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自駕遊攻略
高山青,澗水藍。來到嘉義,找尋歌中阿里山的姑娘與少年,體驗獨一無二的佳景與美食。我們一起來嘗一下這美食吧。
概述
嘉義位於臺灣西南部,西面臨海,東面臨山,自然景觀豐厚,凡是來到嘉義的遊客一定都會去阿里山,一探阿里山美如水的姑娘與少年,也一同欣賞阿里山的日出、雲海、鐵道、森林與櫻花等等的美景。嘉義地處平原地形,農產物產皆豐饒,很多臺灣重要的美食食材都源於此,欣賞美景之餘,也絕對不能錯過肉質鮮嫩多汁的「嘉義雞肉飯」、具有原住民特色的「竹筒飯」、順口回甘的「阿里山高山茶」和香濃酥脆的「手工蛋卷」。
歷史
嘉義縣地處嘉南平原,清代古名“諸羅”。在荷蘭人、鄭氏王朝來臺以前,大多是原住民,包括鄒族、平埔族中洪雅族。這些原住民,在血統上屬於“原始馬來人***Proto-Malay***”,語言與文化上屬於南島語系民族,擁有自己的語言以及自己的文化特徵。
清治時期,臺灣建置為一府三縣,***即諸羅縣、鳳山縣、臺灣縣***等縣,隸屬於福建省。因此乾隆帝為嘉許諸羅縣民的忠義,取“嘉其忠義”之意,賜名嘉義,1787年將“諸羅縣”改名為“嘉義縣”。
民族
鄒族為原住民九族中人數較少的一族,昔稱“曹族”,是取自日語發音,後經族人要求更回原住民發音的“鄒”,意味“我們這群人”,以異於他族。
鄒族分為南、北鄒族。鄒族發源地以玉山、阿里山一帶為主,因此與自然山林有著濃不可分的情感,族內許多口耳流傳下來的神話、歌謠,即是在闡釋其對山林的孺慕崇敬之情。鄒族十分驍勇善戰,身材高大魁梧,五官俊美挺拔,極具音樂天賦,個個能歌善舞。鄒族中極具敬老精神,男子負責狩獵、作戰,女子則學習農耕、家事;其編織染整的服飾與農獵工具,十分精巧,極具特色。但和其他族群相同,在面臨現代文明的多方衝擊下,鄒族傳統文化亦日漸式微,所幸在族人強烈的凝聚力與自覺下,仍保守不少舊有的習俗、規制,如傳統祭典的舉辦、頭目長老制的承繼、祠堂文物的儲存,處處彰顯其文化強韌的生命力。
旅遊季節
嘉義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溫以7月最高,1月最低,年平均溫度23.3℃,全年氣候溫和怡人。冬季為乾季;夏季西南風盛行,風力和緩,有雷雨,7-9月常有颱風侵襲,雨量頗豐,年平均雨量2000毫米左右。
最佳出遊時間
嘉義最佳旅遊時機是每年3月至6月、9月至11月。因為嘉義的7月至9月雨量頗大,常有颱風,所以建議錯開這三個月份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