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蔘應該怎麼種植
沙蔘是桔梗科沙蔘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為人蔘經特殊加工而成的一種中藥。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沙蔘的種植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沙蔘的種植技術
沙蔘〔拉丁學名:Adenophora stricta Miq. 〕桔梗科沙蔘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胡蘿蔔狀,不分枝,高可達1米,植株直立而不分枝,假總狀或圓錐花序,狹窄,花梗短,花萼全緣或具齒;花冠常紫色或藍色,花梗短,花絲下部擴大成片狀,花葯細長;子房下位,胚珠多數。種子橢圓狀。7-8月開花。以根入藥。秋季刨採,除去地上部分及鬚根,颳去粗皮,即時晒乾。無毒,甘而微苦,有滋補、祛寒熱、清肺止咳,也有治療心脾痛、頭痛、婦女白帶之效。主治氣管炎,百日咳,肺熱咳嗽,咯痰黃稠。根煮去苦味後,可食用。
沙蔘為人蔘經特殊加工而成的一種中藥,區別於紅參。指人蔘加工的產品中,除紅參以外的各種加工,如生晒參、白糖參、白乾參等,一般統稱為白參。人蔘的加工工藝複雜,不同的加工工藝製成不同種類的高麗蔘。將收穫的人蔘晾乾,挑選出質量最好的加工成紅參,其餘加工成白參。白參,它是以四~六年生的水參***新鮮參***為原料,剝皮後以太陽光或熱風自然晒乾而成,色澤呈微白的黃色。性味:味甘,微苦,性微溫。歸經:歸肺,脾經。
沙蔘的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根胡蘿蔔狀,莖高40-80釐米,不分枝,常被短硬毛或長柔毛,少無毛的。基生葉心形,大而具長柄;莖生葉無柄,或僅下部的葉有極短而帶翅的柄,葉片橢圓形,狹卵形,基部楔形,少近於圓鈍的,頂端急尖或短漸尖,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兩面疏生短毛或長硬毛,或近於無毛,長3-11釐米,寬1.5-5釐米。
花序常不分枝而成假總狀花序,或有短分枝而成極狹的圓錐花序,極少具長分枝而為圓錐花序的。花梗常極短,長不足5毫米;花萼常被短柔毛或粒狀毛,少完全無毛的,筒部常倒卵狀,少為倒卵狀圓錐形,裂片狹長,多為鑽形,少為條狀披針形,長6-8毫米,寬至1.5毫米;花冠寬鍾狀,藍色或紫色,外面無毛或有硬毛,特別是在脈上,長1.5-2.3釐米,裂片長為全長的1/3,三角狀卵形;花盤短筒狀,長1-1.8毫米,無毛;花柱常略長於花冠,少較短的。蒴果橢圓狀球形,極少為橢圓狀,長6-10毫米。種子棕黃色,稍扁,有一條稜,長約1.5毫米。花期8-10月。2n=34。
花萼被毛的變化頗大,大部分個體有短毛,有時卻為柔毛,也有為粒狀毛,更有少數無毛的。所有這些變化都是連續的。本種的鑑別特徵是葉無柄,花序假總狀或狹圓錐狀,花梗短,花萼大多被毛,裂片長鑽形而全緣,基部最寬。
沙蔘的植物栽培
種子繁殖:分春播與冬播,北方春播4月,冬播在1月上凍以前。整地施足基肥,每1hm2施堆肥或廄肥4500-60000公斤。整地後,作畦寬1米,按行距40釐米開淺溝,把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1-1.5釐米,稍鎮壓,澆水,並經常保持土壤溼潤,春播種子約兩星期後出苗。冬播種子第2年春季出苗。
田間管理: 幼苗出土後要注意除草、鬆土,苗高3釐米左右間苗1次,高10-15釐米時定苗,每隔10-15釐米,留壯苗1棵。為防止倒伏,在生長期間,可結合施肥進行培土壅根。追肥,苗期需勤施薄肥,保持幼苗健壯,以後除每年植枯萎後和出苗前,各追肥1次外,還需在5、7、9月各肥1次,以人畜糞為主,在植株高45釐米時,及時打頂,控制植株高度,減少養分消耗,有利根部生長。
病蟲害防治:病害有根腐病,可用退菌特50%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噴射。褐斑病可用代森鋅65%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噴射,蟲害有蚜蟲、地老虎等為害。
採收和儲藏:播種後2-3年採收,秋季挖取根部,除去莖葉及鬚根,洗淨泥土,乘新鮮時用竹片颳去外皮,切片,晒乾。
沙蔘的藥效功用
1、氣虛欲脫,症見面色蒼白,心悸不安,虛汗不止,脈微欲絕者。
2、氣脫亡陽,上面症狀兼有冷汗淋漓,四肢不溫。每與附子同用。
1、脾胃虛弱,食少便溏,倦怠無力,嘔吐洩瀉,舌淡脈緩。
2、肺氣不足,咳喘乏力,動則益甚,自汗脈虛,易感風寒。
1、津傷口渴,熱傷氣陰,身熱煩渴,汗出體倦,脈大無力,每與石膏,知母同用。
2、內熱消渴,煩渴不止,脈數無力,屬內熱而氣陰不足者。常與養陰清熱藥同用。
此外,還可用治血虛,陽痿及正虛邪盛,均取本品氣旺生血,氣旺陽自強及扶正祛邪之功。
沙蔘的主要醫治
1、婦女崩漏,產後暴脫,久虛不復。
崩漏是指婦女不在行經期,陰道大量出血,或持續下血淋漓不斷。以突然出血,來勢急,血量多的名“崩”。來勢緩,血量少,淋漓不斷的名“漏”。其病因主要是血熱、氣虛、肝腎陰虛。
2、早洩滑精,陰虛盜汗,眩暈頭痛。
早洩,其病理的關鍵在於腎不藏精,致使精液遺洩。夢遺屬於陰虛火旺者多,滑精屬於腎虛不固者多。
3、勞傷虛損,食少倦怠,反胃吐食。
生人蔘***白參、野山參***性涼,稟性醇正,無剛烈氣象,是以補氣滋養陰津,尤其獨步。若陰虛之體,相火易升,則宜用生人蔘,不宜用紅參。《月池人蔘傳》:“人蔘生用氣涼、味苦而補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