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圍棋金枕之爭

  日本之有圍棋,溯源甚遠。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圍棋金枕之爭的故事吧,歡迎閱讀。

  圍棋金枕之爭

  一般傳說認為是後來官至右大臣的吉備真備從我國傳過去的。但試查日本歷史:吉備真備在二十四歲時和阿部仲英留唐,二十年後單獨返國,時在日本聖武天皇天平七年***公元 735年***,而據日本各種文獻所載,在吉備出國留唐前二十年圍棋已經流行,其弈風之盛,甚至使天皇下詔“弈棋與賭博同禁”。憑此一點,便可知吉備真備縱使對日本圍棋有功,也決非把圍棋傳到日本去的第一人。

  還有一種說法:日本的圍棋並不是從我國直接傳過去的,而是從朝鮮間接傳過去的。傳過去的人一定不止一個兩個,其時期也不是一天兩天,而是一傳十、十傳百,這樣日積月累地發揚起來的。以時考之,當在日本應神天皇時代,神宮皇后伐三韓之際***公元 200年***最為可能。以此算來,圍棋在日本足有一千八百多年曆史了。

  在天平年間*** 730左右***,聖武天皇在派往唐朝留學的學生中,特意加添了一個叫少勝雄的人專門去學圍棋。事實上,此時持統、文武天皇的禁弈令,早已名存實亡。到了天平勝保年間*** 750***,孝謙天皇自己也愛下棋,便下令犯賭博罪者罰作苦工百日,但弈棋則不予限制,索性公開解禁了。

  少勝雄在我國學棋想必頗有成就,回國之後,日本弈棋人材輩出,開始興旺起來。

  由於日本的天皇是所謂“萬世一系”的,其間雖不免有武士對立、群雄割據的局面,但比起我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情形來,的確要太平得多。國家一太平,棋弈之道自然容易發揚光大,加之從四十五代聖武天皇到四十九代光仁天皇,這幾位天皇都喜弈棋,於是圍棋在日本開始成為一種朝儀,做官的非通此道不可。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影響所及,棋道大昌。到了六十代醍醐天皇的時候,終於出了一位有名的棋聖。

  這位棋聖原本是剃頭匠出身,名叫橘良利,後在仁和寺出家為僧,法名寬蓮。寬蓮起初對圍棋僅懂皮毛,做了和尚後,每天除了頌經唸佛,飽食之餘無所事事,便專心研究圍棋,果然進步神速,棋力之高,可稱獨奇。當時全國上下無一人能和他下對子棋,所以日本棋界人士都推崇他是第一位棋聖。

  圍棋金枕之爭***2***

  醍醐天皇很愛下棋,平時陪他弈棋之人又惟恐奉承不及,哪肯在太歲頭上動土,自討沒趣,因此他經常大獲全勝。醍醐天皇常勝將軍當慣了,頗覺自己棋力不錯,耳聞寬蓮大名,便將其召進宮弈棋。當時,陪天皇弈棋乃光宗耀祖之事,不料寬蓮的架子比天皇還大,偏要讓天皇二子。天皇大為不悅,可又不發作,只得說:“你有必勝的把握嗎?輸了可要砍頭的!”寬蓮不緊不慢地說:“我自問尚可與陛下爭一子之長短。”於是整枰對弈起來。周圍侍奉之人莫不為寬蓮捏一把汗,因為寬蓮輸了固然要被砍頭,即便贏了,惹動龍顏,恐怕腦袋仍然保不住,不由心中都在暗罵寬蓮糊塗。靜悄悄的殿堂內,只停得棋子的噼啪聲。

  若就二人棋力來說,和尚要贏一百目恐怕也不難,但寬蓮網開三面,故意搞成細棋。最後只剩下一個一目的劫了,打來打去,寬蓮的劫材剛好比天皇多一個,結果就贏了這一目。這一來,不由得天皇不服氣,一時高興便送他一個御用的金枕頭作賞,約期再弈。寬蓮和尚捧著金枕頭高高興興地出來,誰知一到門口,就被侍衛御林軍攔下了,將金枕頭沒收。寬蓮雖極力解說,這是天皇贈的,但絲毫無用,只得悻悻而去。第二次下完棋,天皇又送他一個金枕頭,這次他學乖了,將金枕頭藏於袖內,但出門時又被侍衛武士搜出來充公了。寬蓮連吃兩次啞巴虧,心有不甘,第三次便想出了一個辦法,預先早好一隻大小相仿的木枕頭,外邊鍍以金箔,藏在身上。天皇果然又賜金枕,他便真假對換,真枕貼身藏著,捧著假枕頭堂而皇之地走了出來。侍衛見了,當然又來找麻煩,寬蓮便裝作氣憤的樣子,在眾目睽睽之下,將假枕頭丟到旁邊的一口枯井裡,侍衛果然中計,連忙喚人去撈,混亂之中,寬蓮趁機溜出。回去之後,他把金枕頭打破賣了,就在仁和寺旁邊另造了一座有名的彌勒寺,自己當起方丈來。

  本來天皇二次三番賜寬蓮金枕頭,是明知他拿不出門去的,不料中了寬蓮金蟬脫殼的妙計,不禁哭笑不得。不過,醍醐到底是位愛才的天皇,對寬蓮竟敢如此行騙倒也不計較,反而經常召寬蓮進宮對弈。後來,在寬蓮的悉心指導下,醍醐天皇棋力大增,達到寬蓮授先二的水平。由於寬蓮受天皇恩寵,地位頗有些象我們唐朝的“棋待詔”,所以他研究圍棋更加起勁。公元九三一年,醍醐天皇二十九歲時,寬蓮將自己的新著《棋式》獻給天皇,這就是日本最早的一本棋書。可惜此書並沒有傳下來,《群書類從》也僅僅收集了一點殘存的內容。儘管如此,從中也可推斷出,寬蓮對一般的圍棋技法及戰略戰術是很有心得的。可惜寬蓮時代的人尚不知記譜,所以他的棋一局也不曾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