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黃壽山石鑑別真假的竅門有哪些

  現在很多收藏家將目標轉移到了收藏壽山石的品種了,尤其是田黃壽山石最受歡迎了,那麼在收藏時怎麼鑑別真假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田黃壽山石鑑別真假的竅門,希望能幫到你。

  田黃壽山石鑑別真假的竅門

  ***1***形狀 根據田黃石的地質形成和演變歷史,一般的田黃石都保持其天然的形狀,即鵝卵形狀,但在上板坑頭附近出產的田黃石,有時也有稜角,這是因為這裡接近溪流的源頭,田黃石缺少滾動、磨練的機會。此外,還有少部分田黃石,在埋藏地下的過程中,因地殼運動,石身裂碎,分成幾瓣,形成稜角,雖然經過泥土的長期滋養,但斷面的稜角並未被磨平,因此有時石農在挖掘發現這種斷裂性田黃石時,通常還會繼續在附近尋找它的“另一半”。

  ***2***石皮 除了少數田黃石外表無石皮外,一般情況下,田黃石外表都有皮層包裹,因此有無石皮是鑑定田黃石的一個重要依據。

  田黃石的皮層,或極稀薄、或稍厚密,石皮顏色主要有黑、黃、白、綠,皮層有單層、雙層和三層,皮質比其它掘性壽山石的石皮質地要細結柔嫩,用刀輕刮,刀感流暢而微沉,粉粒細膩均勻。

  一般情況下,單層皮的田黃石顏色有黃、白、黑、綠,色澤有濃有淡,分佈有的整體統一,有的兩面不同,還有的呈塊狀組合,質地也有優劣之分。皮色純如牙黃者,質地極為純優,稱為黃金黃田黃石;黃而灰綠者,質微硬結,色澤偏黝;黑而微綠,皮清一色者,也屬優質;皮色灰白淺淡的色澤多深沉偏黝;黑中夾有小塊黃綠或小塊灰白的,紋路粗雜,通靈度差,多為硬田黃或雜田石。有的單層皮田黃石,一面為白皮,另一面卻是黑皮,即一面為銀裹金,另一面為烏鴉皮。

  雙層皮的田黃石,有的是烏鴉皮內又有一層薄黃皮,有的是烏鴉皮內又有一層半透明的白皮。這兩種雙層皮的田黃石,大部分屬枇杷黃田黃石,外層皮質細膩,內層皮厚薄分佈均勻,肌質純佳,甚至凝靈如凍。

  由於田黃石有一定的遷移性,再加上田土砂層酸鹼度的變化,所以,有時還可見到三層皮田黃石。或烏鴉皮在外、黃皮居中、白皮居內;或黃皮在外、黑皮居中、黃皮在內。含多層石皮的田黃石,皮雖不透明,難以察看,但往往肌理色質極佳。

  通常情況下,除部分三層皮的田黃石外,一般的田黃石,在燈光下都有良好的通透性,可以洞察其內在的肌理色質。

  ***3***色相 要辨識田黃石的本色,不能在燈光下觀察,而要在太陽光下觀察。善於鑑別田黃的行家,通常以色調的濃淡來形容田黃的“熟”“老”與否,藉以推測田黃在地下沉睡的長短。田黃石色澤鮮而不俗,穩而不濁,不浮不沉,其最大的特點是毫無“火氣”,並且以黃色為主。無論紅田、黑田、白田,都有一層“帝王之氣”,帶有黃味,但不同的田黃石所含的主要色素及色彩純度、濃度和肌質的通靈度是不盡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塊田黃石,其內外色澤也不是一成不變。除白田黃石以外,大都是外濃而內漸黃淡,尤其是大而寬厚的田黃石,內外一色的極少,只有形狀薄、體積小的,方能內外接近一色。

  通常人們所說的銀裹金田黃,其實有兩種型別。一種是介於白田黃石和黃田黃石之間,外具白田黃石肌質,內心近似黃金黃田黃石之質。白田黃石多數帶有黃心。黃心多的,即屬銀裹金。另一種是白皮田黃石。還有一種“金裹銀”田黃石,極為罕見。

  ***4***肌理 田黃石的肌理基本上都隱有密如織網的細蘿蔔紋,而且疏密有致、條理不亂,如新出蘿蔔去皮,像鮮產橙柑剖瓤。田黃石的肌質愈細膩、色澤愈淺、愈透明,其蘿蔔紋就愈明顯,所以白田石的蘿蔔紋,往往最為好看。也有一種田黃石,蘿蔔紋極隱、極細、極不顯眼,色質也很純優,是最凝靈的田黃石之一。

  ***5***格裂形態 壽山界古有“無格不成田”的說法,這是因為大部分田黃石或多或少都帶有裂格。但裂格不是田黃石獨有,只是田黃的裂格,其顏色和形狀與眾不同。 田黃石的裂格,有明格和暗格。明格多呈現於表層,多呈交叉狀,如龜裂紋。坑頭田黃石、碓下田黃石等居多。格線挺直而利落的,坑頭田黃石等最常見。暗格則較多深藏於田黃石的肌理內。格粗大而深長的,石性多軟,如白田黃石、上阪田黃石等。格紋若斷若續、蜿蜒而長的田黃石,質較鬆嫩,時見之於上阪。格斜淺而短小的,質凝而嫩,中阪的居多,同時在上阪和下阪品質好的田黃石中,也較常見。田裡挖掘的田黃石類的紅格,也稱“紅筋”,多呈褐黃或赭黃色。無皮的田黃石紅格濃重。黑皮田黃石與白皮田黃石還常見其皮隨格侵入,以致雕制時難以掩飾。

  ***6***手感 田黃石的另一重要特徵是質地溫潤、細膩、凝嫩。各色田黃石,即使是白田黃石或黑田黃石,在光線透照下,石心皆泛黃紅之光,寶氣燦爛,雖寒冬臘月,也感溫存有情,入手可親。田黃石在握,手感脂潤,常年不上油,亦不燥不變,一經摩挲更覺油光欲滴。

  如何收藏保養壽山石

  ***一***壽山石質地細膩,脂潤柔軟,經過雕琢加工之後,外表光滑明亮,色彩斑斕,紋理自然,既屬名貴彩石,又是珍貴藝術品,可供觀賞,亦宜收藏。壽山石最忌乾燥高溫,應避免陽光暴晒和高溫環境,新採礦石不可長期置

  ***二***放山野或室外,要及時存放於地窖或陰溼之處,時常淋冷水以保潤澤。開料時謹防熱燥迸裂,以水鋸、溼磨為上,製成原坯後,分別品種、檔次和塊度,放置木盤中,放陰溼處儲存,若高檔石料,最好浸入盛滿植物油的瓷盤裡,如塊度較大,亦可將石坯沾油後用透明紙裹,放置陰溫處。經過雕刻加工成品的壽山石雕適宜室內陳列,如石表灰塵,汙物汙染,只要用細軟綢布輕輕擦抹,即可恢復光彩,切忌用金屬或其他硬物修刮,以免破壞明亮光滑的表層,壽山石印章與小掛件,最好經常摩娑撫玩,油漬在人的體溫作用下附著並沁入石中,久而久之,石質則更有靈性,古意盎然,對暫時收藏起的作品,最好放置錦盒中,薄抹白茶油,石表吸透油質,不讓乾燥,以養其性,反覆如此,石質更加溫潤瑩澈。

  從總體上說,壽山石宜用油保養,但不是每個石種都適宜,比如芙蓉石潔白細嫩,久沾油漬則變灰暗,失去光彩,所以應忌與油觸染,必先淨手或戴白手套,人們常說芙蓉石天生麗質,何需"塗脂抹粉,喬裝打?淨手撫玩,即有梁園雪與貴妃膚之美感,所以要根據不同的石質而區別保養的方法。

  ***三***田坑石石性穩定,溫潤可愛,無須過多抹油,只要時常摩娑把玩。水坑石冰心潔質,精細磨光後,把玩在手晶瑩通靈,也不必油養。山坑石中的高山石,質細而通靈,石色豐富,鮮豔多彩,但質地較鬆,表面容易變得枯燥,甚至出現裂紋,色澤也變得黝暗無光,如果經常為其上油保養,則流光溢彩,容光煥發。高山石抹油後宜陳列於玻璃櫃中,以免灰塵沾染,如櫃中有聚光燈,應在其中放置小杯的水,以保持溼度,防止高溫乾裂石頭。

  白色的太極石上油久了會變成肉色質地,顯得更加成熟,行家謂之"沒火氣"。都成坑石與旗降石因堅實質穩定,不必油養,多以上蠟保護。壽山石中普通的石料,如柳坪石,老嶺石,焓紅石,峨嵋石等,石質不透明,產品磨光後進行加熱打蠟處理,不用上油,如沾灰塵,不宜水洗,用軟布擦抹,越擦越亮。

  ***四***進行油養之前,應先用細軟的絨布或軟刷,輕輕消除石雕表面的灰塵,千萬不可用硬物刮除,否則易傷及石材表面,接著再用乾淨毛筆或脫脂棉沾白茶油,均勻塗在石雕的各部位,即可使雕件益增光潤。值得注意的是,油養時採用白茶油是最理想的,花生油、沙拉油,芝麻油皆會使石色泛黃,所以不宜採用。此外,動物性油脂與化學合成油脂也不適用於壽山石的油養,不但不能產生養石的功效,長期使用還可能嚴重破壞石質, 所以請務必謹慎。

  田黃的分類情況

  田黃按皮色主要分為黃皮田黃,銀裹金田黃,金裹銀田黃,烏鴉皮田黃等。黃皮田黃按不同皮色又可以油黃皮田黃,土黃皮田黃,金黃皮田黃等等,烏鴉皮田黃又可分烏鴉皮田黃,蛤蟆皮田黃等

  按田黃石皮厚薄可以分為厚皮田黃,正常厚度,薄皮田黃,無皮田黃等等

  按田黃內部色彩可以分成白田,桂花黃田黃,雞油黃田黃,枇杷黃田黃,黃金黃田黃,桔黃田黃,橘紅田黃,紅田,綠田,灰田,黑田等等。

  按質地可以分成,田黃,田黃凍,田黃晶。

  按產地可以分成上阪田黃,中阪田黃,下阪田黃,溪產田黃***錐下阪田黃和其他溪阪,上阪,中阪,下阪產地壽山溪溪底下挖掘的田黃***

  由於田黃從挖出到市場經過很多過程,到我們手上時基本不可以知道具體是那個產地出產的,所以命名田黃全稱多是以皮色,顏色,質地來命名,比如烏鴉皮黃金黃田黃凍,也可以按單個特徵來命名,如金裹銀田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