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小楷書法欣賞_小楷書法《金剛經》欣賞
《金剛經》是早期大乘佛教經典,屬於《大般若經》的第九會,是宣說般若空義的代表作之一。《金剛經》古來依無著和世親的論釋為中心被理解,爾後由三論、天台、華嚴、法相、禪、真言等各宗的觀點加以理解和發展。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金剛經小楷書法欣賞,希望你們喜歡。
金剛經小楷書法欣賞
金剛經小楷書法欣賞1
金剛經小楷書法欣賞2
金剛經小楷書法欣賞3
金剛經小楷書法欣賞4
金剛經小楷書法欣賞5
金剛經成立背景
《般若經》的規模相當龐大,其確切數量迄今仍無法確定。從時間上看,《般若經》從《原始般若》而演進為《下品般若》、《中品般若》、《上品般若》;這不但是般若法門的開展過程,也可以表示初期大乘佛教的發展情形。玄奘所蒐集並編纂而成的《大般若經》,總共"十六會"。開頭五會是"根本般若",其餘歸為"雜般若"。根本五會中,第一會最詳,有十萬頌***漢譯四百卷,接近四百萬宇***;第二會二萬五千頌;第三會一萬八千頌;第四會一萬頌;第五會八千頌。
從《大般若經》來看,一般認為根本五會是由小本***略***發展為大本***詳***。以中國翻譯史看,首譯大乘經的支婁迦讖譯出三十品《道行般若經》***小品***,相當於五會中第四會;一百年後西晉譯的《放光般若經》、《光贊般若經》***大品***相當於五會中第二會;而初會到玄奘編纂《大般若經》時才有。此翻譯情況也可作為推斷它們先後次序的一種根據。"雜般若"中的《金剛經》位於第九會,分量最小,只三百頌。《金剛經》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故也被視為般若的略本。
金剛經成立時間
呂澄認為,即使《金剛經》漢譯較晚,但它產生應早。《金剛經》的形式比大、小品更接近九分教和十二分教及後來阿含形式。因經文起始敘述佛的修行生活常態,接近原始經典。連根本般若的"小品"也不這樣,故《金剛經》的般若形式早於"小品"。從體裁看,《金剛經》的問答方式接近十二分教的"方廣",其他般若經並不這樣顯著。又《金剛經》當機者只有須菩提,而"小品"的人物有舍利弗、彌勒甚至帝釋等,內容更蕪雜。說明最早出現的略本中,又以《金剛經》出現得更早。
印順法師認為,《金剛般若》的成立不可能像"原始大乘經"那樣早。《金剛般若》中代表早期的有:敘述佛在人間的平常生活,說"無相"而沒有說"空",倡導離相的菩薩行而又著重於"無我",這些都保持了早期佛教和"原始般若"的古風。讚歎持經、聽聞受持、書寫讀誦、為他人說的功德,層層的校量,又與《下品般若》相近。《金剛般若》的特重"無我",可能是為了適應誘導多說無我的傳統佛教。《金剛般若》雖有早期的成分,但並非早期整合。
《金剛般若》成立約在《中品般若》整合的時代:①全經與《中品般若》一樣有兩次囑累。②《金剛般若》提到的"大身",是《中品般若》菩薩證得法性所起的"大身",而非《下品般若》不退菩薩的"無漏身"。又經中說佛有五眼,菩薩莊嚴國土,都出於《中品般若》。③般若的菩薩行原本重於自行;而《金剛般若》與《中品般若》不退菩薩的重利他行相合。④《金剛般若》多有"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的三句式,這源於《中品般若》的二諦說。
金剛經小楷書法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