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象棋大師與電腦對弈不分勝負

  Kasparov是國際象棋聯盟會批准的排行第一棋手。下面小編給你介紹,歡迎閱讀。

  

  這對一個人是一小步,但是為人類挽回了一個巨大的面子。

  國際象棋大師Kasparov***卡斯帕羅夫***在1997年負於計算機後仍然自作聰明,他同意與以色列國際象棋軟體Deep Junior進行一次人機對弈的最後比賽。這次連續6局的人機對弈比賽得到了體育管理機構的批准,最後以3比3的平局結束。

  在上週五決賽後,Kasparov說:“我今天的日程有一個專案:沒有失敗,”他還說:“平局是一個好結果。”

  他指出,五場其他比賽和負於IBM超級計算機的“危險記憶”在某種程度上表明了技術進步的分水嶺時刻,給他以極其深刻的影像。他說:與機器不同,我無法忘記五場其他比賽,作為一個人在這種條件下對弈,比賽是一種可怕的負擔。

  Kasparov使自己成為國際象棋的超級大使,但是在23屆比賽中獲得平局,這使得紐約運動俱樂部的國際象棋專家大吃一驚。Deep Junior程式拒絕了平局請求,但是在以後的五局比賽中顯示了自己的水平。最後,Kasparov欣然接受—人群中發出了噓聲。

  Kasparov說,在決勝局中,他下的比Deep Junior更好,如果是與人類對手比賽,這場比賽他會取得勝利。但是他又說,他擔心的是計算機會對他犯下的微小錯誤抓住不放。他還說,機器絕不會崩潰,但是人絕對做不到這一點。

  Kasparov是國際象棋聯盟會批准的排行第一棋手。他在上月宣佈將挑戰Deep Junior。Deep junior是兩名以色列程式設計師製作的電腦,它在去年夏天的一次世界比賽中贏得了18次勝利。編寫Deep Junior程式的設計者之一Bushinsky指出,雖然計算機可以挑戰人類,但是不會對人類形成威脅。

  國際象棋人機大戰人機各得其所

  任何一次人機大戰對人類來說都是一件大事情,這可以從世界各國對人機大戰的報道重視程度得到證明。

  1997年5月12日,當卡斯帕羅夫在人機大戰中負於IBM電腦棋手“更深的藍”後的第二天,IBM公司的股票上升了3.6%,IBM公司為舉辦此次人機大戰投入了上千萬美元,而收益竟然達到了2億美元。IBM公司聲稱,舉辦人機大戰的目的是為了檢測電腦的智慧化程度,並

  將智慧化的電腦投入到交通、商業等民用設施,以服務於人類生活。但據有關專家透露,這一次的人機大戰的另一個目的是為美國五角大樓提供核爆炸模擬方面的資料,意義非同小可。

  由於卡斯帕羅夫在此次人機大戰中負於了“更深的藍”,這一結果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恐慌,人們擔心電腦將取代人腦,並稱電腦是“上帝造了一塊連自己也搬不動的石頭”。卡斯帕羅夫負於“更深的藍”被評為當年世界十大新聞。

  然而我認為,人們的這種擔心和恐慌是無謂的,電腦是人類智慧的創造物,電腦的智慧化程度再高,也不可能取代人類的智慧,任何時候都不可能。

  從國際象棋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國際象棋的智慧化程度的提高可以促進棋藝的發展,棋手可以利用電腦巨大的計算能力獲取大量的資訊,也可以利用電腦驗證一步冒險棋的正確與否。前世界棋王鮑特溫尼克在驗證一步冒險棋正確與否用時長達幾個月或幾年,如今使用電腦大大則節省了時間。這當然是電腦對棋藝發展起促進作用的最好體現了。電腦的智慧化程度提高對國際象棋這一融科學藝術體育於一身的古老的專案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使國際象棋煥發出新的青春。

  這也證明了國際象棋是先進文化代表的說法,從歷史發展的程序看,國際象棋是與科技發展同步進行的。1844年,人類發明了電報,而這一年就出現了電報對弈;1878年,人類生活中有了電話,很快就有了電話對弈;1948年,有了電臺,棋迷們在電臺中下棋也成了常事;1958年至195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率先在電腦中設計國際象棋程式,幾年後,人與電腦下棋的新生事物就出現了;1970年,人類步入太空,蘇聯科學家就把在太空船中的宇航員與地面人下棋作為一項科學研究專案。隨著科學文化技術的進步,國際象棋也取得了進一步的發展。藉助於電腦技術,棋手成才的年齡越來越小,運動壽命也在延長。這一點已經引起了各國棋界人士的廣泛關注。

  自1996年以來,卡斯帕羅夫和克拉姆尼克共與電腦共進行了五次人機大戰,目前人與電腦對抗的結果是打成了平手。我個人認為,卡斯帕羅夫能夠在與如此厲害的電腦對抗中頂住實屬不易,的確捍衛了人類的尊嚴。但無論結果如何,我認為,國際象棋與科學技術發展同步和互動都是不爭的事實。從這一角度來看,人機大戰還會繼續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