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手禮要如何使用
網:2012年的春晚,有媒體評論:“真是沒文化啊,拱手禮都是平輩間的,怎麼能拱手就算是向長輩拜年了呢?”類似的說法,春晚晚上就出現在了網路上。春晚上朱軍動員向長輩行拱手禮,引來了許多網友的批評。對此民俗學者表示,按照傳統禮儀,拱手禮確實應該是適用於平輩間而不適用於對長輩。
“拱手禮”也許不適用於對長輩,但對待長輩也絕非全部是磕頭。古人禮儀煩瑣,僅一個“叩禮”就可以演繹出無數種叩法,所謂“三跪九叩”,恐怕連民俗專家也未必能演示出原來的真面目,何況是普普通通的百姓?而“叩禮”在喪事、喜事、皇宮禮儀、社交禮儀中均有不同表現,即便是真正的民俗專家、民俗學者,恐怕也未必能知曉全部。
“禮儀之邦”的古風禮節:拱手禮已經有兩三千年的歷史了,從西周起就開始在同輩人見面、交往時採用了。古人通過程式化的禮儀,以自謙的方式表達對他人的敬意。國人是講究以人和人之間的距離來表現出“敬”的,所以很多禮學專家都認為,拱手禮不僅是最體現中國人文精神的見面禮節,而且也是最恰當的一種交往禮儀。原因方便:隨時隨地都可以施禮;其次衛生:沒有身體的接觸,不存在交叉感染;三是不會失禮:不分先後不會有難堪;四是男女通用。我們說在春節聯歡晚會上,晚會只是一個娛樂場所,不管有無長輩,拱手致禮使用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當然嚴格的說是在有長輩的場的時候,給長輩施禮就不可以使用拱手禮。
拱手禮即肅拜,源於上古周禮。古時推手為揖,引手為肅。因軍人身披甲冑,不便跪拜,故用肅拜。
古代行拱手禮,身體和手都不動。現代行拱手禮,身體立正,兩臂如抱鼓伸出,雙手在胸前抱舉或疊合,自上而下,或內而外,有節奏的晃動。當對方拱手時,受禮者也應以同樣拱手錶示友好。
請注意:拱手禮忌諱在正式場合或隆重場合使用。
在我國,拱手致意通常用於以下場合:
每逢重大節日,如春節等,鄰居、朋友、同事見面時,常拱手為禮,以表祝願;為歡慶節日而召開的團拜會上,大家歡聚一堂,互相祝願,常以拱手致意。
婚禮、生日、慶功等喜慶場合,來賓也可以拱手致意的方式向當事人表示祝賀。
雙方告別,互道珍重時可用拱手禮;有時向對方表示歉意,也可用拱手錶示。
拱手致意時,往往與寒暄語同時進行,如:"恭喜、恭喜","久仰、久仰","請多多關照","節日快樂","後會有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