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良辰書法作品

  馬良辰***1949-2006***,又名馬良,字千里,號梅蘭齋主。一九四九年二月生於清河縣。書藝以楷、隸、行見長。已出版《新編五體千家姓》、《歐體書法四言舉要》、《書法教程》、《楷書學習技巧》、《陰陽學說在書法中的運用》、《漢字間架示例並注》等書。是我國當代知名書法家。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馬良辰人物簡介

  ​馬良辰***1949-2006***,又名馬良,字千里,號梅蘭齋主。一九四九年二月生於清河縣。幼承家教,青年時期便譽稱三絕

  ***中醫、書法、京劇***,聲蜚鄉里。幾十年來,未敢一日輟習於三藝,尤以書法。書藝以楷、隸、行見長。已出版《新編五體千家姓》、《歐體書法四言舉要》、《書法教程》、《楷書學習技巧》、《陰陽學說在書法中的運用》、《漢字間架示例並注》等書。

  作品及傳略入編《中國當代書法名家墨跡》《書法百家墨跡》、《中國當代書畫篆刻家辭典》、《中國當代書法家美術家漢英辭典》、《中國當代藝術大成》、《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跨世紀中外書畫藝術家大辭典》、《中華人物大辭典》、《中華翰墨名家作品博覽》等 30 餘部辭書中。

  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南京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高階書法師、邢臺市書協副主席、中國書法函授大學邢臺分校常務副校長、書法教授、民盟邢臺市委委員、邢臺市政協 5 -- 9 屆委員等。2000 年中國書協授予"德藝雙馨"書法家稱號。 2001 年河北省書法評比一等獎。

  書法的別稱

  長波浮海岸,大點出嵩丘。”中國書法作為線上條輕重緩急的變化中展現美感的藝術,比俄國康定斯基的“熱抽象”早了兩千年,每每讓西人歎為觀止。從古至今,書法和與書法有關的別稱也頗不少。

  書法與繪畫被後人合稱為“字畫”。蘇東坡《東坡志林》卷八:“唐末五代,文章藻麗,字畫隨之。”《紅樓夢》三十七回:“索性湊成十二個,就全了;也和人家的字畫冊頁一樣。”

  因為文字能夠表達人的心意,故稱文字為“心畫”。漢代揚雄《法言·問神》:“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言為心聲,字如其人,人格自然“原形畢露”。

  “墨作龍蛇紙上飛”。至於書寫,有“揮翰”、“揮毫”、“染毫”、“握管”、“操管”、“搦管”諸別稱。

  “翰”,原意為鳥羽,古用羽毛為筆,故以翰代稱。明代李東陽《麓堂詩話》有“對客揮翰,敏捷無比”的句子。宋代王安石《送董伯懿歸幸州》詩:“亦曾戲篇章,揮翰疾蒿矢”。“蒿矢”是箭的一種,因箭桿用禾稈刻成而得名。意即大筆一揮,疾如離弦之箭,風馳電掣。“揮毫”指運筆抒寫。杜甫《酒中八仙歌》:“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作書繪畫自然要以筆蘸墨,所以又稱“染毫”。南齊謝赫《古畫品錄·顧駿之》:“天和氣爽之日,方乃染毫”。“管”泛指細長的圓筒形物,在書法用語中指毛筆,所以作書又稱“操管”、“握管”、“搦管”。如《宋書·謝靈運傳》說他“援紙操管,會性通神。”“搦”***音懦***意為握、持。明代陳汝元《金蓮記·彈絲》:“與朝雲妹子同枝連氣,原為中表之親,搦管拈針,更得相知之雅。”

  學習書法有一別稱曰“臨池”。據《晉書·衛恆傳》載:“漢興而有草書……弘農張伯英者因而轉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書而後練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弘農”是古縣名,治今河南靈寶北部。後就用“臨池”指學書或作為書法的代稱。杜甫也有“有練實先書,臨池真盡墨”的詩句。

  “塗鴉”語出盧仝《示添丁》詩:“塗抹詩書如老鴉”,比喻書法拙劣或胡亂書寫,亦作自謙之辭。《鏡花緣》第二十二回:“晚生尚稍通文墨,今得幸遇當代鴻儒,尚欲勉強塗鴉,以求指教,豈肯自暴自棄!”

  書法墨跡的別稱有“雲章”、“墨寶”、“芳墨”諸稱。“雲章”語出《詩·大雅·械樸》“倬彼雲漢,為章於天”,“倬”***音桌***,廣大貌,“雲漢”指銀漢,“章”指花紋,意為雲漢為天的花紋,後因稱筆跡為雲章。蘇軾《謝賜燕並御書進詩》:“人間一日傳萬國,喜見雲章第一篇。”“墨跡”指書法真跡,是故“墨寶”指珍貴的書法真跡。宋代羅點《聞見錄》:“《墓田貼》,王羲之臨鍾繇書,南唐墨寶堂名也。”堂名“墨寶”,意謂所藏皆為名人真跡中可寶的珍品。同時,墨寶也是尊稱別人寫的字或畫的畫,如“敬求墨寶”。

  尊稱他人手筆稱為“芳翰”或“芳墨”,唐玄宗《登蒲州逍遙樓》詩:“一賢遺芳翰,千載肅如神。”可見墨跡的生命力和影響力之強。

  “對客揮毫驚四座”,“數行草聖妙如神”。對於書法的上品、精品,古今亦稱“妙墨”、“妙翰”、“逸品”、“神晶”等。“妙墨”、“妙翰”指佳妙的書法作品。宋代朱熹《仙洲新亭》詩:“共說新亭好,真堪妙墨留。”據宋朝張誤《雲谷雜記·黃庭經》載:“晉有道士好《黃庭》之術,專意書爾,嘗求於人。聞王右軍精於草隸而性復愛白鵝,遂以數頭贈之,得其妙翰。”《黃庭》即道家經典著作《黃庭經》。晉代這位道土為了道教大業不惜投王右軍所好,精神確實感人至深。

  對精妙非常、超凡脫俗的藝術珍品,前人還有“逸品”、“神品”之稱。明代何良駿《四友齋叢說·畫一》:“世之評畫者,立三品之目:一日神品,二日妙品,三日能品。又有立逸品之目於神品之上者。”

  書畫同源而一家,故評論書法亦有“神品”說。明代陶宗儀《輟耕錄·敘畫》:“氣韻生動,出於天成,人莫窺其巧者,謂之神品。”明代楊慎評王昌齡《從軍行》說:“此詩可入神品”。

  對於精通某種學問或技藝的專家,人稱“方家”。在書法界更有此稱,常用於書畫題款。對於書畫家也稱為“法家”,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李遠》說李遠等“各有賦詩,後來頗為法家所短。”

  造詣最高的書法家稱為“書聖”。清代葉廷璃《吹網錄·虎邱賀方回題名》:“詞仙兼擅書聖,喜補墨林綠。”《梁書·王志傳》亦有齊國將軍徐希秀說王志是“書聖”的記載。

  書法作品的贗品或偽造物又稱“楚鳳”。《尹文子·大道上》載:傳說楚人有以山雞為鳳凰者,準備獻給楚王,過了一夜,山雞死了,國人便誤認為真鳳凰死了。唐代張彥遠《法書事實》之三載李嗣真《書晶後》:“雖古蹟昭然,永不覺悟,而執燕石以為寶,玩楚鳳而稱珍,不亦謬哉。”“燕石”是燕山產的類似於玉的石頭。意為有些人執迷不悟,真偽莫辨,誤將楚鳳當作了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