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政治重規矩作表率怎麼做心得體會

  全黨人人守紀律、個個講規矩,領導帶頭守紀律、率先講規矩,對樹立紀律和規矩意識起到決定性作用。小編整理了講政治重規矩作表率怎麼做學習心得體會範文,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篇1

  在局組織的"守紀律 講規矩"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中,我認真學習領會了習在十八屆中紀委五次全會發表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體會黨組織開展"守紀律 講規矩"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習強調,"要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加強紀律建設,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對新形勢下全面從嚴治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為我們廣大黨員幹部牢固樹立紀律和規矩意識指明瞭方向。這就要求我們在守紀律、講規矩上作表率,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的重要講話上來,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主動適應和推動形成從嚴治黨的新常態。

  "無規矩不成方圓,無制度則無國家。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規者,正圓之器;矩者,正方之器。無規不成圓,無矩不成方。"紀律是黨的生命,規矩是黨的準則。紀律建設就是治本之策。從嚴治黨、依規治黨,加強黨的紀律建設,必須把規矩立起來。自古以來,規矩就是一種約束,一種準則,就是一種標準,一種尺度,更是一種責任,一種境界。

  我們要"守紀律、講規矩",首先要牢記自己黨員的身份,做到真正的心中有黨,這是講紀律的要求,更是守規矩的具體表現。真正做到了心中有黨,才能自覺用黨員的標準約束規範自己,才能明瞭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話不能說;哪些該這樣做,哪些該那樣做;哪些要請示,哪些要報告,才能真正做到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

  "舉頭三尺有綱紀",我們要守紀律、講規矩,才能有權不"任性",始終對黨紀國法心存敬畏。古人說:"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於禍",我們唯有敬畏法紀,恪守"三嚴三實",才能慎初、慎微、慎行,確保忠誠、乾淨、擔當。

  因此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要認真學習黨章、黨紀條規和法律知識,做到懂法紀、明規矩、知敬畏、存戒懼。二是要維護黨的權威,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組織保持高度一致,維護黨的團結,服從組織決定,決不允許搞非組織活動,不得違背組織決定。三是做事要講政治,顧全大局,要講原則、講程式、懂規矩、守紀律;要認真對照黨章、黨紀、國法和黨的優良傳統、工作慣例等紀律規矩來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嚴格遵守各項規定,增強黨性觀念,勤勤懇懇工作,踏踏實實做人,做一個守紀律、講規矩的好黨員、好職工。

  篇2

  教育學上有個“漏斗原理”。意思是說,對於孩子的教育,小的時候應該相對嚴格一些;隨著年齡的增長,更多要靠自覺,因為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主張,父母的話不容易聽進去,而且一些不好的習慣已經養成,糾正起來要花更大的精力、需要更多的技巧。

  這個原理意在提醒人們重視啟蒙教育,從一開始就定好標準和規矩。但對於一個執政黨來說,僅僅嚴在起跑線上是不夠的。越是人數多了、層級多了,越要克服“差不多就行了”的惰性,從嚴從實要求黨員和幹部,一把戒尺量始終。只有讓所有人都對紀律和規矩心存敬畏,才能守住底線、把握方向。

  看不少腐敗分子的懺悔錄,常能發現一個共同點:違紀違法多從破壞規矩開始。收一條煙、拿一次紅包、批一回條子、打一個招呼,看似不起眼的“第一次”,已經埋下了腐化墮落的種子。劉鐵男在法庭上的最後陳述中聲淚俱下:我如果按照黨的紀律嚴格要求,也不會犯法。這樣的“追悔莫及”,如聲聲警鐘警示為官者——紅線碰不得,規矩壞不得,政治上糊塗不得。

  “規矩嚴起來了,風氣好起來了”,黨的以來,從幹部到群眾普遍有此感受。因一餐飯一頓酒受處分、因收禮送禮丟“帽子”之類案例,不時在人們身邊出現,引發內心的震撼。黨風政風的新氣象,蘊含著深刻啟示:正風肅紀、從嚴治黨,關鍵是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

  就像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立規矩、守規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看看我們周圍,無視規矩的不良慣性依然存在。一些黨員、幹部對紀律規定置若罔聞,幹工作鬆鬆垮垮,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不為組織考慮;一些人向組織討價還價,達不到目的就發牢騷、講怪話;還有一些人會上不說、會下亂說,口無遮攔,儼然自己是“特殊黨員”;一些黨組織“好人主義”氾濫,對違規違紀行為睜隻眼閉隻眼,管理上失之於寬、失之於軟。這些問題,不可等閒視之。

  上世紀50年代,彭德懷去東南沿海地區檢查工作。臨走時,當地給他的參謀送了一罈土特產。彭德懷得知後嚴厲批評道:“這種作風要不得,如果不制止,它就會像瘟疫一樣氾濫成災。”直到今天,這番話依然振聾發聵。“道私者亂”,綱紀廢弛之下,流行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大車店作風,盛行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的放任主義,談何凝聚力和戰鬥力?

  大節不可失,小節不可縱。領導幹部不僅要帶頭講規矩、以上率下,更要發揮制度效力,把規矩意識融入強管理、帶隊伍、正風氣、幹事業的實踐中去。消除制度執行的死角和斷層,使各項工作都置於規矩的約束之中,才能使黨員幹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煥發正氣與活力。

  世間事,作於細,成於嚴。古之廉吏,從“一絲一粒”見名節;焦裕祿教育孩子,以“不看白戲”立下規矩;楊業功律己律人,用“攜禮莫入”擋住送禮者。從政之路上,有防微杜漸的警醒、滴水穿石的韌勁,規矩這把戒尺就會高懸於心,“從嚴從實”就會蔚然成風。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