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薷種植的方法

  香薷脣形科、香薷屬植物,直立草本,密集的鬚根。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香薷的種植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香薷的種植技術

  香薷脣形科、香薷屬植物,直立草本,密集的鬚根。莖通常自中部以上分枝,鈍四稜形,具槽,無毛或被疏柔毛,常呈麥稈黃色,老時變紫褐色。葉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穗狀花序,花梗纖細,近無毛,花萼鐘形,花冠淡紫色,花絲無毛,花葯紫黑色。花期7~10月。生於路旁、山坡、荒地、林內、河岸,海拔達3400米。

  香薷能發汗解表,化溼和中,利水消腫。主治:夏月感寒飲冷,頭痛發熱,惡寒無汗,胸痞腹痛,嘔吐腹瀉,水腫,腳氣。

  【性狀】本品長30~50cm,基部紫紅色,上部黃綠色或淡黃色,全體密被白色茸毛。莖方柱形;直徑1~2mm,節明顯,節間長4~7cm;質脆,易折斷。葉對生,多皺縮或脫落,葉片展平後呈長卵形或披針形,暗綠色或黃綠色,邊緣有疏鋸齒。穗狀花序頂生及腋生,苞片寬卵形,脫落或殘存;花萼宿存,鍾狀,淡紫紅色或灰綠色,先端5 裂,密被茸毛。小堅果4 ,近圓球形,具網紋,網間隙下凹呈淺凹狀。氣清香而濃,味微辛而涼。

  【鑑別】本品葉的表面觀:上、下表皮均有毛茸;氣孔直軸式;葉肉細胞黃綠色,有的含黃色油滴,並可見細小草酸鈣方晶。非腺毛有兩種:一種為2~8細胞,常有一個細胞縊縮,或下部細胞較大,頂端細胞驟細似針刺狀,壁有疣狀突起或細條狀紋理;另一種為單細胞,較短。腺鱗頭部6、8或10細胞,柄單細胞,極短;偶有頭部1~2細胞、柄1***~2***細胞的小腺毛。

  【備註】

  ***1***香薷發散風寒,有發汗解表作用,但多用於夏季貪涼,感冒風寒所引起的發熱、惡寒、頭痛、無汗等症,往往與藿香、佩蘭等配合應用。香薷有祛除暑溼的作用,故適用於暑季恣食生冷、溼阻脾胃所引起的嘔吐、洩瀉,可配合扁豆、黃連、厚朴等同用。香薷利小便、消水腫,可單獨應用,也可配白朮同用以健脾利水。

  ***2***香薷既能發汗解表,又能祛暑化溼,故在暑天因乘涼飲所引起的怕冷發熱無汗及嘔吐腹瀉等症,是一味常用的藥品。本品雖能祛暑,但性溫辛散,多適用於陰暑病症,前人說:「夏用之用香薷,猶冬月之用麻黃。」故在臨床用於祛暑解表時必須具備怕冷及無汗的症候。如屬暑溼兼有熱象的,可配黃連同用。至於暑熱引起的大汗、大熱、煩渴等症,就不是本品的適應範圍了。

  香薷的植物形態

        海州香薷多年生草本,高30~40釐米。

  莖直立,通常呈棕紅色,二歧分枝或單一,均四稜形,密被灰白色捲曲柔毛。

  葉對生,廣披針形至披針形,長2.3~3.5釐米,寬3~5毫米,先端銳尖或鈍尖,基部廣楔形,邊緣具疏鋸齒,偶近全緣,上面深綠色,密被白色長柔毛,下面淡綠色,密佈腺點,沿主脈疏被柔毛。

  輪傘花序密聚成穗狀,頂生和腋生;苞片闊倒卵形,綠色,先端驟尖,基部漸狹,全緣,兩面均具長柔毛及腺點,邊緣具長緣毛,具5條明顯的縱脈;花萼5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具長柔毛及腺點,每裂片具1條中脈;花冠脣形,淡紅紫色,上脣2裂,下脣3裂,中裂片矩形,兩側裂片略呈三角形;雄蕊4,花葯黃色,花絲著生於花冠筒中部以上;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線狀,柱頭2歧。

  香薷的栽培技術

  種植方法

  選地:香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一般土壤都可以栽培,但鹼土、沙土不宜栽培。怕旱,不宜重茬,前茬穀類、豆類、蔬菜為好。

  整地:翻地20釐米,翻前施入農家肥,壟作行距40釐米~50釐米,或作成平畦。由於種子很小,地一定要整平耙細。

  播種:分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宜播方式有條播或撒播。具體播種時間由香薷上市時間來決定。春季播種在終霜結束前6天~8天為好,為了市場均衡供應,可以每10天~15天播種一批;為了冬季上市,播種時間應在初霜期前80天~90天。為了一次出全苗,播種的要保徵土壤一定的溼度,復土要淺,要鎮壓。

  田間管理

  苗出齊後及時間苗,株距2釐米~5釐米;壟作的要及時中耕除草;撒播的、小行距條播的要及的人工拔草,也可用拿撲草淨或禾草克化學除草劑防治禾本科染草;地力較高的地塊可以不追肥,地力差的在苗高15釐米造硝酸被一次。乾旱適當灌水。

  種子採收

  採種可以設採種田;也可以在生產田中選穗大健壯的母株,當上部花序的種子已經成熟,下部開始落地時,在早晨輕輕割掉,放在塑料上晾晒3天一5天即可脫粒。採種時間很重要,割早了種子沒成熟,割晚了種子都落地了。每畝可產籽24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