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與名人的故事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源遠流長,留下了不少煮茶品茗的趣事軼聞,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各名人與茶的介紹
唐代陸羽,善於煮茶、品茶,耗一生之功著成《茶經》,後世尊為“茶聖”。陸羽取水極為講究,煮茶必佳釀。他將煮水分為一沸、二沸、三沸三個階段。認為一沸、三沸之水不可取,二沸之水最佳,即是當鍋邊緣像珠玉在泉池中跳動時取用。
據說,白居易一生與茶為伴,早上飲茶,中午品茶,晚上喝茶。他一天要喝三次茶,一年要喝千餘次茶,不知喝掉了多少朝霞、喝掉了多少夕陽,詩人的茶杯裡,是不是浸泡著一個盛唐?
東坡居士愛茶如女,愛壺如子。他謫居宜興時,常常提一把提樑式紫砂壺,吟詩揮毫,忘情山水,曾留下“松風竹爐,提壺相呼”之名句。後來,人們將此種壺稱之為“東坡壺”。
千百年前唐宋朝的茶我們肯定喝不到了。可有時,讀一讀李白的詩,吟一吟蘇軾的詞,將其浸泡在思想的茶杯裡,我們彷彿還能品嚐到唐宋那久遠的清香。若將唐宋作茶泡入水中,那喝出的一定是甜美詩詞的味道……
魯迅先生非常喜歡飲茶,他經常是邊構思寫作,邊悠然品茗。他對品茶有獨到見解:“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首先就必須練功夫,其次是練出來的特別感覺。”
郭沫若不僅是品茶行家,對名茶的歷史典故也非常熟悉。他每到一地,總是把品茶看作是生活中的一大樂趣。他在廣州北國酒家曾賦詩:“北園飲早茶,彷彿如在家。瞬息出國門,歸來再飲茶。”
作家老舍生前嗜好品茶,他曾說過:“喝茶本身是一門藝術。”他留下的聞名中外的劇本《茶館》,於茶館方寸之地,寫出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如今,人們為懷念他,在北京建成有“老舍茶館”,茶友相聚韻味長。
因緣我是茶人 —白居易
白居易是唐代寫茶詩最多的詩人,他的一生寫了不少於65首茶詩。他的茶詩堪稱茶文化的瑰寶,內容豐富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對茶文化的傳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故情周匝向交親,新茗分張及病身。紅紙一封書後信,綠芽十片火前春。
湯添勺水煎魚眼,末下刀圭攪麴塵。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
一句“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不僅寫出了收到好友李宣寄來的忠州新茶,猶見知己故舊,躍然紙上的欣喜之情,還寫出了詩人那份對茶的痴愛。
立馬起身,遂迫不及待地親自動手碾茶、勺水、候火、下末……品飲。
題施山人野居
得道應無著,謀生亦不妨。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
水巷風塵少,鬆齋日月長。高閒真是貴,何處覓侯王。
春暖的花開時節,白天插秧種田,晚上品味茶香,臨水而居,高山結廬,遠離塵囂,守望日月。
這是白居易年輕時候想象的歸隱生活,茶香陪伴著清閒的日子,安逸而滿足。
詠意
或吟詩一章,或飲茶一甌。
身心無一系,浩浩如虛舟。
富貴亦有苦,苦在心危憂;
貧賤亦有樂,樂在身自由。
這首詩寫於白居易被貶江州期間,詩中沒有看不見被貶之後的苦悶,看見的是他看淡貧賤富貴的坦然之心,看見他在茶、詩之間徜徉,身心無念,怡然自得的閒適生活。
這樣的心境表現了與世無爭,忘懷得失,達觀超脫、樂天知命的境界。
“滿甌似乳堪持玩,況是春深酒渴人。”
“無由持一碗,寄於愛茶人。”
“冷詠霜毛句,閒烹雪水茶。”
“不見楊慕巢,誰人知此味。”
白居易一句句的茶詩詞,寫出了唐代茶文化的興盛,同時也寫出了他對茶無盡的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