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飛經小楷書法作品

  《靈飛經》是唐代著名小楷之一,無名款。元袁桷,明董其昌皆以為唐鍾紹京書。《靈飛經》筆勢圓勁,字型精妙。後人初習小楷多以此為範本。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靈飛經中的小楷介紹

  《靈飛六甲經》是一卷道教的經,在明代晚期,發現,一卷唐代開元年間精寫本,它的字跡風格和磚塔銘一派非常相近,但毫鋒墨彩卻遠非石刻所能媲美。當時流入董其昌手,有他的題跋。

  海寧陳氏刻辦渤海藏真》叢帖,由董家借到,摹刻入石,兩家似有抵押手續。後來董氏又贖歸轉賣,鬧了許多往返糾紛。《渤海》摹刻全卷時,脫落了十二行,董氏贖回時,陳氏扣留了四十三行。從這種抽頁扣留的情況看,脫刻十二行也可能是初次抵押時被董氏扣留的,後來又合又分,現在只存陳氏所抽扣的四十三行,其餘部分已不知存佚了。《靈飛》本身的書法,在唐人寫經中,允推精品,試用敦煌所出那麼多的唐人寫經來比,夠得上《靈飛》那樣精美的,也並不太多。在清代科舉考試的標準,書法的優劣,幾乎與文章的優劣並重,所以它又成了文人士子學習小楷的極好範本。

  於是《渤海》初拓遂成稀有珍品。原石又因捶拓漸多,不斷泐損,隨著出現了種種翻刻本。《滋蕙堂帖》翻刻的筆畫光滑,又偽加趙孟頫跋,在清代中期曾成為翻本的首領,事實卻是翻本中的劣品,和《渤海》的原貌相離更遠。嘉慶中嘉善謝恭銘得到陳氏抽扣的四十三行,刻入《望雲樓帖》刻法比《渤海》不同。不但注意筆畫起落處的頓挫,且比《渤海》本略肥。凡是看過敦煌寫經的人都容易感覺《望雲》可能比較"逼真"而《渤海》可能有所“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