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種植黃樟

  黃樟耐陰,喜溼潤肥厚的酸性土。生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常綠闊葉林或灌木叢中,後一生境中多呈矮生灌木型。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種植黃樟的方法。

  黃樟的種植之播種繁殖

  整地做床

  對苗圃進行全面整地,清除雜草、雜物,並深翻土壤,敲碎清除地下害蟲、蟲卵及幼蟲,讓日光暴晒數日後,在苗圃地內施入充分腐熟農家肥2000kg/667m2、過磷酸鈣20kg/667m2拌勻、耙平,根據苗地走向,做成寬1m,長20m的低床,床長可依據苗圃地情況而定。

  圃地概況

  苗圃選在山坡中下部,土層較厚、排水良好,土壤屬中性或微酸性赤紅壤,海拔高度為1200m,處於熱帶、亞熱帶西南季風型氣候區,年平均氣溫在18.3℃~19.4℃之間,年降雨量在1200mm,月極端最低氣溫2.9℃,月極端最高氣溫33.8℃,年日照時數2210.1小時,年蒸發量1977.3mm,平均風速1.6m/s,為靜風溼潤氣候,具有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溫差小、日溫差大,且四季不明顯的特點。

  黃樟的種植之種子採集處理

  黃樟種子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育苗的成敗,一般種子應當年採當年播為好,否則應將種子在5℃下低溫貯藏。黃樟種子應根據培養目的要求進行選定,選定含樟腦或樟油較高的品種***如粉紅樟粒樟等***。且樹無病蟲害,生長健壯,結實較多,樹齡在20~40年之間的母樹上採集。黃樟種子一般在9~11月間採集,成熟時果實由青色轉為黑色。由於種子成熟不一致,應當及時採摘。過遲採摘果實容易被鳥吃或自行脫落變質;過早則種子未成熟造成空粒較多。黃樟果實屬漿果類核果,容易發熱發黴變質,需要及時處理。將收集的鮮果搓去外種皮洗淨,用草木灰或鹼性物質脫脂2~3小時,用清水漂洗乾淨後,在通風處陰乾待播,黃樟鮮果出種率為13.7%~18.2%之間,種子千粒重130.6g,每公斤淨種在7000~11000粒之間。

  黃樟的種植之催芽及播種

  由於種子成熟度不一致,未經催芽的黃樟種子,經播種後45天開始發芽,出芽時間參差不齊,發芽時間長達5個月左右,而經催芽的黃樟種子經播種後7天開始發芽,1個月後小苗出齊,具體方法是:先將催芽用的粗沙用1%的高錳酸鉀進行浸泡處理30分鐘,然後洗去藥液在陽光下暴晒待用。再對陰乾的種子用0.5%高錳酸鉀溫種30分鐘,撈出密封30分鐘洗淨藥液,可用於催芽,催芽地點選擇在溫度<10℃的室內進行,用木箱長×寬×高=1×0.5×0.5m裝種進行層積催芽,箱底部透水透氣,首先用生石灰對室內及木箱進行消毒後,在箱底放10cm沙後按一層種子一層溼沙分層放人種子,種子與溼沙的比例為1:3,沙的溼度以手捏成團,手鬆即散為佳。經常注意檢查將種沙穩定控制在5℃左右,變動與0~10℃之間,箱內保持溼潤、通氣,待種子30%霜白即可播種。播種一般採用條播,行距15~20cm,播種深度1.5~2cm,播種後用細肥土蓋種澆足水,再用稻草等物覆蓋,以不露出地面即可。

  黃樟的種植之苗木管理

  澆水

  種子人土後需要有充足的水份來保證種子發芽,種子在萌發期可少量多次澆水,既要保持床面溼潤,保證種子發芽所需水份,又要儘量控制澆水量,以防爛種,苗木出齊後,可根據苗床的乾溼度來進行澆水,確保苗木生長。

  除草

  苗床除草要本著“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結合鬆土相結合,一般在苗木出圃前要進行3~5次除草,並在黃樟幼苗長出了3~5片真葉時撤去稻草等覆蓋物。

  施肥

  當黃樟苗木長出3~5片真葉時可追施清糞水,進行追肥,即用原汁糞兌水10倍左右後淋溼幼苗根部。如果不移栽的幼苗可用尿素0.2%~0.5%左右濃度進行追肥,再間隔15天左右進行1次追肥。如果要移栽幼苗必須在移栽前3個月以前追肥,否則不允許追施氮肥。

  黃樟的種植之切根和移袋

  黃樟主根發達,側根較少。可進行切根,促進黃樟幼苗側根生長。當幼苗長出2~5片真葉是用鋒利的鐵鏟與幼苗成45°角斜切斷幼苗主根,深度以5~6cm為宜。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可將幼苗移入營養袋中培育,當幼苗長至15~20cm左右,可選擇陰天或傍晚移人事先裝好的營養袋中,澆足定根水進行培育,待苗高30cm以上即可出圃定植。

  黃樟的種植之病蟲防治

  黃樟苗期一般沒有大面積病蟲危害,主要有紅蜘蛛、地老虎和鼠害。紅蜘蛛主要危害幼苗葉,吸取樹汁,使葉變黃、變黑,會引起植株生長衰弱,甚至枯死,一般危害時間3~5月,可用三氯殺蟎醇800~1000倍液噴施,2~3次即可防治;地老虎可用甲敵粉或呋喃丹拌毒土進行防治;鼠害是在播種前後,因老鼠喜愛吃黃樟種子,防止方法可用老鼠藥進行誘殺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