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投資書畫

  在進行書畫投資的時候你首先得了解正確的投資方式,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投資書畫的方式

  一看作品——作品本身的藝術水平

  作 品本身的藝術水平,才是衡量其價值的主要因素。這涉及到書畫的三境界:景物境界、筆墨境界和人文境界。一幅作品本身對山川自然“象其物宜”的描繪,就是景 物的境界。可以看到它的技法、景色之美、章法佈局之妙。如果在景物的基礎上,還有“筆精墨妙”的筆墨境界那就更好。中國的山水畫以筆取氣得其陽剛之美,以 墨取暈得其陰柔之美。筆墨的精妙可生髮氣韻,氣韻生動乃畫之高境。書畫作品的人文境界可以體現在題材、畫旨、畫趣、詩詞題跋等方面。就像李可染《童趣》的題畫詩“忽聞蟋蟀鳴,容易秋風起”,一句題跋使整個畫境因之鮮活,滲透出一股田園詩般的質樸深情。

  二看書法——書法水平的高低

  老 一輩藝術家張仃曾呼籲“守住中國畫的底線”,這個底線就是書法。書法表現在國畫中,一是書法用筆,二是題跋書寫的藝術美。中國畫講究書法用筆,“以書入 畫”是古代畫家一直在實踐和追求的。“骨法用筆”指的就是書法用筆。蘇東坡、倪瓚、徐渭、黃賓虹等都是以書入畫的高手。書法是一門需要長年累月練習的藝 術,寫書者要平心靜氣才行。同樣的作品,題跋較長者比窮款者價值要高一些。

  言 之無文,行而不遠。書畫家的學術水平會影響他創作的深度和可持續度。理論指導實踐,這也是古人要讀萬卷書的一個原因。通過閱讀、創作與交流,久而形成自己 的一套理論體系,或是對藝術的獨特視角,這對藝術家的成長有重要的意義。這種知識還包括文學、史學、音樂、舞蹈、中醫、太極等,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豐 富和深化創作內涵,作品才有格調。

  四看修養——綜合修養

  人們常說“畫如其人”、“書如其人”。畫是人格的顯現,人格是修養的結果。如果一個畫家畫得很好,修養也高,那他就一定是潛力股。綜合修養的提高,需要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尤其是中國古典文學方面的知識,要融會貫通,並在情感生髮之時,配合意象訴諸筆端,形成獨特的面貌。

  名家與非名家,是衡量藝術價值和投資價值的重要界限。在某種程度上,藝術品投資就是投資名家的作品。這裡名家也分大名家和小名家。一些影響力和知名度特別大的書畫家作品,雖然收益比較高,但投資成本也高。

  六看閱歷——年齡結構

  評論家在讚揚一些年齡較大的藝術家時,常用到“人畫俱老”、“人書俱老”的字眼。這是說書畫家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對書畫的理解,對筆墨精神的把握會更獨到。這一點在中國畫的寫意畫種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有些作品需要藝術家更多的精力,所以在畫家年富力強的時候也是多出精品的時候。比如一些工筆畫、油畫、大構圖的山水等。

  七看悠閒——畫家的財富自由度

  古代舞文弄墨者多是士大夫文人,在悠閒中,彈素琴閱金經,陶身心養浩氣,有大量的財富來保證其充裕的創作時間。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據說畫了4年,這位大痴道人懷著對山水自然的崇拜和對友人的敬重,筆耕不輟,不遺餘力,才有流芳千古的佳作產生。

  八看德行——畫家的品德與人脈

  德高望重的人,大家都樂意接觸,他們的書畫作品也照樣喜聞樂見。人品既高,畫品不得不高。待人接物有風度,提攜後進,自然人人敬重,就像齊白石、黃賓虹、啟功、沈鵬等書畫家。如此一來,有著高古情懷和澡雪精神的畫家作品自然會受到歡迎。

  九看渠道——交易平臺的選擇

  書 畫收藏是文化,是學問,也是樂趣。然而鑑賞並非易事,鑑是指鑑別藏品的真偽、優劣,這不僅需要技術上的支援,而且需要學識修養,博覽群書,廣積資料和實際 經驗。這並非一朝一夕可以達到的。對於普通書畫投資者來說,除了提高自己的鑑賞能力外,專業的交易平臺的選擇是關鍵,能把收藏風險降到最低。

  書畫投資五大注意

  一要重實力,輕“名頭兒”,記住“虛名不增值”。對書畫收藏投資危害最大的,是媒體炒作的、繼承名號的、知名度遺留的和靠年齡、資格熬出來的幾種虛假知名度。只要收藏者能保持冷靜與理智的心態,就很容易把“虛名”剔除。

  二要重個體,輕群體,記住“一魚要三吃”。曾有位香港收藏界的朋友炫耀:“買了本《中南海收藏書畫集》,按照那上面的名字收。中南海收藏什麼,我就收藏什麼。”一位收藏家苦思冥想出了一條投資妙策:“按照中國書協、中國美協的會員名單,挨個兒收藏。”這種心態乍看似有道理,然而其實,中南海藏品也只是一部分具有珍藏價值和升值潛力,中國書協美協會員未必都是稱職的書畫家。有位美院資深教授、50年代的老美協會員,至今一幅四尺整紙的作品價格仍在600至800元上下。某山水畫家,今天畫價仍不超過百元。榮寶齋特約畫家秋聲,沒入過任何協會,作品卻能憑著其獨到的藝術實力,價格步步走高。所以,投資者千萬不要看到理事會長一級畫家,就貿然掏腰包,一定要仔細研究個體,把個體從群體中分離出來研究。

  三要重質量,輕數量,記住“不撿藝術垃圾”。書畫藏品必定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多,最終,那些質量低下的藏品將遭到無情淘汰。不注重質量而靠數量取勝的投資者,弄不好就會血本無歸。

  四要重長線,輕短利,記住“放長線釣大魚”。北京收藏圈子裡有“山東人敢買假畫,廣東人敢花大錢”的說法。其實,書畫收藏投資的真正投資價值是長線投資效益,而高位進貨是無法作長期投資打算的。現在花5萬元買進一張黃胄的作品,碰巧了也許能5.5萬元賣出,但誰敢保證10年以後一定能賣到10萬元?賣不到10萬元,投資者就有虧本的可能。要想獲得藏品升值無限的長線效益,一是要瞪起眼往前看,二是要放開眼看世界,三是要眯起眼認真地研究作品。

  五是重功力,輕地域,記住“走進大市場”。書畫收藏投資有較明顯的地域性差別。北京的董壽平和廣東的關山月,一南一北兩支梅。在北京,關不敵董;在廣東,董不敵關。其實,兩位大師的功力不相上下,價格的變動只因地域不同。對於投機者來說,這正好提供了賺取差價的商機。而理性的投資者則一定要注意,書畫收藏投資中藝術功力價值在逐步加大,地域差價正逐步縮小。摒棄地域和門戶之見,樹立大市場意識,就能踏準節拍,掌握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