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硬筆書法作品

  《出師表》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的代表作,世人普遍認為該文淋漓盡致地體現了諸葛亮為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的精神。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欣賞:

  1

  2

  3

  4

  5

  《出師表》文體介紹:

  “表”是中國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特殊文體。是封建社會臣下對皇帝有所陳述、請求、建議時用的一種文體。在古代,臣子寫給君王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戰國時期統稱為“書”,如樂毅《報燕惠王書》、李斯《諫逐客書》,“書”是書信、意見書的總稱。到了漢代,這類文字被分為四個小類,即章、奏、表、議。

  劉勰在《文心雕龍·章表》裡說:“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可見,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達臣子對君主的忠誠和希望。統觀眾多表文,儘管具體內容不同,但都離不開抒情手法的運用,因此,“動之以情”也可以說是這種文體的一個基本特徵。此外,這種文體還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開頭要說“臣某言”,結尾常有“臣某常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之類的話。

  《出師表》相關爭議:

  經研究,較多史學者認為此文 ***後出師表***並非諸葛亮所寫,而是後人偽託諸葛亮之名所寫。***雖然大多數人仍認為此文確是諸葛亮所寫。***

  《後出師表》的作者史學界有爭議。不過較多歷史學家認為《後出師表》非諸葛亮所做,因為,諸葛亮寫的《出師表》***或稱《前出師表》***寫的十分懇切,在第一次北伐曹魏失敗後,諸葛亮自己也承擔起責任,自貶三級。然而《後出師表》的語氣寫的好像是為自己的戰爭失敗做狡辯的,說了很多理由,姑且不論對錯,它不符合諸葛亮的風格。諸葛亮是一個有擔當的人,不會說諸如“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這類逃避責任的話。這篇文章最有可能是晉朝人所作.當然這個人寫《後出師表》時,陳壽已經去世,因為陳壽的《三國志》裡都沒有提到《後出師表》,但提到了諸葛亮所做的《出師表》***或稱《前出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