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平面圖簡筆畫圖片

  圓明園體現了我國古代造園藝術的精華,是清代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園林,彙集全國的名園勝景。你去過圓明園嗎阿?知道它的歷史嗎?今天先和小編一起欣賞這些,希望你會有所收穫的。

  欣賞

>

  1

>

  2

>

  3

>

  4

>

  5

  欣賞完之後,請和小編一起看一些關於圓明園的介紹。

  圓明園介紹

  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相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組成,也叫圓明三園。圓明園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面積五千二百餘畝,一百五十餘景。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有“萬園之園”之稱。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時節會來這裡理政,故圓明園也稱“夏宮”。圓明園始建於1708年***康熙46年***,最初是康熙皇帝賜給皇四子胤禛的。1860年,圓明園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焚燬,現僅存遺址。圓明園規模巨集偉,運用了各種造園技巧,融會了各式園林風格,是中國園林藝術史上的頂峰作品。遭焚燬後的圓明園遺址在新中國成立後開始被保護起來,1956年北京市園林局開始採取植樹保護措施,1976年圓明園遺址隨成立專營機構。1988年6月29日,圓明園遺址向社會開放。

  圓明園的保護整修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先後將其列為公園用地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徵收了園內旱地、進行了大規模植樹綠化。在十年***中,遺址雖然遭到過一些破壞,但它畢竟被保住了:整個圓明園的水系山形和萬園之園的園林格局依然存在,近半數的土地成為綠化地帶。十幾萬株樹木蔚然成林,多數建築基址尚可找到,數十處假山疊石仍然可見,西洋樓遺址的石雕殘跡頗引人注目。

  1976年正式成立圓明園管理處之後,遺址保護、園林綠化有明顯進展,西洋樓一帶得到區域性清理和整理,整個遺址東半部的園林道路、園杯設施從無到有,逐年有所改善,來園憑弔遊覽者有大幅度增加,圓明園園史展覽館,自1979年11月舉辦,其中十分之一為中小學生參觀。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的《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明確把圓明園規劃為遺址公園。同年,北京市政府撥出專款,修復了長春園的東北南三面2,300米虎皮石圍牆。在北京市和海淀區政府及圓明園學會等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援下,1984年9月圓明園管理處與海淀鄉園內農民實現了聯合,採取民辦公助形式,依靠社會備方面力量,共同開發建設遺址公園。從而使遺址保護整修工作邁出有決定意義的一步。首期工程是整修福海,1984年12月1日破土動工,歷時7個月蓄水放船。

  1985年孟冬接著整修綺春園山形水系,至次年初夏完成。這兩期工程均以挖湖補山為主,並修建園路橋涵和園林服務設施,清整古建基址,進行綠化美化。兩年動土方40萬立方米,使ll0公頃範圍的山形水系基本恢復原貌,其中水面55公頃。福海中心蓬島瑤臺東島的"瀛海仙山"亭和西島庭院,綺春園的新宮門,以及西洋樓的歐式迷宮***萬花陣***,均已在原址按照原樣修復。後又經兩年整修提高,遺址公園初具規模,於1988年6月29日,正式向社會售票開放。園內遊人已超過1,000萬。

  圓明園遺址公園的整修建設主要進行了6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繼續完善提高了福海、綺春園兩景區的綠化美化、園路橋涵和服務設施。二是園林遺址的清理整理水平有明顯提高。這兩個景區已有蓬島瑤臺、涵虛郎鑑、觀瀾堂、別有洞天、涵秋館、天心水面、鳳麟洲等十餘處遺址,清運碴土,廓清石建基址,整理臨水臺基,界定遺址範圍,立石鐫刻盛時圖景,供遊人憑弔。三是擇要修復了幾處景點,如綺春園的仙人承露臺、碧字和浩然亭,福海別有洞天的四方亭等。四是全面補砌了綺春園東半部的河湖自然石駁岸,計4,960延長米。五是全面清理整理了西洋樓遺址的西半部,清運碴土16,000立方米,廓清諧奇趣、蓄水樓、養雀寵、方外觀、五竹亭、海晏堂等各座古建基址及噴水池,並歸位大批臺基柱壁等石件。六是從1992年12月起,全面整修長春園山形水系,至1994年4月基本竣工。共動土方20多萬立方米,浚挖河湖水面28公頃,整砌石駁岸9,500延長米,整理山形42座,使該園山形水系均基本恢復原貌。並整理了海嶽開襟、、流香諸、得全閣、鑑園、獅子林等處園林遺址和臨水臺基;挖掘復位乾隆御題匾詩刻石31件;種植各類喬灌木35400餘株,栽種蓮藉藕10公頃。至此,圓明三園整個東半部***200公頃***已初步連片建成遺址園林。如今的圓明園遺址公園,已是山青水碧,林木蔥茂,花草芬芳,景色誘人。它既富於遺址特色,又具備公園功能,是一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及群眾遊憩的好去處。

  由國家與園內農民聯合建園這一形式,經數年過渡,全面開闢遺址公園的條件漸趨成熟。按照首都建設總體規劃的要求,為加快遺址公園建設步伐,於1990年和1993年分兩批正式辦理了遺址公園全部佔地的徵用手續,將園內原以土地謀生的農民轉為非農業人口,並安置其勞動力從事園林建設。這就為在圓明三園範圍內全面建設遺址公園、保護文物古蹟創造了全新的條件。爭取恢復原樣。

  2015年,中國人保公益慈善基金會向圓明園遺址保護基金會捐贈800萬元,設立圓明園流散文物專項保護基金。這筆資金將主要用於流散文物資訊的調查收集。2007年,曾有社會捐贈的10餘件流散文物迴歸圓明園,包括一對居民四合院中發現的漢白玉石魚以及社會單位捐獻的石雕構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