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腹瀉怎麼辦

  小孩子很容易吃壞肚子,那麼兒童腹瀉的話應該怎麼處理呢?下邊來為父母支招

  腹瀉是小兒的常見病、多發病。輕者,大便次數增多,每日數次至十餘次,呈黃色或綠色,衡粗狀或蛋花湯樣,有酸臭,排便前有啼哭不安現象;重者,伴有發熱,精神不振,大便稀水樣,最多,伴脫水及全身中毒症狀。一旦發生小兒腹瀉,除了吃藥打針之外,適當的飲食調理,從某種意義上講,更具治療作用。飲食調理要根據中醫分型調劑食品,才能更好地配合藥物治療。

  中醫認為,小兒腹瀉可分為溼熱瀉、傷食瀉、虛寒瀉3種,溼熱瀉一般指腸道內感染類病症,表現為暴注下迫,傾瀉而出,其氣臭穢,並見發熱、口渴等。此時,飲食應忌乳食***包括牛奶及奶製品***、生冷瓜果、瓜子、果仁、巧克力及油膩之品,特別要禁食不易消化和不潔食物,蔬菜類也最好榨汁飲用,可食些稀粥,等疾病好轉再逐漸增食。

  傷食瀉,一般指飲食不節,暴飲暴食,過多食入不易消化之品引發表現為肚腹脹痛,痛則欲瀉後痛減,大便如蛋花,或豆渣,氣味酸腐,舌苔厚膩。此時,要禁食不易消化食物,如***jy135幼兒教育

  虛寒瀉,多因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再感受風寒所致,表現為大便溏薄,完谷不化,食後即瀉,便色白而不臭或有腥味,並伴食慾不佳,面色不華,精神倦怠,手腳欠溫等。調治之法為禁食生冷及難消化之物,粗硬食物也儘量小吃。各種寒性食物如冬瓜、西瓜、海味、鱉、龜等少吃為佳,即使平時腹瀉未發作,上述食物也最好不吃,以養胃氣。

  孩子腹瀉病癒,陽氣未復,馬上給予在量營養品,只會加重孩子脾氣負擔,影響期康復,因此應該儘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