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工筆畫花鳥畫圖片

  工筆花鳥畫在唐代自成一門,直到宋代進入了藝術巔峰時期並在隨後一度陷入低谷。在當代全球化日益推進的背景下,工筆花鳥畫融入了西方的繪畫技法,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希望你喜歡。

  欣賞

  1

  2

  3

  4

  5

  畫風改變

  北宋初年,由於二黃壟斷了宮廷畫院的權力,對徐熙的畫派竭力加以排斥,“黃家富貴”的畫體,遂得以成為畫院中評定優劣去取的標準。因此,約有一百年的時間,院牆內外的不少畫家都以黃體為格,亦步亦趨,陳陳相因,以求得畫院中的一席立足之地,甚至連徐熙的兒子徐崇嗣,也不得不放棄了家傳的落墨法,另創不用墨筆直以彩色圖之的沒骨法。

  當然,這期間也有不為黃體所囿的畫家,如趙昌專攻寫,用沒骨法,雖仍屬工筆設色的畫體,但相比於黃家的富貴濃麗,則有輕清淡遠的韻致,當時人評其設色之妙,曠代無雙。又如易元吉,入萬守山百里以窺獐猿動靜遊息之態、天性野逸之姿,作風稍粗放而摒去俗豔,論考推為徐熙後一人而己。在文人士大夫之間,對徐熙畫派流連讚歎者大有人在,並從北宋中期開始,一股水墨寫意而以枯木、竹石、梅蘭為題材的文人畫湧起,後來又加上菊花合稱“四君子”,成為花鳥畫科中一個特殊的門類,歷千百年而不衰。

  與此同時,宮廷畫院的花鳥創作亦開始擺脫黃體的一家眷屬。來自民間的崔白,崔愨兄弟,作為花鳥多在於水邊沙外之趣,畫風清淡疏通,放手鋪張,勢欲飛動,雖屬工筆設色範疇,但明顯已向粗放,清淡的格調傾斜,追求“孤標高致”,“野趣”,迎來了畫院花鳥創作的全面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