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筆畫小鳥的畫圖片

  小鳥飛在天空上,展現了它的自由現象。那你知道小鳥的簡筆畫是怎樣的嗎?今天先和小編一起欣賞這些,希望你會有所收穫的。

  欣賞

>

  1

>

  2

>

  3

>

  4

>

  5

  欣賞完之後,請和小編一起看一些關於鳥的介紹。

  鳥辨識方向

  鳥類在飛行時,即使路途再漫長,它們也很少會迷路。原因就在於它們有自己的“導航系統"。在飛行過程中,它們會利用很多東西來為自己導航,如地標、太陽的角度、星星、氣味,甚至還有地磁場。   有一種理論認為,鳥類的遷徙習性辨識旅途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只能用遺傳來解釋。鳥類的遷徙習性是由史前時期覓食的困難所造成的。那時,為了尋找食物,鳥兒不得不進行週期性的長途旅行。這樣年復一年,世世代代,經過漫長的演化過程,各種遷徙習性就被記錄在它們的遺傳密碼上,然後經過核糖核酸1分子一代一代傳下來。因此,那些很早就被父母遺棄了的幼鳥,在沒有成鳥帶領、也沒有任何遷徙經驗的情況下,仍然能成功地飛行千里,抵達它們從未到過的冬季攝食地。

  鳥的起源

  鳥類起源的研究,經過了主要這樣的一些階段。

  1868年,赫胥黎提出了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假說。 赫胥黎是英國著名的一個生物學家,也是達爾文進化論的堅定支持者,同時他也是首先提出鳥類起源於恐龍學說的一位學者。

  到了1927年, 丹麥古生物學家 海爾曼在他1927年發表了一本非常經典的著作《鳥類的起源》書中提出,鳥和恐龍雖然十分相似,但恐龍因為已經十分特化,所以鳥類可能不會從恐龍直接起源,而是和恐龍有一種共同的祖先,這就是槽齒類。所謂 槽齒類,就是說比恐龍更加原始的一種 化石類群,這個類群被認為是產生了恐龍、鳥類、鱷魚等現代一些主要的脊椎動物大的類群,它出現的時代可能會更早一點,比 侏羅紀、 白堊紀還要早的 三疊紀出現。這種學說從提出來以後,一直盛行了大概有半個世紀。

  從1973~1985年,恐龍起源說再次復興。學者在研究脊椎動物化石的時候,發現有一塊被鑑定成 翼龍的化石具有羽毛,進而找到了另外一件 始祖鳥化石。這種偶然的發現,使學者將鳥類和恐龍的關係連線到了一起。1986年一直到2013年,恐龍起源學說不斷盛行,越來越多的化石證據支援了這樣的一種假說。

  來自於中國的帶毛的恐龍,如 中華龍鳥是第一個身上儲存真正的分叉羽毛的恐龍化石。該化石的發現,引起了國際古生物學界很大的轟動,被認為是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學說最重要最新的證據。

  甚至有學者提出恐龍沒有滅絕,我們所見到的現生的鳥類都是恐龍,生活在南美的 蜂鳥當然就自然而然成為最小的恐龍。

  鳥類的起源是複雜的問題,當更多證據被發現後,或許還有其他的解讀***普遍認為,中華龍鳥是鳥類最早的祖先,不過中華龍鳥還不是鳥,仍然屬於恐龍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