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乾淨家務的小訣竅有哪些

  很多人家中可能都是會有些亂,因為這就是缺乏收拾整理的表現了,那麼該怎麼去整理乾淨家務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整理乾淨家務的小訣竅,希望能幫到你。

  整理乾淨家務的小訣竅

  1 分類

  收納的目的是讓物品時時刻刻都在最方便使用的狀態,而不是讓他們整齊漂亮的擺放在一起睡大覺。因此,同時使用的物品放在一起收納不但使用起來很便利,而且方便養成將物品使用後立即收起來的好習慣,還可以讓其他家人也一目瞭然,用不著事無鉅細凡事都來問你要。

  比如早上可能是很多人一天中最忙的時刻。日本主婦常常把早上需要用的食材放在一個容器裡儲存在冰箱,這樣早上用的時候一伸手就能把幾樣東西同時搬到餐桌上。比如果醬、牛油、花生醬等和麵包一起吃的東西集中放在一個小筐裡,納豆、海苔和梅乾等和米飯醬湯一起吃的東西等放在另一個小筐裡;沏茶用的茶壺、茶杯、茶葉等平時都收納在一個托盤裡,來客人的時候能夠從容、快捷的準備好。把所有的物品都這樣分類以後,無論是拿出還是收起都很省事。

  用不著花很多錢去買專用的收納用品,有些身邊就有的材料比如精美的硬點心盒等就是將物品分類和收納的好助手。在抽屜裡用點心盒將物品分類整理收納,會更加一目瞭然。藥類和速溶飲料等可以將盒子上部剪開,無須開啟盒子就能伸手拿出。

  2 收納

  頻繁使用的物品要放在視線容易達到以及容易拿到的地方。比如一個很深的收納櫃,把常用的東西放在前面,不常用的東西放在後面,比較重的東西放在不用彎腰就能拿起的地方減輕身體負擔,細長的東西放在盒子裡方便收納。當收納的地方高度有餘的時候,可以考慮將場所分成上下兩段使用。試著利用S字的鉤子以及各種掛鉤和伸縮棒,把死角變成收納的寶地。

  3 不增加

  越來越多的物品會讓我們的生活場所越來越小。在寸土寸金大大城市,如果你用昂貴的房價來計算一下,就會驚訝的發現收納場所會吃掉我們很多錢。為了避免東西不斷增多,大概要一年一次重新審視家裡的物品,按照“使用”還是“不使用”的原則分類,而不是“要”與“不要”分類。一年中一次都沒有使用過的物品要考慮將其處理,讓它們去其他地方發揮真正的價值。書和CD等如果超過了收納的容量也要考慮削減數量。實在猶豫不決的時候,可以把待處理物品統一放在一個地方,給自己規定“到幾月幾日之前作決定”,敦促自己儘快清理。

  玄關收納的9種方法

  1、抽屜櫃

  通道型玄關如果空間大,可以兩側都規劃櫃體,一側中間鏤空配置平臺,形塑層次景深,然後櫃體可以下方為抽屜櫃擺放鑰匙、便鞋等,上方為開門櫃收納外出鞋等,滿足不同物品收納需求。

  2、懸空櫃

  擔心玄關陳設櫃子後顯得量體過大,可以底部懸空、中間鑲嵌平臺,營造視覺輕盈感,當有親友客人造訪時,下方也可當成暫時的鞋子陳列處,維持通道淨空。至於內部收納機制,配置能自行調整高度的抽換式層板,便能夠依據鞋子或物品高度,進行有效收納,不會浪費櫃體空間。

  3、伸縮層板

  如果玄關空間寬敞,配置的櫃體桶深較長,為了提高收納效益以及拿取擺放方便,不妨部分層板賦予抽拉盤設計,只要簡單一拉出,較後方區域可以再多擺一雙鞋。

  4、端景櫃

  為了營造居家視野開展性,不想陳設大面積櫃身量體,則可以陳設半腰高階景櫃,平臺當成藝品或裝飾展示,櫃內則簡單提供鞋子收納,適合家庭成員較少的住家。

  5、雙門櫃

  有時候櫃體頂天立地尺寸較長,如果只有單一片門板,開關時會覺得費力厚重,因此可以改為上下各陳設門板,然後透過雙門櫃的設計,將櫃體依收納物件或是家庭成員劃分成不同區域,想拿取什麼就開啟那個門板即可。

  6、雙層鞋櫃

  如果櫃體桶深較長,除了設計抽拉層板,預算充足的話可採用雙層式的鞋櫃設計。這樣的方便性在於櫃體配置成前後兩層,大幅提升收納效益,然後後方整幅寬的收納層板,可以用來擺放較不常使用的物品,如果想拿取物品,因為前側層板只有一半寬度,沿著軌道能夠左右輕便挪移,所以絲毫不受阻礙。

  7、上下櫃

  為了形塑玄關不同表情,櫃體可以做些造型變化,像是規劃上下櫃。其中,下櫃有抽屜擺放鑰匙、零錢等小物,也有層板陳列外出鞋;平臺用來展示裝飾或盆栽,增添生活情趣;還能修飾樑體的上櫃,則可收納不常使用或者不想讓小孩碰觸的物品。

  8、斜板鞋櫃

  玄關兩側空間深度不夠時,可以將設計巧思轉移到櫃體內部,把水平層板改為斜板,因為手不用伸得特別進去,所以適合用在收納室內拖鞋的下櫃,拿取或收放都更加便捷。

  9、衣帽櫃

  希望玄關有更多重收納機能的屋主,除了鞋櫃與雜物櫃之外,可以規劃衣帽櫃,讓造訪客人有地方懸掛外套衣帽,屋主也能夠在此擺放幾件外出風衣或外套,不必老是多跑一趟更衣室。

  鞋櫃收納5大原則

  1、鞋櫃深度以35~40公分為主

  男女鞋的大小不同,但一般來說,鞋子依人體工學設計,尺寸不會超過30公分,當然除了超大與小孩的鞋以外,因此鞋櫃內的深度一般為35~40公分,讓大鞋子也能放得剛好,不會突出層板,顯得突兀。

  如果要考慮將鞋盒放到鞋櫃中,則需要38~40公分的深度,在規劃及製作鞋櫃前,記得先測量好自己與家人的鞋盒尺寸做為依據。如果還要在鞋櫃內擺放高爾夫球球具、吸塵器等物品,深度則必須在40公分以上才敷使用。

  2、層板間距密方便依鞋高彈性運用

  鞋櫃高度通常設定在15公分左右,但為了因應男女鞋有高低的落差,建議在設計時,兩旁螺帽間的距離可以密一點,讓層板可依照鞋子高度調整間距,擺放時可將男女鞋分層放置,例如低跟的平底鞋或童鞋可放在12公分高的那層,高跟鞋則放在18公分高的那層,一般便鞋則放在15公分高的那層,這樣的彈性運用不但能提升鞋櫃的使用效能,也能因應未來會添購不同鞋款的可能性。

  3、千萬不要出現「半雙」的空間

  鞋櫃內鞋子的置放方式有直插、置平、斜擺等方式,不同方式會使櫃內的深度與高度有所改變,而在鞋櫃的長度上,以一層要能放2~3雙鞋為主,千萬不要出現只能放半雙***也就是一隻鞋***的空間,這樣的設計是最糟糕的設計。

  4、斜板加橫桿適合高跟鞋愛好者

  高跟鞋多的人,鞋櫃內可以斜板加上不鏽鋼桿勾著擺放,優點是能一目瞭然鞋子的樣式,容易挑選要穿的鞋子,但缺點則是佔空間,放的數量會變少,在決定設計方式前,務必考量清楚。

  5、高度要比鞋子再高一點才好拿

  鞋子的平均高度通常不超過15公分,因此平均一層的收納高度以不超過20公分,大約多一個拳頭的空間,最適合收與拿的動作。高度的規劃尺寸也必須要考量手的使用空間,因此高度設計不宜只以鞋子的高度為主,以為這樣可以放更多,但其實並不符合拿取時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