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道大師的介紹

  中國茶道蘊含著許多中國的文化,那麼能稱作中國茶道大師的人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炎帝***約公元前20世紀初***

  2、魯周公***約公元前1100—900年間***

  3、老子***約公元前571—471年間***

  4、吳理真***約公元前200—53年間***

  5、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前117年間***

  6、王褒***約公元前83—前12年間***

  7、常璩***約公元291—361年間***

  8、杜育***約公元282—311年間***

  9、華佗***約公元145—208年間***

  10、張揖***約公元212—270年間***

  11、陳壽***公元233—297***

  12、楊堅***公元541年-604***

  13、李世民***公元599-649***

  14、閻立本***公元601—673***

  15、杜甫***公元712—770***

  16、皎然***約公元713—804***

  17、文成公主***約公元621—680***

  18、盧仝***公元795—835***

  19、懷海禪師***公元719—814***

  20、陸羽***公元732—804***

  21、李冶***約公元730—784***

  22、道邃禪師***約公元727—826年間***

  23、從諗禪師***公元777—897***

  24、昌福禪師***公元799—889***

  25、白居易***公元772—846***

  26、皮日休***約公元834—883***

  27、毛文錫***約公元913年前後在世***

  28、陶谷***公元903—971***

  29、范仲淹 ***公元9***—1052***

  30、歐陽修***公元1007—1072***

  31、章村根***約公元1011—1100年間***

  32、蔡襄***公元1012—1067***

  33、朱子安***約公元1020—1106年間***

  34、王安石***公元1021—1086***

  35、蘇軾***公元1037—1101***

  36、黃庭堅***公元1045-1105***

  37、趙佶***公元1082—1135***

  38、李清照***公元1084-約1151***

  39、陸游***公元1125—1209***

  40、普濟禪師***公元1195—1268***

  41、虞集***公元1272—1348***

  42、忽思慧***約公元1260—1335年間***

  43、朱棣***公元1360—1424***

  44、鄭和***公元1371—1435***

  45、朱權***公元1378—1448***

  46、唐寅***公元1470—1523***

  47、文徵明***公元1470—1559***

  48、仇英***公元1493—1560***

  49、田藝蘅***約公元1491—1570年間***

  50、供春***約公元1480—1566年間***

  51、時大彬***約公元1540—1630年間***

  52、屠本畯***公元1542—1622***

  53、許次紓***公元1549—1604***

  54、湯顯祖***公元1550—1616***

  55、馮夢龍***公元1574—1646***

  56、周高起***公元1596—1654***

  57、張岱***公元1597—1689***

  58、李漁***公元1611—1680***

  59、陸廷燦***約公元1678—1743年間***

  60、鄭燮 ***公元1693—1765***

  61、愛新覺羅·弘曆***公元1711—1799***

  62、曹雪芹***公元1724—1763***

  63、袁枚***公元1716—1797***

  64、陳鴻壽***公元1768—1822***

  65、穆文英***約公元1790—1886年間***

  66、王俺尚***公元1833—1915***

  67、謝正安***公元1838—1910***

  68、吳錫卿***約公元1869—1930年間***

  69、張昌翼***約公元1870—1947年間***

  70、劉竣周***公元1870—1942***

  71、魯迅***公元1881—1936***

  72、周作人***公元1885—1967***

  73、郭沫若***公元1892—1978***

  74、吳覺農***公元1897—1989***

  75、老舍***公元1899-1966***

  76、沈從文***公元1902—1988***

  77、梁實秋***公元1903—1987***

  78、巴金***公元1904—2005***

  79、王澤農***公元1907—1999***

  80、陳椽***公元1908—1999***

  81、莊晚芳***公元1908—1997***

  82、張天福***公元1910—***

  83、李聯標***公元1911—1985***

  84、吳清源***公元1914—***

  85、顧景舟***公元1915—1996***

  86、吳振鐸***公元1918—2000***

  87、張愛玲***公元1920—1995***

  88、憶明珠***公元1927—***

  89、陳宗懋***公元1933—***

  90、李瑞河***公元1935—***

  91、朱自振***公元1934—***

  92、程啟坤***公元1937—***

  93、姚國坤***公元1937—***

  94、王旭峰***公元1955—***

  95、唐先洪***公元1969—***

  96、敖歌***公元1970—***

  中國的茶道禮儀

  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中‘荼’便是茶。當時是以藥飲方式存在它是對茶葉最早的記載,距今有三千多年茶葉開始飲用是茶聖唐朝陸羽撰寫的《陸羽的茶經》中有詳細茶葉生產加工飲用的記載。書中提到“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益的一種和美儀式。茶聯的集大成者《百茶聯》原創作者在天的說法較為簡潔“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

  在漢語中,自古以來,“茶事”一詞很少用來表達“吃茶”的含義,它大多是用來表示茶的種植、採摘、製作、銷售等茶業方面的事情;只有“茶會”這個詞才是專門用來表達吃茶含義的詞,但需特別注意的是,漢語的“茶會”也只有吃茶的含義,並沒有特意將吃茶禮儀與飲食禮儀合併而行之意。

  請客人喝茶,要將茶杯放在托盤上端出,並用雙手奉上。茶杯應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在邊談邊飲時,要及時給客人添水。客人則需善“品”,小口啜飲,滿口生香,而不是作牛飲。

  嗅茶。主客坐定以後,主人取出茶葉,主動介紹該品種的特點、風味,客人則依次傳遞嗅賞。

  溫壺。先將開水衝入空壺,使壺體溫熱。然後將水倒入“茶船”一種紫砂茶盤。

  裝茶。用茶匙向空壺中裝入茶葉,通常裝大半壺。切忌用手抓茶葉,以免手氣或雜味混餚。倒水、續水粗看似乎是比較簡單的,但卻是體現對賓客文明禮貌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因而對倒水、續水有其具體的要求和操作規範。

  服務員為賓客倒水、續水時,須先敲門,經同意後才能進入客房、會客室或會議室。右手拿暖瓶,暖瓶提手歸向把手一邊,左手帶小毛巾。往高杯中倒水、續水,應用左手的小指和無名指夾住高杯蓋上的小圓球,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杯把,從桌上端下茶杯,腿一前一後,側身把水倒入杯中。

  茶道源於中國,盛於日本,皇家有皇家的茶道,凡人有凡人的茶道;俗有俗的茶道,禪有禪的茶道,道家有道家的茶道,不一而足。一句話,品賞茶的美感之道,各行其道,取決於各自的審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