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便祕症狀

  便祕是臨床常見的複雜症狀,而不是一種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數減少、糞便量減少、糞便乾結、排便費力等。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

  便祕的症狀

  便祕常表現為:便意少,便次也少;排便艱難、費力;排便不暢;大便乾結、硬便,排便不淨感;便祕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適。部分患者還伴有失眠、煩躁、多夢、抑鬱、焦慮等精神心理障礙。

  便祕的“報警”徵象包括便血、貧血、消瘦、發熱、黑便、腹痛等和腫瘤家族史。如果出現報警徵象應馬上去醫院就診,作進一步檢查。

  便祕的診斷檢查

  臨床上並不是每個便祕患者均需進行檢查。檢查要有針對性地進行,並不是檢查越多越好。對便祕患者實施過多不必要的檢查,會加重病人的負擔。我們反對為患者做毫無針對性的、“撒大網”式的檢查。

  輔助檢查

  在便祕的診斷和鑑別診斷中,根據臨床需要,應做必要的檢查。首先要注意有否存在報警症狀及全身其他器質性病變存在的證據;對50 歲以上、有長期便祕史、短期內症狀加重患者應進行結腸鏡檢查以排除大腸腫瘤的可能;對於長期濫用瀉劑者,結腸鏡可確定是否存在瀉劑性結腸 cathartic colon 或和 結腸黑變病;鋇劑灌腸造影有助於先天性巨結腸的診斷。如疑為OOC ,肛門指診、排糞造影均是必須的。特殊的檢查方法包括:胃腸通過試驗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test, GITT 、直腸及肛門測壓anorectal anometry, RM 、直腸- 肛門反射檢查、耐受性敏感性檢查、氣囊排出試驗balloonexpulsion test, BET 、盆底肌電圖、陰部神經潛伏期測定試驗及肛管超聲檢查等,這些檢查只在難治性便祕時選擇。

  難治性便祕常用的檢查方法有以下幾種:

  1.糞便常規和隱血,應為常規檢查。

  2.有關生化和代謝方面的檢查。如果臨床表現提示症狀是由於炎症、腫瘤或其他系統性疾病所致,那麼需化驗血紅蛋白、血沉、有關生化檢查例如甲狀腺功能、血鈣、血糖以及其他相關檢查。

  3.肛門直腸指檢,可以瞭解有無腫塊和肛門括約肌的功能。

  4.結腸鏡檢查或鋇灌腸有助於確定有無器質性病因。特別是當近期出現大便習慣改變、便中帶血或其他報警症狀如體重下降、發熱時,建議全結腸檢查以明確是否存在器質性病變如結腸癌、炎症性腸病、結腸狹窄等。

  5.胃腸傳輸試驗GITT對判斷有無慢傳輸很有幫助,常在48h和72h拍片。

  6.排糞造影能動態觀察肛門直腸的解剖和功能變化。排糞造影可評估直腸排空速度及完全性、肛直角及會陰下降程度。此外,排糞造影可發現器質性病變如巨大的直腸突出、直腸黏膜脫垂或套疊等。

  7.肛門直腸測壓能檢查肛門直腸功能有無障礙。

  8.24h結腸壓力監測,對是否手術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如缺乏特異的推進性收縮波SPPW以及結腸對醒來和進餐缺乏反應,均表明為結腸無力,可考慮手術切除。

  9.肛門測壓結合超聲內鏡檢查,能顯示肛門括約肌有無力學上的缺失和解剖上的缺損,可為手術提供線索。

  10.應用會陰神經潛伏期或肌電圖檢查,能分辨便祕是肌源性或是神經源性。

  11.其他 對伴有明顯焦慮和抑鬱的患者,應作有關的調查,並判斷和便祕的因果關係。

  便祕的治療方法

  便祕患者需根據便祕輕重、病因和型別,採用綜合治療,包括一般生活治療、藥物治療、生物反饋訓練和手術治療,以恢復正常排便生理。重視生活治療,加強對患者的教育,採取合理的飲食習慣,如增加膳食纖維含量,增加飲水量以加強對結腸的刺激,並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如晨起排便、有便意及時排便,避免用力排便,同時應增加活動。治療時應注意清除遠端直腸內過多的積糞;需積極調整心態,這些對獲得有效治療均極為重要。

  生活治療

  1.分析便祕的原因,調整生活方式。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戒菸酒;避免濫用藥。有便意時需及時排便,避免抑制排便。長期、反覆抑制排便可導致排便反射閾值升高、便意消失,導致便祕。

  2.提倡均衡飲食、適量增加膳食纖維、多飲水。

  1高纖維飲食:膳食纖維本身不被吸收,能吸附腸腔水分從而增加糞便容量,刺激結腸,增強動力。含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有麥麩或糙米、蔬菜、含果膠豐富的水果如芒果、香蕉等注意:未熟的水果含鞣酸反會加重便祕。?

  2補充水分:多飲水,建議每天飲水可在1500ml以上,使腸道保持足夠的水分,有利糞便排出。

  3供給足量B族維生素及葉酸:用含B族維生素豐富食物,可促進消化液分泌,維持和促進腸管蠕動,有利於排便。如粗糧、酵母、豆類及其製品等。在蔬菜中,菠菜、包心菜,內含有大量葉酸,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

  4增加易產氣食物:多食易產氣食物,促進腸蠕動加快,有利排便;如洋蔥、蘿蔔、蒜苗等。?

  5增加脂肪供給:適當增加高脂肪食物,植物油能直接潤腸,且分解產物脂肪酸有刺激腸蠕動作用。乾果的種仁如核桃仁、松子仁、各種瓜子仁、杏仁、桃仁等,含有大量的油脂,具有潤滑腸道、通便的作用。

  3.適量的運動以醫療體操為主,可配合步行、慢跑和腹部的自我按摩。

  1醫療體操:主要是增強腹肌及骨盆肌力量。練習方法:站位可做原地高抬腿步行、深蹲起立、腹背運動、踢腿運動和轉體運動。仰臥位,可輪流抬起一條腿或同時抬起雙腿,抬到40°,稍停後再放下。兩腿輪流屈伸模仿踏自行車運動。舉雙腿由內向外劃圓圈以及仰臥起坐等。

  2快步行走和慢跑:可促進腸管蠕動,有助於解除便祕。

  3深長的腹式呼吸:呼吸時,膈肌活動的幅度較平時增加,能促進胃腸蠕動。

  4腹部自我按摩:仰臥在床上,屈曲雙膝,兩手搓熱後,左手平放在肚臍上,右手放在左手背上,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按揉。每天做2~3次,每次5~10分鐘。

  藥物治療

  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1瀉劑

  ①容積性瀉劑:主要包括可溶性纖維素果膠、車前草、燕麥麩等和不可溶性纖維植物纖維、木質素等。容積性瀉劑起效慢而副作用小、安全,故對妊娠便祕或輕症便祕有較好療效,但不適於作為暫時性便祕的迅速通便治療。②潤滑性瀉劑能潤滑腸壁,軟化大便,使糞便易於排出,使用方便,如開塞露、礦物油或液狀石蠟。③鹽類瀉劑如硫酸鎂、鎂乳,這類藥可引起嚴重不良反應,臨床應慎用。④滲透性瀉劑 常用的藥物有乳果糖、山梨醇、聚乙二醇4000等。適用於糞塊嵌塞或作為慢性便祕者的臨時治療措施,是對容積性輕瀉劑療效差的便祕患者的較好選擇。5刺激性瀉劑:包括含蒽醌類的植物性瀉藥大黃、弗朗鼠李皮、番瀉葉、蘆薈、酚酞、蓖麻油、雙酯酚汀等。刺激性瀉劑應在容積性瀉劑和鹽類瀉劑無效時才使用,有的較為強烈,不適於長期使用。蒽醌類瀉劑長期應用可造成結腸黑便病或瀉藥結腸,引起平滑肌的萎縮和損傷腸肌間神經叢,反而加重便祕,停藥後可逆。

  2促動力劑:莫沙必利、伊託必利有促胃腸動力作用,普卡比利可選擇性作用於結腸,可根據情況選用。

  其他治療

  1.器械輔助

  如果糞便硬結,停滯在直腸內近肛門口處或患者年老體弱、排便動力較差或缺乏者,可用結腸水療或清潔灌腸的方法。

  2.生物反饋biofeedback療法

  可用於直腸肛門、盆底肌功能紊亂的便祕患者,其長期療效較好。生物反饋治療是利用專門的裝置,採集自身生理活動資訊加以處理、放大,用人們熟悉的視覺或聽覺訊號顯示,讓大腦皮層與這些臟器建立反饋聯絡,通過不斷的正反嘗試,學會隨意控制生理活動,對偏離正常範圍的生理活動加以糾正,使病人達到“改變自我”的目的。

  生物反饋治療可訓練患者在排便時鬆弛盆底肌肉,使排便時腹肌、盆底肌群活動協調;而對便意閾值異常的患者,應重視對排便反射的重建和調整對便意感知的訓練。訓練計劃並無特定規範,訓練強度較大,但安全有效。

  對於盆底功能障礙患者,應優先選擇生物反饋治療,而不是手術。

  3.認知療法

  重度便祕患者常有焦慮甚至抑鬱等心理因素或障礙的表現,應予以認知療法,使患者消除緊張情緒,必要時給予抗抑鬱、抗焦慮治療,並請心理專科醫師協助診治。

  4.手術治療

  對嚴重頑固性便祕上述所有治療均無效,若為結腸傳輸功能障礙型便祕、病情嚴重者可考慮手術治療,但手術的遠期效果尚仍存在爭議,病例選擇一定要慎重。在便祕這個龐大的病症群中,真正需要手術治療的還是屬於極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