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的種植如何在室內養好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幅度的提高,鮮花作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點綴,需求量也日益增大。那麼?下面小編帶你看看牡丹花的種植。僅供學習參考。

  牡丹花的種植在室內的養法

  種植牡丹要選寬敞通風、上午有陽光、土壤肥沃疏鬆的地方,不可種在積水地、陰溼地、瓦礫地。築臺種植時,臺的大小應根據植株多少及大小而定,高度應視該處原來的地勢及地下水位高低而定。一般高度為 50—100釐米,以石塊或磚塊砌成臺基,並鋪些碎瓦片或碎磚。若土壤粘重,應換用培養土。培養土以6份國土、3份腐葉土、1份礱糠灰混合使用。 牡丹的種植與其他花卉不同,牡丹栽種後不需要灌水,更不能澆糞水。人冬壅土即可防寒,春暖後扒開壅土,以利生長。

  施肥經驗是:基肥要足,定植時施入堆肥、餅肥。糞肥。肥上要蓋土。追肥要控制,春季花後可追肥一次,肥料必須腐熟.不可過濃。夏季不追肥。施肥以冬肥最重要,施冬肥要結合培土。新種牡丹不宜施濃肥,尤忌澆濃糞,否則肉質根會發黴爛死。養分來源以基肥為主。花後雖處於生長季節,也仍不宜施液肥。種植一年以後,也要以冬施固體基肥為主。

  澆水 牡丹澆水不宜多,冬季一般不澆水。5月以後天氣漸熱,若天旱地幹,可適量澆水,但宜幹不宜溼,土幹後方能澆水。陣雨和梅雨季節要防積水,以免損害植株。暴風或連續陰雨常使土壤板結。雨後地幹,就要抓緊鬆土。及時鬆土,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氣狀況。牡丹根系垂直入土,鬆土宜深。每年深鬆表土至少3次,春天花後一次,夏天梅雨季過後一次,秋天颱風暴雨過後一次。

  花期管理 主枝頂芽如果不是花蕾,而是葉芽,應及時摘去,以免徒長,影響開花。牡丹枝條較脆,花朵初開時,常因花頭過重使枝條彎曲,稍遇大風易被折斷,因此可以用細竹片綁紮扶持,這樣既防止折斷又能增加美觀。花謝以後,將花梗剪去,不令結籽,以保植株生長旺盛。 牡丹越冬要覆草防凍,3月天暖即應掃除覆草。

  牡丹花的嫁接繁殖

  牡丹的嫁接繁殖,依所用砧木的不同分為兩種,一種是野生牡丹;一種是用芍藥根。常用的牡丹嫁接方法主要有嵌接法、腹接法和芽接法三種。

  嵌接法用芍藥根作砧木,因芍藥根柔軟無硬心,容易嫁接,根粗而短,養分充足,接活後初期生長旺盛。如用牡丹根嫁接,木質部較硬,嫁接時比較困難,但壽命較長。嫁接的時間一般是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為最佳時間。其砧木是用直徑2-3釐米、長10-15釐米的粗壯而無病蟲害的芍藥根。

  腹接法是種高接換頭改良品種的方法,它是利用劣種牡丹或8-10年生的藥用牡丹植株上的眾多枝條,嫁接成不同色澤的優良品種。嫁接時間為7月上旬至8月中旬。先選擇品種優良、植株肥壯、無病蟲的牡丹植株,剪取由地面發出的土芽枝,或當年生的短技長5-7釐米,最好是有2-3個壯芽的短枝作接穗。接穗上留一個葉柄。選好接穗後,在接穗下部芽的背面斜削一刀,成馬耳形,再在馬耳形的另一面斜削成楔形,使嫁接後兩面都能接角到木質部和韌皮部之間的形成層組織,才易成活。牡丹腹接前後,除在雨季不加灌溉外,應保持植株正常生長的適宜溼度。芽接法是牡丹繁殖和培養多品種,多花色於一株的有效方法。

  芽接法在5-7月間進行。嫁接時以晴天為好。其方法有貼皮法和換芽法兩種。貼皮法是在砧木的當年生枝條上連同木質部切削去一塊長方形或盾形的切口,再將接穗的腋芽連同木質部削下一大小和砧木上大小、形狀相同的芽塊。然扣迅速將芽塊貼在砧木的切口上,用塑料繩紮緊。換芽法是將砧木上嫁接部位的腋芽連同形成層一起去掉,保留木質部上完整的芽胚,然後用同樣方法反接穗的腋芽同樣剝下,迅速套在砧木的芽胚上,注意兩者應相吻合,最後用塑料繩紮緊。嫁接後的植株應及時澆、鬆土、施肥,促其癒合。

  牡丹花的植物文化

  牡丹花被擁戴為花中之王,有關文化和繪畫作品很豐富。她是中國固有的特產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其花大、形美、色豔、香濃,為歷代人們所稱頌,具有很高的觀賞和藥用價值,自秦漢時以藥植物載入《神農本草經》始,散於歷代各種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包括植物學、園藝學、藥物學、地理學、文學、藝術、民俗學等多學科在內的牡丹文化學,是中華民族文化和民俗學的一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完整機體的一個細胞,透過它,可洞察中華民族的一般特徵,這就是“文化全息”現象。牡丹文化相容多門科學,其構成非常廣泛,它包括哲學、宗教、文學、藝術、教育、風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領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資訊,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間的“全息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