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人物畫創作視訊

  在中國寫意人物畫中,筆墨不僅可以構造畫面形象,還能傳達繪畫意蘊。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一起來看看吧!

  

 

  看完了以上的之後,下面就來了解一下關於寫意人物的知識吧!

  現代寫意人物的發展概況

  20世紀以來的中國水墨人物畫,寫實性大大增強,出現了徐悲鴻和蔣兆和的寫實水墨人物畫。徐悲鴻的《九方皋》。徐悲鴻提出以西法改良中國畫的主張得到蔣兆和等人的積極擁護。蔣兆和在其水墨人物畫中實現了徐悲鴻的主張,使得中國傳統的筆墨和寫實的造型取得了初步的統一。在我看來,寫實水墨人物畫並非不重視筆墨,也不是單純的寫實。其實把此類繪畫叫作寫實水墨人物畫,我覺得有待商榷。人物畫不同於山水和花鳥畫,客觀的人體形象結構必須要遵循,否則就不能客觀的表現物件。在似與不似之間,要做到似,就得客觀的把握人物的形象,準確的刻畫人物的比例、結構。而筆墨在塑造形象的同時而得到應有的發揮。吳冠中說“筆墨等於零”,是說離開了形象的筆墨是毫無意義的,單純的強調筆墨就會喪失筆墨,猶如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在水墨人物畫中,我認為要首先做到對人物神韻的把握,得到人物的神韻,畫中的人物形象才會鮮活起來,才會在筆墨的表現中達到氣韻生動。這樣的才是寫出了畫家胸中之意。

  寫實水墨人物畫家所要表達的“意”是對畫中人物的深刻理解。如蔣兆和的《流民圖》區域性所示:一個婦女揹負著一個熟睡的孩童,臉部呈現的是一種迷茫和無奈。中倆個小孩正在爭奪一塊食物,矮個的男孩微微翹起的腳尖顯示出他的迫切,而飢餓又使得他無力爭奪別人手中的事物。對人物的這些理解都得通過準確的人物形象塑造才能表現出來。

  《流民圖》所傳達的作者對民眾的深切同情和關懷,蔣兆和用書寫的筆意抒發了他對中國勞苦大眾的同情,從側面怒斥日本法西斯的罪惡。圖中近景人物身上的濃墨既表現出衣服的質地,也可以和遠景的人物身上的留白形成對比,在空間上也進行了很好的處理。

  再如清末任伯年的《酸寒尉像》。此圖作於清光緒十四年,吳昌碩時年四十五歲,任頤約五十歲。款署“酸寒尉像”一語,結合畫上楊峴題材的七言長歌,寓意感慨,耐人尋味,這件作品與吳昌碩四十三歲時任頤為其畫像題材作“飢看天圖”,在思想內容上,有著一定的內在聯絡。通過生動的人物形象的塑造,體現畫中人物所處的時代,表達作者對時代的感悟。這是真正的大寫意。傳統中所說的大寫意,通常在公眾的眼裡就是潑墨,其實大寫意並非只是狹義上的技法上的概括,或者被認為是簡筆。我所理解的大寫意,在取材上是要講究的,通過社會的縮影來傳達深層的含義,這才是本質上的大寫意,而至於技法是寫實的還是簡筆的都要根據主題的需要。


1.寫意人物畫視訊

2.寫意人物畫寫生視訊

3.劉國輝寫意人物畫視訊

4.國畫寫意人物畫法視訊

5.中國畫人物畫視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