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聲唱法技巧發聲位置
你知道假聲有哪些唱法及發聲的位置嗎?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假聲唱法的技巧及發聲位置,僅供參考
假聲唱法的方法
倒抽一口氣”的動作
就是歌者在唱到換聲的音時***發母音的同時***,做一個倒抽一口氣的動作,好像“嚇一跳”的生理狀態,讓喉頭稍向下,向後退讓,以使口咽腔充分開啟,同時將中聲區歌唱時向上齒齦背後傳送的氣息,隨著音高逐漸向上挪動,嘴也隨著逐漸張開,此時聲音感覺更向上,向更遠的前方傳送。這時聲音就自然地進入了換聲區。
母音轉換手法
就是在唱到換聲區的時候提前讓聲音掩蓋一點,聲音暗一點,出氣量小一點,小舌頭抬起一點。
在碰到換聲點時,有一點必須強調指出,就是你感到聲音唱上去困難時,甚至聲音感到要出現破音時,千萬不要變化發聲器官的形態,不要亂動,亂使勁,一定要堅持迎著聲音唱下去就可以了。
其實換聲點的總是就是一個“混聲”的問題,就是真假聲結合的問題。掩蓋一些的聲音就是有了假聲的成分,但又不能全假,必須與真聲混合在一起,聲音的銜接才不會有痕跡,聲音才不會虛和空。
所以學會換聲點的過渡也就學會了假聲的唱法,而假聲位置對唱歌、解決聲音的統一是大有好處的。
所謂“假聲”是指演唱時通過有意識的控制而只使部分聲帶發生振動所發出來的聲音,這種聲音比由整個聲帶都振動的“真聲”要高要弱,而且音色有一種晶亮透明的感覺。
假聲發聲位置
“假聲位置”的“假聲”不是指假聲音響,“位置”也不是常見的聲樂書籍中所提的聲音位置的高、低、前、後,而是在深呼吸支援下的一種欲發假聲時的狀態,也就是用欲發假聲時的意念,去引起胸、咽、口、鼻等腔體的反應。“真聲唱”也不是用自然的真聲,而是在欲發假聲的狀態下所發出的真聲色彩感。也就是說在強有力的深呼吸支援下,聲門擋氣並獲得咽管內共鳴後的聲音效果,它是混合共振集中的“芯兒”,是一種有效的擋氣動作和能力使聲帶振動後獲得的金屬般色彩的混合共振音響。“假聲位置真聲唱法”的基本要求是學生整體歌唱,使氣息、聲帶和共鳴腔體高度協調,是對人體自身原有發聲器官進行重新調整和改造所使用的一種訓練方法。
二、我們先來探索一下“假聲位置”與假聲音響之間的區別。
前面說過“假聲位置”是在深呼吸支援下的一種欲發假聲時的狀態,這個狀態酷似在陌生人面前不好意思張大嘴打哈欠而偷偷向下吞嚥哈欠,尚未嚥下時的“內開”狀態。此時各腔體的狀態是:
***1***鼻腔因欲咽哈欠的感覺,彷彿鼻子上端***眉心處***向軟硬顎交接處拉緊、靠攏而引起的軟顎提起,鼻腔開啟。
***2***下巴***下頜關節***因欲咽哈欠像掉下來似的鬆開。
***3***軟顎因欲咽哈欠而繃緊提起。
***4***喉頭因欲咽哈欠而穩定地落下。
***5***咽壁因欲咽哈欠而加強張力,向後擴充套件,向下繃緊。
***6***胸腔因欲咽哈欠而自然挺起。
***7***腰腹因欲咽哈欠呈前後左右對抗擴張狀。
以上七點就是欲咽哈欠時呼吸和共鳴腔體的狀態,這個狀態就是我們所提到的“假聲位置”的具體感受。一旦找到“假聲位置”,演唱起來聲音寬廣,上下統一,能夠產生高亢、粗獷的音響效果。
假聲音響是一種純假聲的音響效果,這種假聲雖然能唱上高音,但音色黯淡,聲音擠、虛、喉肌緊,喉位高,不適合人們的聽覺審美。
而這種純假聲的歌唱***也包括純真聲***大本聲***或真、假兩截聲音***恰恰在低年級學生身上較為明顯。這種情況造成了音域沒有得到理想的擴充套件,聲音聽起來明顯擠卡、蒼白、虛黯,沒有穿透力,給聲樂教學帶來了極大障礙。因此,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改變原始的真聲和假聲,使得真假聲較好地結合在一起。這不僅要以科學的方法唱出真假聲,還必須把真假聲融為一體,即假中有真,真中有假。然而要做好真假聲的比例自然轉換,就必須把聲帶的振動形態和共鳴腔體調節好,這種調節又離不開良好的氣息運用。發聲原理告訴我們,真聲發聲主要靠甲杓肌組的作用,聲帶做整體振動,而假聲主要靠環甲肌組的作用,聲帶做邊緣振動,然而學生是無法直接支配它們的作用的。如果沒有整體歌唱意識,沒有強有力的氣息支撐,沒有聲帶、共鳴的高度協調就不能控制這些肌肉,就無法使真假聲統一獲得良好的聲音共鳴。“假聲位置真聲唱法”恰好在這方面顯示出它的優越性。它將學生所看不見的構成歌唱樂器的內部構造如呼吸器官的肺、膈肌、呼吸運動、發音器官的喉、聲帶的變化及各共鳴腔體的調節等在發聲訓練中抽象的、難以捉摸的要求具體而形象化,使學生演唱時通過對某些感覺、意念的體驗,比較容易地做到對自身發聲器官的控制,從而達到發聲訓練的要求。
三、在聲樂教學實踐中,筆者鑑於某些學生的特殊性,採用了“假聲位置真聲唱法”的一些針對性較強的教學手段,其中主要有“咽哈欠”“低八度感覺”“扒鼻子”“氣、聲反向運動”等。下面論述一下這些教學手段的科學性和作用。
***一*** 咽哈欠
偷咽哈欠是在陌生人面前不好意思張大嘴打哈欠,而偷偷向下吞嚥哈欠尚未嚥下時的狀態。這個狀態與假聲位置的歌唱狀態極為相似,通過咽哈欠的感覺,體會自身和共鳴腔體的調節,它是形成“假聲位置”歌唱狀態的有效方法。
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自然發聲與歌唱的發聲雖然都是使用人體同一發聲器官,但兩者的狀態已有不同。歌唱發聲是在自然發聲基礎上的誇張和美化,因此,需要發聲器官、呼吸肌肉和咽、口腔可變腔體做出相應的調節,也就是做出有所準備的動作。它包括抬起下肋骨、下降橫膈膜、抬起上口蓋、放下喉頭等,這些都是快速的,需要在一剎那之間同時完成。偷咽哈欠之前下意識的深呼吸恰恰是一種快速的、強化的吸氣動作,可在一瞬間將呼吸器官、共鳴器官積極擴張。利用這一感覺可在發聲之前獲得一種積極的、內在的、自然的吸力,引起胸、喉、咽、口、鼻腔中一系列的改變,形成一種整體的、在深呼吸支援下的“內開”狀態,這個狀態就是歌唱發聲之前應有的準備狀態。學生有了這個感覺後要反覆練習、體會,在此狀態下先做無聲的歌唱訓練,鞏固後再發聲。此狀態在發聲時的保持,可有利於喉腔的開啟,聲帶的自由調節和共鳴腔體的充分利用。
偷咽哈欠是形成和固定“假聲位置”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