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望頸椎病人買什麼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肥厚增生以及頸部損傷等引起頸椎骨質增生,?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川芎白芷燉魚頭

  配方:川芎15克,白芷15克,鱅魚頭1個,生薑、蔥、鹽、料酒各適量。

  製法:將川芎、白芷分別切片,與洗淨的鱅魚土起放入鍋內,加姜、蔥、鹽、料酒、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後,改用文火燉熟。

  功效:祛風散寒,活血通絡。

  用法:佐餐食用,每日1次。

  二、炒蛇片

  配方:烏蛇1條。

  製法:將烏蛇去皮、內臟,洗淨,切成薄片。燒熱鍋,放入油,燒至油七成熱時,將蛇片倒入鍋內翻炒,至蛇片八成熟時,加鹽、黃酒、蔥段、薑片,繼續翻炒至熟透。

  功效:祛風散寒,除溼通絡。

  用法:佐餐食用。

  三、葛根煲豬脊骨

  配方:葛根30克,豬脊骨500克。

  製法:葛根去皮切片,豬脊骨切段,共放鍋內加清水適量煲湯。

  功效:益氣養陰,舒筋活絡。適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

  用法:飲湯食肉,常用有效。

  四、桑枝煲雞

  配方:老桑枝60克,母雞1只***約1000克***,食鹽少許。

  製法:將雞洗淨,切塊,與老桑枝同放鍋內,加適量水煲湯,調味。

  功效:補腎精,通經絡。適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

  用法:飲湯食雞肉。

  五、天麻燉魚頭

  配方:天麻10克,鮮鱅魚頭1個,生薑3片。

  製法:將天麻、鱅魚頭、生薑放燉盅內,加清水適量,隔水燉熟,調味即可。

  功效:補益肝腎,祛風通絡。適用於頸動脈型頸椎病。

  用法:佐餐食用,隔日1次,可常食。

  頸椎病的治療

  保守治療

  1、口服藥物治療:主要用於緩解疼痛、區域性消炎、放鬆肌肉治療,對於頸椎不穩等繼發的區域性軟組織勞損等療效較明確,但不能從根本上治療頸椎病。對於伴有四肢無力或麻木的患者來說,還可以使用神經營養藥物輔助康復,促進受壓神經的恢復。

  2、牽引法:通過牽引力和反牽引力之間的相互平衡,使頭頸部相對固定於生理曲線狀態,從而使頸椎曲線不正的現象逐漸改變,但其療效有限,僅適於輕症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牽引,防止區域性炎症、水腫加重。

  3、理療:理療法是物理療法的簡稱。就是應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種物理因子,如聲、光、電、熱、磁等作用於人體,以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但其作用也較微弱,不能從根本上治療。且經常理療易對面板產生燙傷。

  4、中醫療法博大精深,療效但與醫生的個人經驗有很大關係,需慎重選擇。

  手術治療

  對頸椎病診斷明確,神經根壓迫症狀嚴重,保守治療後症狀無明顯好轉者應採取手術治療,而對於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即主要表現為雙下肢走路無力、行走不穩等症狀的患者,則應儘早實行手術治療,以獲得良好的恢復效果,因這類患者的治療效果與神經壓迫時間長短有密切關係。而對於椎動脈和交感神經興奮型的患者,手術效果相對來說就不太確切。無論哪種型別的患者,均需要由主管醫生綜合考慮患者各方面情況,並與患者和家屬充分溝通後,才能選擇適宜的手術方式。

  主要手術方法有以下幾種:

  1、頸前路手術:即從脖子前方進行的手術,目前大部分頸前路手術都是微創技術,手術切口小,術後恢復快。手術主要切除突出變形的椎間盤,對於伴有骨贅增生者還要去除增生的骨贅,以及兩側鉤椎關節,以免殘留可能的致壓物。正常結構切除後的重建物多種多樣,大多使用鋼板和融合器來重建頸椎的高度和穩定性。不論何種內植物,主要作用是恢復頸椎正常的曲度,並將手術操作的幾節頸椎固定、融合在一起。近幾年還出現人工椎間盤置換,可以保留了頸椎節段間的運動功能,對合適的病人臨床療效也很好。

  2、頸後路手術:即從脖子後方進行的手術,適用於多節段頸椎病、伴椎管狹窄或後縱韌帶骨化者。後路手術主要通過切除全部或部分後方的椎板來達到間接減壓的目的,手術風險比前路要小,暴露簡單,對於頸椎本身生理曲度存在的患者來說療效較好。儘管後路手術對於頸椎正常生理結構的影響相對較小,但是也需要內植物來重建頸椎的穩定性。後路單開門椎管成形術等手術可以保留頸椎間的活動度,術後後凸畸形及鄰近節段退變等發生率較小,目前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頸椎病的預防

  1、糾正不良姿勢和習慣,避免高枕睡眠,不要偏頭聳肩、談話、看書時要正面注視。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2、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鍊,在工作空閒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後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從而有利於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3、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

  4、及早徹底治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防止其發展為頸椎病。

  5、勞動或走路時要避免外傷,避免急剎車時頭頸受傷,避免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