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日本圍棋耳赤之局的故事

  日本圍棋歷史上有四大家,其中本因坊一門特別矚目,一世本因坊算砂、四世本因坊道策和本因坊秀策都是日本圍棋史上的標誌人物。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日本圍棋耳赤之局的故事吧,歡迎閱讀。

  日本棋史 耳赤之局***1***

  在日本棋史上,本因坊元丈、安井知得、幻庵因碩和本因坊秀和等四人,均有名人資格,但生不逢時,結果只升到八段,故而被後人稱為“棋壇四哲”,為其甚感不平。然而,還有一人更加命苦,棋力在 “四哲”之上,卻連掌門人都不曾當上。此人便是號稱“棋聖”的本因坊秀和的跡目--桑原秀策。

  秀策自小聰明絕頂,五歲學弈,時人稱為“安藝小僧”。他下起棋來心明眼亮,其精細入微之處,連成人也自愧不如。七歲時,其父領他去和當時名流阪口虎山下棋,虎山驚歎其才,贈詩讚曰:“文字又是博技雄,白髮搔頭愧此童。”他十歲入坊門,拜秀和為師,第二年就升為初段。當時隱退的丈和名人見了秀策的棋,大喜過望,讚歎道:“此子實為一百五十年來之棋豪,坊門從此可以大大興盛了!”那丈和果然慧眼識人,秀策進步著實神速,弘化三年***1846***十八歲時便升為四段,實際棋力足有六段不止。乃師秀和高興得嘴都合不攏來,特別恩准他回家省親。歸途中路過浪華時,秀策偶然得知幻庵正在此處滯留,不禁大喜。他曾親眼目睹幻庵弈棋,深知此人棋力不在乃師秀和之下,早就有心領教,只苦於沒有機會。如今天賜良機,哪肯放過?所以四處打聽,尋上門去。

  再說幻庵自跳出是非之門後,與弟子三上豪山到處遊山玩水,倒也自得其樂。行到浪華時,恰逢故人遷三郎。那遷三郎乃浪華一紳士,頗喜弈道,一見老朋友到來,自然殷勤招待,再三苦留多住幾天。幻庵不便推辭,便住了下來。一天,遷三郎忽然領來一個眉清目秀的少年。那少年一見幻庵,忙上前深深一揖,口中說道:“井上先生,別來無恙。”幻庵一怔,只覺得此少年有些面熟,再想不起是在何處見過。

  日本棋史 耳赤之局***2***

  只見遷三郎笑嘻嘻地走過來,對幻庵道:“這位是坊門的高足桑原秀策,棋力四段,今省親路過此地,想請老兄指導一局,不知老兄意下如何?”

  幻庵一聽“坊門高足”,猛然想起四年前御城棋賽的情形,不由脫口說道:“莫非那打翻杯子的小童便是你?”秀策微笑道:“正是,正是。”旁邊遷三郎笑著介面道:“原來二位早已相識,那麼幻庵老兄務必指導一局,讓我等飽飽眼福才是。”幻庵笑道:“老朋友之命,愚兄哪敢違抗?請吧。”這便是答應了。

  幻庵乃身經百戰的八段準名人,一聽秀策只有四段,根本不曾將他放在眼裡。秀策擺上二子,幻庵還意猶未足,恨不得讓他擺上三、四子才過癮。不料,僅僅數十手,幻庵的頭就大了,只覺滿盤都是黑子,鋪天蓋地般壓來,白子只有掙扎逃命的份兒。方知“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此子果然不凡,苦撐至102 手,幻庵便宣佈打掛。

  原來日本棋士極重勝負,尤其羞於敗給下手,故對下手弈棋有一種永遠打掛的作風。這局棋幻庵雖然不肯明言輸了,但他心中有數,知道秀策的力量,讓二子弈十局輸十局,毫無僥倖的機會。於是第二天再弈,便自動改為讓先了。

  弈第二局時,氣氛比起第一局可就大不相同了。幻庵既知秀策厲害,當然再不敢掉以輕心,圓睜虎目,一心要殺敗秀策。這場比賽雖非爭棋,但正因不是爭棋,反而弈得分外精彩,令人歎為觀止。

  一開局,秀策便使出了獨創的得意佈局。黑1、3、5先佔角,然後黑7守角,黑9小尖是秀策的一大發明,被稱為“堅不可破的小尖”。後來秀策以此佈局在御城棋賽中大敗群雄,於是人人爭相效法,風行一時,被稱為“秀策的1、3、5”。直到現在,這種佈局仍為人所採用。

  日本棋史 耳赤之局***3***

  幻庵不甘示弱,也祭起了鎮山之法寶-白10走大斜。原來大斜本為本因坊丈和所創,是坊門的殺著,但幻庵當年為了打敗秀和,將大斜研究得透徹無比,而且更有發現,結果反成為幻庵克敵制勝的法寶。此寶一祭,果然秀策著了道兒。黑23長,被白24、26連壓,再28、30連扳,黑棋成苦戰之形。至白 64,黑棋先著效力十去八九。第一天弈至89手,因天色已晚,打掛休息,形勢白棋有利。

  三天之後,此局在另一個棋友原才一郎家裡續弈。原才慷慨好客,結交甚廣,故而三教九流的人都趕來看熱鬧,將一間諾大的客廳擠得水洩不通。那幻庵優勢在握,更加心明眼亮,續弈的第一著白90便突入黑右上堅實的陣地。此手看似極險,但秀策苦吟再三,竟找不到可將其殲滅的辦法。至白118做活,白棋不但得到五目實地,還將黑棋右上寶庫破得精光,實地大大領先。不過,黑棋雖居劣勢,仗著全域性厚實,仍在全力維持。

  且不談當局者在棋盤上拼命。那些觀棋者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其中更有些自命不凡者,評頭論足,指手劃腳,恨不能代庖上陣,一展身手。不過議論者雖多,但有一條則是眾口一詞,即白棋必勝。只有一位郎中忽然說道:“未必如此,依鄙人之見,恐怕是黑棋必勝!”觀戰者中認識他的人,知道此人醫術雖高明,於弈道卻是“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肚內自覺好笑。有人故意打趣道:“原來老先生精通此道,我等孤陋寡聞,失敬!失敬!那麼請問,何以見得黑棋必勝?” 那郎中正色答道:“我雖不懂棋,但於醫道還馬馬虎虎。剛才秀策一子落盤,幻庵雖神色不變,耳朵卻突然紅起來。此兆乃驚急之下,人體之自然反映,一定是黑棋弈出妙手,白棋頗難應付,故而我斷言黑棋要勝。”

  日本棋史 耳赤之局***4***

  聞者莫不掩口而笑,還以為郎中在說胡話。不料再看下去,情勢果然有異。只見幻庵雙眉緊鎖,著著苦思,步步長考,不但耳朵紅,臉也漲得通紅,這才相信郎中所言不虛。原來,幻庵弈得興起,白 122先引誘黑123打吃,待黑125補後,再126穿象眼,如此不但解消黑於A位的先手覷,而且可將中腹黑四子分斷,再施攻擊。幻庵自覺構思巧妙,心中正在得意,不料秀策胸有成竹,當即打出黑127手。此手既可聲援中腹四子,又可擴張上邊黑勢,同時消去了右邊白厚味,局面頓時為之改觀。幻庵越看越覺得此點實為全域性必爭之要點,深悔大意,不由血液上衝,是故耳朵發赤。

  一般評論,認為白126如改弈158位,進可破上邊黑地,退可擴張左右白勢,仍是白棋有望之局。不過,在實戰中象黑127這樣的神來之筆,即便是一流高手,也未必就弈得出來。正因如此,這局棋遂得編入名局之林,稱之為“耳赤之局”。

  當天弈至141手打掛,第二天再續。等到秀策打出165手後,白棋已無勝望。幻庵雖絞盡腦汁,拼命苦戰,無奈秀策一得優勢,弈得堅實無比,滴水不漏。全域性整整弈了325手才終了,結果黑棋三目勝。

  之後,幻庵又與秀策弈了三局。除一局幻庵“永久打掛”外,另二局秀策皆勝。幻庵大敗之下,不怒反笑,拉著秀策的手說:“下得好!下得好!將來執棋壇牛角者,非君莫屬呀!”

  注:秀策弈出“耳赤之手”後,日本棋界一直有人對此手進行專門研究,1936年,吳清源先生得出結論:白126應該於左方補棋,如此是形勢不明的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