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什麼是口琴和口琴的結構

  口琴***Harmonica***,用嘴吹或吸氣,使金屬***振動發聲的多***樂器;在樂器分類上屬於自由簧的吹奏樂器。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們。

  什麼是口琴

  口琴,自由簧氣鳴樂器。為小型的吹奏樂器。琴身呈長方形,其大小、長短各不相同,形制甚多。常見的為24孔雙簧口琴,用自然音階演奏。此外還有低音口琴、八度口琴、和絃口琴、變調口琴等。

  口琴,追溯其根源其實是調律用的工具。自由簧氣鳴樂器。為小型的吹奏樂器。琴身呈長方形,其大小、長短各不相同,形制甚多。常見的為24孔雙簧口琴,用自然音階演奏。此外還有低音口琴、八度口琴、和絃口琴、變調口琴等。

  比起其他正統樂器而言﹐口琴的沿革其實相當的短淺﹐而且世界各地的版本不一﹐這也是個人為何在此僅能淺論而難能深究的主要原因。在參考過許多版本後﹐有些記載看法倒是放諸四海皆一 致:「笙」為我國古樂器八音之一,是一種具有自由律動的簧樂器,也為最早的一種具有和聲的樂器,所以它被認為是近代口琴的先驅。笙在十八世紀時,流傳到歐洲,經過一段不算短的時期漸漸地人們從它的結構而研究發明了口琴,簧風琴***Reed Organ***和薩克斯風 ***Saxophone***,因而笙也 被公認是它們的鼻祖。

  亞洲的口琴發展比歐美慢很多﹐大約在公元1898年傳入日本大阪﹐那時比較感興趣的是一種具有雙***的複音口琴***Tremolo Harmonica***﹐經過約30年的流傳後﹐人們發現瑞希特爾音階排列的口琴無法完善演奏日本的民謠歌曲﹐遂開始改良成現在我們所吹的複音口琴音階***低音部有La及Fa***﹐ 改革的大功臣包括祖濱拾鬆翁、川口章吾先生等等。隨著音樂水平提高與要求越來越嚴謹﹐複音口琴再經過多位口琴大師的改良﹐研發出小調口琴﹐終於能夠完整演奏出日本地方民謠﹐佐藤秀廊與福島常雄兩位大師功不可沒。西元1924年到1933年間﹐再傳入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喜愛口琴的人們開始組織各種協會團體﹐匯聚眾人的力量﹐不斷地為口琴的流傳寫下不朽的一頁。

  口琴的結構

  一般琴長約16~20釐米,上下有兩排小方格孔,裝有多組自由振動的***,氣流強迫通過時,靈活的金屬舌簧振動發音。演奏時將口含放在約4個方格孔的地方,將空氣呼入或吸出方格孔,並來回移動。每孔裝有一對***,演奏者呼氣時發一音,吸氣時發另表一音。每對***一般調成相鄰的音高,如呼氣產生E音,吸氣會產生F音。上面描述的口琴19世紀在德國發明,它是以從亞洲帶入歐洲的某些口風琴為基礎改進的。

  口琴的演奏可以有很高的藝術性,技藝精湛的演奏家可以通過改變舌片的發音和氣流的壓力來製造多種效果。口琴多用於民間音樂中,偶爾也在流行音樂如搖滾樂中使用。此外,嚴肅音樂作曲家也對口琴產生興趣,併為之創作音樂,其中有D.米約的《口琴與樂隊組曲》和沃恩·威廉斯的《口琴與樂隊浪漫曲》。

  複音類

  一把複音口琴的主要部件包括,兩個外部蓋板、兩塊銅質簧板、鑲嵌在簧板上的***、塑質或木質的琴格,這些主要部件由螺絲組裝在一起, 就是一支完整的複音口琴了。當螺絲被卸掉後口琴就成這些零散的部件了。

  複音口琴經常使用在中國的傳統音樂中,在一些影視或者音樂作品中,複音口琴也廣泛使用,來製作插曲或者提供背景伴奏。

  全音階

  這種口琴共有10個吹孔,每個孔裡面有兩個***。當吹氣時,其中的一個***就開始振動,這便產生了一個音符。當你吸氣時,另一個***開始振動,產生了另一個音符。因此說,每個吹孔能產生兩個音符。實際上通過壓音***bend***可以產生更多音符。布魯斯口琴共由兩片蓋板***cover***、兩片嵌有******reed***的簧板***plate***以及琴格***comb***五部分組成,這5部分用螺絲組裝後就是一把完整的口琴。

  口琴是依靠***的振動發聲的,而且在製作口琴的過程中,***被固定在簧板的間隙當中,製作精度很高;正因如此,口琴也需要保養清潔,以保持最佳的工作狀態。

  口琴的分類

  按用途,口琴大體可以分為獨奏用口琴和合奏用口琴兩大類。前者主要包括複音類口琴***包括重音、回聲口琴***、半音階口琴和布魯斯口琴等;後者則有貝司口琴、和絃口琴、銅角口琴等。 [2]

  按發音方式,又可分為單***發音和多***發音兩種。半音階、布魯斯口琴等屬於單***發音,兒童玩具口琴以及項鍊、鑰匙鏈口琴也屬於這類;而複音類、和絃、貝司口琴則屬於後者。

  複音類口琴

  這可以說是中國乃至亞洲最流行的一類口琴。複音口琴一般有16到28孔,其中以24孔為國內最常見品種。日本複音琴又常見21孔。複音琴孔分為上下兩排,一般吹奏時,同一孔中上下兩個***同時發聲。由於兩個***振動頻率有細微差別,同時振動會產生物理上叫做“拍”的現象,表現為聲音強弱的週期性變化,也就是所謂的“震音”。這也是複音口琴在國外被稱為“Tremolo”的原因。重音、回聲口琴可認為是複音口琴的變種,同屬於複音類。前者上下兩個***成八度關係,音色豐滿圓潤;後者具有筒形的琴蓋板***琴殼***,具有獨特的共鳴效果。複音口琴有不少於12個調子的產品,最常見的調子是C,另外A調的也比較多。C調琴音域比較高,有時會顯得刺耳。一般認為A調琴的音域最接近人聲。另外,同時持兩把調子相差半音的口琴可以演奏半音階,實現轉調。

  半音階口琴

  半音階口琴是比複音口琴更加嚴肅一些的樂器。完整的半音階,最大可達四個八度以上的音域,使得誕生時間並不算長的半音階口琴在正規樂器中佔有一席之地。雖然不是傳統交響樂團中的正式成員,但在許多口琴大師的努力下,半音階口琴在室內樂等領域已有一定地位,國內外亦有以半音階口琴為主音,由和絃、貝司口琴等組成的樂團活躍。常見的半音階口琴為一孔四音,吹吸音成二度關係,按下變音鍵則每個音都升高半音。至於孔數則有8、10、12、14、16等多種,音域為二到四個八度,大部分為C調。由於可以演奏音域內的所有半音,此類口琴適合演奏比較複雜的樂曲。半音階口琴的學習門檻比複音琴要高一些,一方面是樂理上的難度要大一些,另一方面也有吹奏難度上的原因:演奏半音階對氣息控制的要求比複音高得多,同時要求用氣、移琴與按鍵的嚴格配合。另外,由於生產工藝、成本等原因,也有部分廠家生產一孔兩音的半音階口琴。常見的有國產的24孔48音琴,日本產的17孔、22孔琴等。還有一類獨特的半音階口琴,類似複音琴有兩排孔,上面一排比下面一排高半音。一般認為,一孔四音的設計比較正規。比較知名的演奏家中尚無選用後面兩種琴的先例。

  布魯斯口琴

  這是歐美十分流行的一類口琴。由於最常見的型別具有十個孔的緣故,布魯斯口琴又叫十孔口琴。此類口琴一孔兩個音,多使用Ritcher調音方式——低音沒有4和6,卻又有兩個5。這樣的設計原本是考慮到民族音樂的需要同時可以演奏一些和絃而產生。但是壓音***Bending***技術的出現,使得原本缺失的音能夠演奏,同時也給布魯斯口琴增添了獨有的魅力,甚至可以說,這是布魯斯口琴之所以成為布魯斯口琴的原因。這恐怕是設計者當初萬萬沒有想到的。此類口琴的特色在於它的小巧和獨特的音色,是一種極為“人性化”的樂器。在布魯斯音樂中,此類口琴具有和吉他比肩的地位。除此之外,布魯斯口琴還很適合演奏一些具有民族風味的曲子。此類口琴學習的難度比複音也要大一些,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壓音技術的靈活運用需要長期的練習,同時布魯斯口琴獨特的樂理也需要花一些精力來學習。

  隨著布魯斯在歐美地區的流行,繼壓音技術之後又出現了超吸和超吹***Overdraw、Overblow,統稱Overbend***,這兩種技術可以在布魯斯口琴上獲得壓音無法得到的升、降半音。自此,通過Bend技術和Overbend技術的結合,演奏者可以在任意一個調式的布魯斯口琴上,都可以演奏出12個調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