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家長的教養方式

  孩子的教育沒有一定怎樣的規矩,這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耐心和細心,有哪些?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權威型

  對孩子高要求、高反應。一種具有控制性但又比較靈活的教養方式。

  這種型別的父母會對孩子提出明確的、合理的要求,並且會謹慎地說明要求孩子遵守的理由。會為孩子設立一定的行為目標,對孩子不合理的行為做出適當的限制,並督促孩子努力達到目標。

  同時,他們並不缺乏應有的溫情,能主動關愛孩子,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述說,能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能夠接納孩子的觀點,會徵求孩子的意見。孩子在權威型父母合理、民主的教養之下,會慢慢養成自信、獨立、合作、積極樂觀、善於交流等良好的人格品質。

  “權威”二字是翻譯過來的,它並不完全等同於我們漢語中的“權威”的含義。漢語的“權威”一詞,往往與“威嚴”“權力”“服從”聯絡在一起。這裡的“權威型”更像我們所理解的“良師益友”。

  :獨裁型

  對孩子高要求、低反應。一種限制性非常強的教養方式。

  這類父母會提出很多規則,期望孩子能夠嚴格遵守。他們很少向孩子解釋遵從這些規則的必要性,而是依靠懲罰和強制性策略迫使兒童順從。他們不能接受孩子的反饋,對孩子缺少熱情和尊重,不能敏感覺察到孩子的不同觀點,而是希望孩子一味地聽他們的話,並服從他們的權威。

  父母專制型的教養方式將導致兒童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做事優柔寡斷,學習上缺少靈活性,心理上產生抑鬱和焦慮,自卑、退縮等不良的人格品質。

  我們這一代人不少是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當代大學生裡出現心理問題的也有不少出自這類家庭。記得在中科院心理所學習時,分析神經症的案例裡,幾乎都有相似的一條:童年時期父母過於嚴厲。高壓之下情緒易出問題。

  :溺愛型

  對孩子低要求、高反應。即我們說的溺愛型的教養方式。

  這類父母儘自己最大的可能滿足孩子的要求,但他們很少對孩子提要求,不會密切監控孩子的行為。他們對孩子有求心應,孩子得到太容易,也就不懂得珍惜。溺愛下的孩子會形成依賴、任性、衝動、幼稚、沒有恆心、不能吃苦、不能體諒別人等不良的人格品質。

  這也是今天獨生子女的家庭比較容易出現的,最後自食惡果的還是家長。

  :忽略型

  對孩子低要求、低反應。也稱忽視型的教養方式。

  這類父母或者會拒絕孩子的要求,或者會由於過度關注自己的事情而對孩子投入極少的時間和精力。他們不會對孩子提出什麼要求和行為標準,對孩子缺少教育。在感情上也表現得比較冷漠,對孩子的需要不予理睬或者不敏感。

  這是最不成功的教養方式。在這種教養型別下成長的孩子,自控能力差,對生活會採取消極的態度。容易表現出較高的攻擊性、易於發怒等問題,常發展為行為失調,課堂表現非常差。更為嚴重的是,這些孩子有可能成為充滿敵意、自私、叛逆的青少年,他們缺少遠大的目標,易出現如酗酒、逃學等反社會行為,甚至多種犯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