。潛伏在泥底或岩石洞中,伺機襲擊遊近的魚類和其它動物
淡水甲魚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營養豐富,滋補保健,體大肥美,一般個體重100~200克,最大個體可達500克左右,生長快,產量高,當年放養當年既可收穫,每畝鮮甲魚產量達500公斤左右;適應性強,能忍耐惡劣的氣候環境,在水溫3~35℃之間均能生存,食性雜,既吃動物性餌料,也吃人工配合餌料和腐殖質,且粗生易養,人工飼養淡水甲魚是廣大農民朋友又一致富好途徑。下面我就為你介紹下養殖野生甲魚的流程:1,池塘建設
淡水甲魚喜棲息於水質清新、溶氧豐富的水域環境。因此,建設池塘應選擇通風向陽、水源充足、無汙染源、注排水方便的地方。每口池塘以2~8畝、水深1~1.5米為宜,池底為泥沙且平坦,整個池塘要求不漏水。池塘的進、排水口要安裝過濾網,防止野雜魚等有害生物進入。池塘埂四周要有50釐米高的防逃設施。池內四周要放養水草或水葫蘆、水浮蓮等水生植物,其覆蓋面一般為池塘水面的1/3,池內應投放一定數量的石塊、瓦片等遮蔭物,以供甲魚隱蔽棲息。 2.池塘消毒一般新建甲魚池可用生石灰帶水清塘,每畝用量100公斤。若利用舊池塘養甲魚,一定要幹塘消毒,除潑灑生石灰外,還要徹底清除塘中的鯰、鰍、黑魚和蛇、鼠等敵害。 3.甲魚苗放養甲魚苗放養前10~15天,每畝池塘追施200公斤左右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培肥水質。放養甲魚苗的時間宜在3~5月,選擇晴天的早晨或傍晚進行,並注意溫差。若溫差大,要先用少量池水徐徐加入運苗容器內調節水溫,容器內的水溫與池水溫度接近時,再將甲魚苗輕輕放入池中,以防甲魚苗”感冒”。甲魚苗的放養規格一般為3~5釐米,放養密度每畝3500~4000尾;如甲魚苗較小,可適當增加放養量,同一池塘放養的甲魚苗規格要求整齊一致。
精心投餌放苗後3天內,投以絞碎的小雜魚和碎肉為主,在以後的1月內投放小雜魚、下腳肉或人工配合餌料;待甲魚苗長至6~7釐米時,可全部投喂軋碎的螺螄、河蚌及適量的植物性餌料。日投喂量以吃飽、吃完、不留殘餌為準,一般中、甲魚按體重的15%~20%投喂,成甲魚按體重的5%~10%投喂。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晚上投全日量的70%~80%,餌料應投在池塘四周淺水處,甲魚集中的地方可適當多投,以利其攝食和飼養者檢查吃食情況。
池塘管理
淡水甲魚生長快,新陳代謝旺盛,耗氧量大。因此,池塘水質要經常保持清新,一般每週需加水15~20釐米深,確保水質活爽,並有足夠的溶氧,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5釐米左右。在日常管理中要勤檢查、勤巡塘、及時清除池中青苔;經常檢查進、排水口的過濾網,防止由於過濾網破損而使甲魚外逃或野雜魚等有害生物進入,當遇到雷雨悶熱天、連陰雨天等惡劣天氣時,要減少或停止投餌;當天氣過熱過冷時,應適當加深池水,以穩定池底水溫。同時,還要經常觀察淡水甲魚的攝食和活動、生長、脫殼等情況,以便及時採取必要的技術措施。如發現甲魚反應遲鈍、遊集到岸邊、浮頭並向岸上攀爬時,說明嚴重缺氧,要及時注水或開增氧機增氧。
病害防治淡水甲魚放養密度較大,病害較多,要注意防治。一是甲魚殼病。該病是由於甲魚受到甲殼質分解細菌侵襲,引起真菌感染所致。通常甲魚殼邊緣或頂部最易受到侵襲,細菌能迅速通過表皮進入體內,引起內部受傷。可用0.9ppm孔雀石綠和2ppm福爾馬林液混合給甲魚浸洗,藥浴20~30分鐘。二是黑穗病。主要由水質汙染、黴菌感染所引起。其症狀是鰓由紅色變為褐色或淡褐色,直至完全變黑,引起鰓萎縮。防治方法是:把病甲魚放在2~3ppm咔喃唑酮中浸洗2~3次,每次8~10分鐘,或用10ppm亞甲基藍全池潑灑。三是纖毛蟲病。主要為聚縮蟲、鐘形蟲等,附生在甲魚的體表、附肢、眼和鰓上,感染嚴重時,可使甲魚煩躁不安,在池邊頻頻遊動,妨礙攝食、蛻殼和生長。如在鰓上大量附生,可引起甲魚缺氧窒息死亡。一般可採取灌注新水、保持池水清潔衛生來進行預防。治療可用0.4ppm硫酸銅溶液浸洗病甲魚5~6小時,每個療程連續3~5天。
適時收穫淡水甲魚生長快,一般3~4月放養,10~11月即可收穫。收穫時,可採取幹塘或圍網的方法於傍晚進行一次性捕撈。若要分期分批上市,可採取撒網捕撈
甲魚為變溫動物,其生活規律和外界季節氣溫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甲魚有冬眠的習性。冬眠一般從農曆寒露節***公曆10月8—9日***開始,至翌年清明節***公曆4月4—5日***才逐漸甦醒,冬眠結束。甲魚對水溫特別敏感,其攝食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0—33℃,當水溫在24℃以上時,顯得非常活躍,25—30℃是其攝食生長最適宜的溫度,在此溫度範圍內,攝食旺盛、生長迅速。溫度超過33℃時,甲魚的攝食能力減弱,並有伏暑現象。而當水溫在20℃以下時,食慾減退;在15℃以下時,基本停止攝食;水溫降至10—12℃時,即潛伏到向陽背風的深潭、洞穴中,或河溪水底的泥沙中越冬。至第二年清明節以後,水溫上升到10—12℃時才甦醒,15℃時才出洞游出水面活動,開始覓食。甲魚在整個冬眠期間,不吃不動。處於假死狀態,頭部靠近泥面,嘴尖與水相通,利用咽喉部的輔助呼吸器官--鰓狀組織,吸收水中的溶氧,維持冬眠低微的生命活動,在冬眠期內幾乎不進行肺呼吸,即使有也很微弱。甲魚經半年左右的冬眠,體重減輕10%—15%。 甲魚的活動時間多在夜晚,夜間經常爬到河溪水邊附近的田間、菜園中,有時也到遠離河溪幾十米以外的山地尋找食物,黎明前再回到棲息洞穴中潛伏起來、甲魚的活動所到之處,都有明顯的足跡可尋,同時甲魚在爬行過程中會分泌一種粘液,除受到突然的驚嚇外。一般總是順原路返回原棲息地。
甲魚養殖技術
甲魚池的建造
選環境安靜、無噪音,既交通方便、接近電源,又離水源近而無汙染的地方。以東西向長方形為宜。 鱉喜靜怕聲、喜陽怕風、喜潔怕髒。建池地宜選擇環境幽靜、避風向陽、排灌方便的池塘作為養殖基地。如果是自繁、自育、自養的養鱉場就要考慮新鱉池、稚鱉池、幼鱉池、3齡鱉池、成鱉池5種鱉池配套建設。塘底沒沙性土的要摻一部分沙性土,塘邊和池邊分別建晒臺和餌飼臺供鱉晒背和攝食之用,四周建好防逃牆,磚砌、石棉瓦豎置均可,高度1m左右。
苗種放養
鱉苗來源,一是工廠化育苗和專業戶批量生產的,二是市場上大小不等的野生鱉。不管哪種鱉苗進池時一定要分級暫養15天左右,待適應環境後再投入養殖池。放養密度根據池塘和其他因素而定,畝投2~3齡幼鱉100~150kg,最多不得超過200kg。
飼料投放
以前養鱉業的所用飼料主要是以鮮活餌料為主***鮮魚、蝦等***,但價格昂貴,且質量有的不合格,鱉吃後易患腸炎。科學養鱉的方法是採用天然餌料。如可到附近飯店、食堂蒐集丟棄的畜禽內臟、殘料、下腳料;在天然水域捕撈螺、蚌、小魚蝦、各種水蚤;利用天然或零星土地,養殖泥鰍、福壽螺;利用溝埂、池坡養殖蚯蚓;誘蠅育蛆;培育昆蟲等。在鱉喜食的餌料中,新增少量植物性餌料,如麩皮、玉米粉、豆渣及少量瓜類和微量元素,加工攪拌混合後投喂。
調節水質
鱉雖用肺呼吸,但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水中,因而水質好壞對鱉生長仍十分重要。幼鱉宜保持水深0.3~0.4m,每隔3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量1/3,水色以綠色狀態為好,使其相互隱蔽,減少互傷機會;亦可在水中放少量水浮蓮!水葫蘆等綠色植物,以利改善水質。成鱉池每4天換1次水,每次換水量1/4,保持水質清新,溶氧充足,肥度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