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的人生感悟的範文

  我們在瞭解茶道的同時會有一定的人生感悟,那你們知道有什麼嗎?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篇1

  茶道寫人生感悟

  我喜歡喝茶,尤喜綠茶.夏日午後,沏一盞上好龍井,邀上三五摯友,品香茗,論禪道、談人生.欣賞杯中蒸氣嫋嫋、茶葉浮沉,如浮世蒼穹、紅塵眾生之上起下落,遂有感於懷,圍繞茶道、思索人生.人生之意,得之心,而喻知茶矣.

  茶是有生命、有品質的,具體來說茶有六種品質,移花接木到芸芸眾生,做人亦需要茶之品質,這叫君子六成,有了這六種品質,一定可以破繭成蝶、變石成金、能夠化腐朽為神奇,成就一番事業,下面一一分析.

  一、茶要炒制,做人要修煉.剛從雲霧裡採來的毛尖翠葉,雖然帶著晶瑩的露珠、剔透的晨霧,但還不能稱其為茶.綠葉要變身為茶需要炒制,炒制是一個非常艱難的、痛苦的過程,需要鳳凰涅磐的勇氣——要在熱鍋裡炒,冷水裡泡,經過反覆炒制、揉煉,才能稱之為茶.做人亦需像茶一樣,要想百鍊成鋼,要想成為精英,就要不斷的修煉,既要經得順境的溫柔、安樂,又要經得起逆境的摔打、折磨.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要穩定心態,解放思想,積極去見世面、經風雨、搏激流,在實踐中開闊眼界,豐富見聞,不斷增本領、長技能,努力錘鍊自己的意志、品質.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精神內涵和綜合素質,切實做到經得起誘惑、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

  二、茶要下沉,做人要謙和.“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茶衝到水裡,會慢慢沉下去,並最終沉到杯底,用嬌弱的身軀托起沉重的清水,實現水茶分離.所以為人要像茶那樣主動沉下去——時刻保持謙和、低調.要懂得低姿態即是進步,如果趾高氣昂,天下第一,就會什麼也學不到,永遠得不到別人的幫助,即使是羊脂玉淨瓶、紫金紅葫蘆,要想從破瓦罐裡得到水,位置必須比瓦罐低.所以痰盂再好不能盛飯,瓦罐再破卻可以沏龍井.做事情、幹工作,如果別人以為你了不起了,說明你努力了,如果你自己也覺得了不起了,說明你發燒了.

  三、茶失色於水,做人需融合於眾.茶衝到水裡,在慢慢下沉的同時,還不斷與水交流、融合,吸收了水份,釋放了顏色,漸漸融合成茶水,達到中和,實現交融.中國人崇和、尚和,處事講究以和為貴,生意講究和氣生財.做人亦需茶那樣,以“和”的心態處事為人,要切實開啟心靈枷鎖、走出自我中心,丟掉雜念、邪念,主動與人交流、溝通.融合於眾,不僅需要身入,更需要心入,要學會用心傾聽、真心讚美,學會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用欣賞的眼光,以平和的心態、從容的心境,處事為人.積極與人為善,與人為友,真正把自身融入社會、融入大眾,切實實現融合於眾,成為受人歡迎,讓人尊敬的,脫離了低階趣味的真人、好人.

  四、茶有清香,做人需誠敬.茶是有香味的,悠悠茶香,綿綿茶情,如繞樑之音,令人回味,這叫誠敬.誠即誠信,誠信做人之基石,古人云,誠則明,明則誠.以誠心待人,以誠心觀己,真心便會顯露.做生意講究童叟無欺,做人講究誠信立身,因此要以誠信擴人脈、聚人氣、得人心,誠心接人待物處事.敬即處事待人之態度,日常生活中,存恭敬之心的人,必能以禮待人,必能自尊自敬.人生如水,生命如歌,做人需懷恭敬之心,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少吾少以及人之少的態度,真心尊敬他人、包容他人,到人亦敬之.實現一分寧和,三分愛意,七分溫存,十分幸福,誠敬為人沒錯的.

  五、茶釋其味,做人要奉獻.茶沏好了、泡透了,人們悠然的品著香茗,坐而論道——或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或縱論天下、談古論今,那感覺——真叫一個愜意.但孰不知茶到了水裡,香味給了水了,人們喝了水,卻扔了茶葉,茶葉捨身了、奉獻了.做人亦需那茶葉那樣去捨身、去奉獻,當今社會和平穩定,發展迅猛,捨身的機會不多了,但奉獻還是要講的,奉獻能夠讓苦成樂,變難為易.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我們學學蠶和燭吧,主動吐絲,主動燃燒,積極去奉獻、去服務,用實際行動踐行中華美德,唱響愛的奉獻.如果實在找不到奉獻途徑,就學會微笑,把悲傷留給自己,把快樂帶給別人.不管你是真心的還是職業性的微笑,只要你笑了,就會很美麗很好看,就會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六、茶要品味,做人需修德.茶是有生命、有意境的,喝茶需要細細品味,所以確切說應叫品茶,它有內涵呀.茶之內涵如人之品德,需要不斷的修煉,不斷的強化.要堅持用充實的工作、昂揚的鬥志填充自己的內心世界,用優良的品質、高尚的情操豐富自己的精神家園.不斷修德、立德,切實增強自己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進一步強化自己的內心世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心態從容,內心淡定,守住“德”這個修心立身之本,做一個內心強大、品德高尚、內涵豐富的複合型人才.

  修煉、謙和、融合、澄靜、捨身,內涵,只要具有了這六種品質,並積極行動起來,投入真心去實踐,一定可以成就一番大業.所以沒事少喝酒,喝杯茶吧,感受一下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體味一下茶道的人生智慧.茶沏好了,您還等什麼.

  篇2

  茶品亦人品,茶道亦人道,茶道易抒,人道難語

  茶道易抒 人道難語

  道亦有道,道為方向,方法,方式。聚:氣、色、味、心、神、禪、悟、覺為一體。茶道亦悟道,人道亦心道,茶品亦人品,茶道亦人道,茶道易抒,人道難語。

  茶,乃自然植物,集天地靈氣,待拔嫩牙綠,後精工製作,取泉眼清澈沸騰,綠珠藏紫砂,待到傾情注,調戲綠浮塵,暗香鳴腹鼓。春秋茶綠香滿魂,***品茗品世事。悠樂輕奏,和茶閒情,閉目醉聞醒心神。茶道,人道。清者自清,濁自沉香。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茶馬古道紅塵滾,人道滄桑幾度春?品茗醉心何需酒,茶香墨香魂裡香。管它個煩憂纏繞,理它個心事落寞,茶道千里陪人道,自我逍遙在世道。在茶事體驗中尋求意境,感悟人生的真諦,迎風,聽雪,霧茶,輕音,文癮,苦煞,難奈,提筆,潦草。

  茶道易抒 人道難語

  茶飲入心,自然之中物與物的結緣,總是有始有終,茶與我們結緣,茶為真正健康文明的飲料。茶的自然科學性表明:茶是理想飲料,茶有助於養性靜心,在健康方面有如中醫般的功效和調理機能。“茶道亦人道,茶品亦人品”,茶與人的自然天性相聯絡,也即人性中近於“道”的本質。換了一種角度分析,當人為諸如人性本善或本惡爭吵不休,茶性及與此相伴的意境卻給人以啟示:喝茶時人們所體現的最初一面卻是最為自然與本真。

  茶的意境,即與茶相伴而來的,給人以清新、淡雅、閒適、悠然,親切而自然,因此,茶才不同於一般口腹物慾。飲茶可以是一種習慣,給人以助思考,添情趣,怡心情。如有人稱舉杯飲茶之“舉”,理解為一種期待,頗為形象。“茶之為物,能引導人進入一個默想的人生世界。”這是由茶中的意境所引導,讓人們從茶的感覺中放鬆心靈,讓人更睿智地領會世界上的人與事,或感受“心源,本是一壺茶,包容百味,因吐納而常新。”因此,茶的意境,乃禪茶悟道。

  好茶配好水,但最終不可或缺的,還是品茶人的好心境。心中無礙,獨戀佳茗,慢斟細飲,猶如清冽的溪水流過山間,風清雲淡,世象清明之中,猶若,蓮於水,朵朵綻放有聲。至此,茶道與人道,殊途同歸。茶禪一味,源遠流長,中國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華,佛教強調:禪茶一味,以茶助禪,以茶禮佛,在從茶中體味苦寂的同時,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禪機,這對茶人以茶道為修身養性的途徑,藉以達到明心見性的目的,頗有好處。

  篇3

  茶的溫度,就是生活的溫度

  菸酒糖茶,日用百貨,此時的茶,放下了它所有高深的哲學探討,和菸草、酒水、糖果陳列在一起,用它的滋味,參與著我們繁蕪叢雜的生活。

  茶與生活,從來都是密不可分。宋人蘇漢臣畫《百子圖》,裡面有一大群白胖娃娃,或調琴,或賞花,或嬉戲,或拿了小茶壺和小茶杯自在地喝茶,平安喜樂,躍然紙上。

  細細想來,人們品嚐第一杯茶,大多是在家中,有滋有味,無牽無掛,幾杯落肚,沒有那麼多心得和感悟,有的,只是對生活的更進一步的篤定和欣慰。

  茶從舌尖滾落,是生活的溫度,也是家的溫度。

  喝茶喝得最隨意而又有樂趣的,莫過於《〈金石錄〉後序》的“賭書潑茶”。李清照和趙明誠夫婦倆志趣相投,伉儷情深,常以讀書為樂。李清照的記憶力好,所以每每飯罷,就用比賽的方式決定飲茶先後,一人問某典故是出自何書何卷的幾頁幾行,對方答中先喝,可是贏者往往因為太過開心,反而將茶水灑了一身。

  李清照晚年孤苦淒涼,此情此景,一定是她心底溫暖的回憶。

  清代文人沈復家道中落,與愛妻陳芸窮居異鄉。某日,兩人寄居在朋友的蕭爽樓,恰逢蓮花含苞待放。陳芸突發奇想,將茶包置於蓮花苞內,次日取出沖泡,果然香遠益清,引得朋友爭相品嚐。

  茶的溫度,就是生活的溫度

  沈復雖然劫難憑生,身邊卻有蕙質蘭心的佳人廝守清貧,更有一眾志同道合的好友可以一同喝茶,縱使流落在外,生活又怎會寂寥?

  有情飲水飽,而有情有愛又能飲茶,便是無上樂事。

  茶,在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種解讀,卻永遠不能被我們剝離在生活之外。因為有茶的地方就有生活,茶的溫度,就是生活的溫度。

>>>下一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