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反相機鏡頭怎麼選最好

  選擇鏡頭,絕對是所有單反使用者買回相機後的一大難題。選擇了品牌,縮小了鏡頭的選擇範圍,但仍然有不少問題待解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單反相機鏡頭知識,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單反鏡頭分類

  單鏡頭反光的取景方式根本上就意味著專業定位,這也必定了數碼單反相機的專業道路,即使是面向通常使用者和發熱友地產品也擁有大量過人之處。

  第一種是廣角鏡頭。傳統意義上的廣角鏡頭是指的焦距在35mm以下的鏡頭,比如28mm、24mm甚至是16mm的鏡頭。一般來說,24mm以下的鏡頭都稱為超廣角鏡頭了。但是,因為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數碼單反都不是全幅的數碼單反,鏡頭的焦距要乘以1.5或者1.6,所以,對於這類單反來說,16mm的才能算超廣角鏡頭。

  第二種就是標準鏡頭。一般來說,焦距是50mm或者85mm。50mm的鏡頭視角跟人眼最接近,因此被稱為“標頭”。但也只能因為如此,想用好標頭很難,因為它不像超廣角或者微距鏡頭那樣,能拍出人眼無法感受到的畫面。85mm的鏡頭則一般是人像鏡頭。

  第三種就是中長焦鏡頭,一般是100mm或者135mm。其中100mm的鏡頭一般是微距鏡頭,135mm的鏡頭也是人像鏡頭,只不過側重於半身人像,而85mm更側重於全身的人像。

  焦距在200mm以上的就是我們所說的長焦鏡頭了。其實這個焦段的鏡頭用處挺廣的,可以拍攝風景、人像,或者是生態攝影***比如拍攝鳥類等等,尤其是300mm甚至400mm以上的鏡頭***。但是,這類鏡頭通常都又大又沉,而且缺少防抖的幫助,使用起來的限制還是很多的,所以實際上使用到的機會並不是特別多。

  鏡頭的引數

  鏡頭焦距

  焦距,是光學系統中衡量光的聚集或發散的度量方式,指平行光從透鏡的光心到光聚集之焦點的距離。亦是照相機中,從鏡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離。具有短焦距的光學系統比長焦距的光學系統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簡單的說焦距是焦點到面鏡的頂點之間的距離。

  鏡頭規格

  鏡頭焦距分類較常見的有:8mm,15mm,24mm,28mm,35mm,50mm,85mm,105mm,135mm,200mm,400mm,600mm,1200mm等,還有長達2500mm超長焦望遠鏡頭。

  單反相機鏡頭的選擇建議

  從鏡片數量衡量

  定焦鏡頭被公認質素好,也許就證明了簡單即美的道理。由於可以變焦,鏡片增加也是無可厚非的。不過越多鏡片也越容易帶來一些問題,比如色差——由於內部的折射次數增加,光波散射偏離光軸的機會越高,令高反差時出現紫邊的情況越容易出現。此外,銳度也會因為經過多重鏡片而不斷打折扣。所以要追求畫質,定焦鏡頭是首選。

  從鏡片質素衡量

  不過鏡片太多會影響畫質,也不是絕對正確的說法。鏡片質素,本身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慮條件。高階變焦鏡頭會使用高質素鏡片如螢石、超低色散鏡片及奈米鍍膜等方法去改善透光及折射表現,就算鏡片數量多,也可以保持畫質。

  收縮光圈後的表現

  光圈大小也會影響鏡頭表現。通常收小光圈,銳度都會有所提升,眩光問題也能夠減少。一般收小兩級光圈,已達到最佳的線數,憑肉眼未必分得出是來自定焦還是變焦鏡頭。其實一般標準變焦鏡頭也不是很差,不過由於成本考慮,鏡片質素及修正功夫不能與高階鏡頭相比,要儘量收縮光圈才能達到較佳畫質,所以常被資深使用者看扁。所以說若為畫質選擇定焦還是變焦,不如說是選擇高階變焦還是一般變焦鏡頭更值得討論,畢竟定焦鏡頭本身已經提供了一定質素保證。

  無可避免的浮動光圈

  為兼顧體積,天涯鏡難以做到恆定光圈。做一個簡單算術,將焦段除光圈值就能得到光圈直徑。如 300/5.6,光圈直徑為53.6mm,以鏡身直徑83mm當然容得下。但如果是300/3.5,那光圈直徑就起碼要有85.7mm,超出鏡身直徑。所以為了縮減體積,只好在光圈上作出妥協。從這點可知,為何恆定變焦鏡體積大且較重,價錢更是差天共地。

  適合戶外多變環境

  天涯鏡由於長焦段時光圈偏小,在弱光環境拍攝會比較困難。至於成像質素,由於鏡片較多及經過多重摺射,成像銳度及色散表現,基本上都比定焦和低倍變焦鏡頭遜色。不過廠商為顧及到畫質,天涯鏡的鏡組內都會有較多高質素鏡片。

  10個常見的相機鏡頭術語

  桶狀變形***Barrel Distortion***

  亦可稱為負變形***Negative distortion***,這是一種成像缺陷。桶狀變形的影像像點會隨著與中心點距離之增大而移位。令影像中的“直線”中段向外彎曲,兩端則向中心彎曲變成“曲線”。所以,方形物體的影像會變成四角向內收縮,邊線中段則向外凸出,好像一個木桶,因此被稱為桶狀變形。

  通常,隨著鏡頭視角的擴大***亦即焦距的縮短***,桶狀變形會變得愈來愈嚴重。具體點說,廣角鏡頭所拍得的影像,便最常出現桶狀變形現像。下圖是一幅以24mm廣角鏡頭拍攝的照片,明顯地照片的邊緣位置向內彎曲了。

  而且,如果用魚眼鏡頭拍攝,影像更會變成圓形。

  雖然桶狀變形是種成像缺陷,但若果使用洽當,卻可以拍出很特別的照片。視乎的,是攝影者的創意及運用鏡頭的經驗!

  色差現象***Chromatic Aberration***

  相機鏡頭是用白光來形成影像的,而白光則是由各種不同波長的可見光組合而成。雖然同是電磁波,不過不同波長***顏色***的可見光在穿過玻璃時會有不同的速度,因此亦有所謂不同的折射率。利用這個原理,我們只要利用菱鏡便可將白光分解成不同顏色***波長***的光線。

  相機鏡頭由玻璃構成,利用折射原理將可見光聚焦而成為影像。光線穿過鏡頭後,有機會出現類似菱鏡的效果,不同波長的光線不能在同一焦點上聚焦,在影像上形成色散,即是所謂的紫邊現像。大家可以透過下圖瞭解鏡頭的色差如何在影像中央及邊緣形成色散現像。

  理論上色散在影像中央及邊緣都可以發生,不過由於邊緣的光程較長,因此色散也就特別明顯。由於短波長的折射率較高,因此紫色對色差也特別敏感。由色差而形成的紫邊,通常可以在畫面邊緣看到,而由於紫色折射得較多,所以紫邊一般都是由內向外擴散。此外,遠攝鏡頭的光程長,色散的現像也就特別容易看到。

  為解決色差問題,鏡頭廠商就想盡辦法從鏡片的構造入手,包括採用不同折射、散射特性之鏡片組合。佳能早就成功以人工螢石晶體***CaF2***的低色散特性大大減少鏡頭色差,其於1969年推出首支採用螢石鏡片的超遠攝鏡頭FL-F300mm f/5.6。時至今日,螢石鏡片及UD超低色散鏡片已廣泛採用在佳能高質素EF鏡頭內。兩片UD鏡片相等於一片螢石鏡片的減色差效果,而一片超級UD鏡片則可提供相等於一片螢石鏡片的效能。

  像場彎曲***Curve of field***

  CCD/CMOS是一個平面,但鏡頭投射的像場卻是略曲的.

  這是略為誇張化的像場彎曲,由於光軸的距離一致,實際上兩邊物件的對焦點會比中心略前,所以收縮光圈加長景深,可以改善情況。

  假設鏡頭前有三個物件,位置保持在一個平面上,鏡頭以中間的物件對焦。此時,兩旁的物件與鏡頭的距離其實比中間距離略遠,到達相機內的平面時,便會在平面略前部份焦聚,使得中心兩旁的物件顯得模糊。

  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將光圈收縮,增加景深,令鏡片周邊的影像也進入對焦範圍。光學設計上,也可用特殊鏡片修正令曲率降低。

  衍射現象***Diffraction***

  當光線通過一些窄蓬或小孔時,物體邊緣會出現光波分散的現象,這種光學現象便稱為“衍射”。

  從攝影的角度來說,當光圈太小時衍射現象便會出現,令影像邊綠位置變得鬆散。這是一種光波的基本特性,與鏡片的光學質素無關。

  而且,衍射也會導致數碼相機出現紫邊現象。

  眩光***Flare***

  亦稱為“鬼影”,是在相機和其他光學儀器內,由於鏡片表面、鏡筒內壁或機械零件表面反射而產生的非成像光線。

  射入CCD***或傳統相機的菲林***的眩光會令影像全部或區域性亮度增加、反差度降低而產生灰霧,使畫面變得平淡而欠缺質感。有時更會發生二次或多次反射,使影像變得更加模糊。

  值得注意的是,當在背光的環境下拍攝時,由於有很大部分的光線會直接射進鏡頭內,眩光的影響將更為顯著。

  焦距***Focal Length***

  簡單點來看,數碼相機鏡頭的成像原理等同一片凸透鏡,將自景物反射出來的光線聚焦在感光元件***焦平面***上成為一個清晰的畫面。不同曲率的凸透鏡,能夠將光線聚焦在不同距離後的焦平面上,而且曲率愈高的凸透鏡,聚焦時所需要的距離也愈短。為統一起建,在物理學原理上,凸透鏡的曲率便以透鏡將自無限遠投射過來的光線聚焦到焦平面時,透鏡與焦平面之間的距離來計算,這個距離便稱為焦距。焦距愈長,曲率便愈低;焦距愈短,曲率便愈高。

  數碼相機的鏡頭等同凸透鏡,而且鏡頭在變焦時更相當於改變凸透鏡的曲率,因此變焦鏡頭的實際焦距多數以一個範圍來表示,例如24-105mm。利用不同焦距的鏡頭,攝影師可以營造出不同透視感、不同景深的照片。焦距愈長的鏡頭,拍攝出來的照片帶有較大壓迫感,景深也愈淺。相反,焦距愈短的鏡頭,拍攝出來的照片透視感愈強烈,景深也愈深。

  焦距變換比率***Focal Length Ratio***

  目前大多數單反相機採用APS-C畫幅的感測器,由於其影像面積小於菲林的影像面積***即小於35mm***,所以當同一鏡頭安裝於APS-C數碼單反後就會因為視角變小而變成更長的焦距鏡頭,令原來的鏡頭焦距和視角數值也失去了本身的意義。因此,相機生產商便通過“焦距變換比率”來讓用家可以瞭解鏡頭的實際視角與等效焦距。

  焦距變換比率可以由CCD面積與菲林面積的比例來進行計算。舉例說,與35mm菲林的成像面積比較起來,當CCD的成像面積是8.45.6mm時,其邊長僅相當於35mm菲林的1/4。因此,50mm焦距的鏡頭,當安裝上去就會變為200mm的長焦鏡頭。

  最佳光圈值***Optimum Aperture***

  指鏡頭在正確對焦的CCD***或菲林***平面上能產生最清晰影像的光圈值。以大多數優質鏡頭而言,最佳光圈值是將其最大光圈值縮小一至二級。舉例說,當用一支最大光圈值為f/2.8的鏡頭進行拍攝時,得出的影像質素應以f/4.0或f/5.6光圈為最佳。

  理論上光圈孔徑愈大影像質素會愈好,但由於像差會隨著孔徑的增大而急劇增加,使影像質素變差。另外,光圈太小則會產生衍射現象***在數碼攝影中,小光圈更會增加曝光時間,使影像出現噪聲現象***令影像像質降低。因此,最佳光圈值便是避免以上兩種現像出現的平衡點,亦即最大光圈值低一至兩級。

  球面像差***Spherical aberration***

  用來聚焦的鏡片構造最簡單的就是球面鏡,球面鏡的意思即鏡片的彎曲率呈圓形,可以理解為一個正圓球體的其中一個部分,因此就稱為球面鏡。實際上,球面鏡不能將所有光線聚焦在同一點,透過鏡片邊緣進入的光線會偏離焦點形成像差。尤其在大光圈的時候,有較多光線可以通過鏡片。最明顯就是一些光點會虛化成一團光,這是由於邊緣位置進入的光線與中心聚焦的偏差較大所致。

  要改善這種問題,可以將光圈收縮。而鏡頭設計上亦可以利用特別的凹、凸透鏡組合修正折射角度。現代鏡頭則愛用非球面鏡來修正這種問題,尤其是對於恆定大光圈的鏡頭,鏡片直徑大、球面像差也越明顯,所以有些高階鏡頭可能有多達三片非球面鏡。

  非球面鏡利用鏡片邊緣曲率與中央部份曲率的差異,將聚焦於前方的光線移後到正確的對焦點,令成像更加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