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的主要品種和栽培技術

  荔枝原產於中國南部,是亞熱帶果樹,因楊貴妃喜歡食用而聞名。它有許多品種,下面小編告訴你。

  荔枝的主要品種

  三月紅

  因在農曆3月下旬成熟,故名三月紅。屬最早熟種。主產廣東的 新會、中山、增城、廣西的靈山等縣。果實流心臟形,上廣下尖;龜裂片大小不等,排列不規則,縫合線不太明顯;皮厚,淡紅色;肉黃白,微韌,組織粗糙,核大,味酸帶甜,食後有餘渣。由於上市早,尚受消費者歡迎。

  圓枝

  又名水東或水東黑葉。分佈於廣州市郊和珠江三角洲各縣。因適宜水多栽植和葉片尖長,近似黑葉而較薄而得名。果實短卵圓形,或歪心形,果肩邊高邊低;龜裂片略平寬,應深紅色,果肉軟滑多汁,甜中帶酸,微香。5月下旬或6月上旬成熟。

  黑葉

  果實短卵圓形,果頂渾圓或鈍,果屬平;皮深紅色,殼較薄,龜裂片平鈍,大小均勻,排列規則,裂紋和縫合線明顯;肉質堅實爽脆,香甜多汁,多數為大核。6月中旬成熟。較耐貯存。

  淮枝

  又名密葉、鳳花、古鳳、懷枝***傳聞古時有尚書路過嶺南,把鄉親送的荔枝入懷中,故名***、槐枝。廣東栽培最廣、產量最多品種。鮮食、乾製皆宜。果實圓球形或近圓形,蒂平;果殼厚韌,深紅色,龜裂片大,稍微隆起或近於平坦,排列不規則,近蒂部偶有尖刺,密而少;肉乳白,軟清多汁,味甜帶酸,核大而長,偶有小核。7月上旬成熟。

  桂味

  又名桂枝,因含有桂花香味而得名。是最優良的品種之一,廣州市郊和廣西靈山縣所產最佳。桂味有全紅及 鴨頭綠兩個品系。果實圓球形,果殼淺紅色,薄而脆;龜裂片突起小而尖,從蒂膊兩旁繞果頂有圈較深環溝,此兩者為桂味的特徵;向黃白柔軟飽滿,核小,味很甜,7月上旬成熟。

  糯米餈

  又名米枝,為廣東價值最高的品種。是聞名中外的廣東特產果品。主產廣州市郊區蘿崗區和 增城市新塘鎮,其次是從化、東範等縣。果實屬 心臟形,近圓形,果柄歪斜為其品種特徵;初上市黃臘色,一旺期鮮紅色;龜裂片大而狹長,呈縱向排列,稀疏,微凸,縫合線闊而明顯;果頂豐滿,蒂部略凹;肉厚,核小,陶色黃白半透明,含可溶性固形物達20%,味極甜,香濃,糯而嫩滑,品質優良。為消費者最喜愛的品種。最適宜鮮食和制幹。7月上旬成熟。有紅皮大糯和白皮小糯兩個品系。

  元紅

  又名皺核,主產福建福州市 閩侯縣。果實心臟形,科頂豐滿;果梗長;果皮紫紅色,龜裂片小,中央有小刺,縫合線不明顯;肉較薄,乳白色,核大小不7,味甜帶酸。7月中旬成熟。

  蘭竹

  主產福建 龍海、 南靖、漳州等縣市。有紅色和青色兩個品系。果實心臟形,果項豐滿;果梗細;龜裂片中大無刺;應較薄,核大小不一,大核居多;陶乳白色,味甜而酸,品質中等。7月中旬成熟。除鮮食外,適宜制罐頭和制幹。

  陳紫   為福建荔中絕品,成熟時散發出陣陣幽香,沁人心脾。莆田、仙遊一帶最著名。蔡襄。荔枝譜。此品種在本世紀初已為美國所引種,在澳洲南部栽培也頗多。

  掛綠

  為廣東增城的荔枝中珍品,也是廣東荔枝的名種之一。封建時代列為貢品。《嶺南荔枝譜》記述:其果“蒂旁一邊突起稍高,謂之龍頭;一邊突起較低,謂之鳳尾。熟時紅裝相間,一綠線在貫到底,改名。”果實大如雞印,核小如豌豆;果皮暗紅帶綠色;龜裂片平,縫合線明顯;肉厚爽脆,濃甜多汁,人口清香,風味獨好。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在廣東省增城市舉行的2002年綠荔枝拍賣會上,一顆荔枝竟賣出55.5萬元的天價。這顆荔採自增城“西園”掛綠老樹,該樹已400多年曆史,每年結果甚少,其的特點是外殼顏色四分微綠六分紅,有條綠線縱貫果身,果肉清脆口有微香,剝去外皮紙包不溼紙。成為了史上最貴水果。

  水晶球

  產地廣東,果肉爽脆清甜,肉色透明,果核細小,是一個有數百年栽培歷史的優戾品種。陳鼎的《荔枝話。記述:水晶球“白花、白殼、白白、由核,而漿如血,味甘,香沁肺腑。”

  妃子笑

  四川叫鉈提,臺灣稱綠荷包或玉荷包。妃子笑盛產於廈門、廣東、四川、臺灣等地區。妃子笑的特點是果皮青紅,個大,肉色有如白蠟,脆爽而清甜,果核小。傳說當年唐明皇為搏楊貴妃一笑,千里送的荔枝就是妃子笑。***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白糖罌

  又名蜂糖罌***電白***。為早熟品種,主要產區在茂名市的高州根子鎮,電白羊角鎮等地亦有零星栽培。約有二三百年的栽培歷史。

  荔枝的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

  密植矮化   荔枝多植于山坡地,其理想株高為1.5-2米,密度為3米×3米,強行採收後控制株高在1.5米,第二年開花時株高則達2米左右。也可借鑑蘋果密植栽培設計公式計算:株高=行距÷2+1米;樹冠直徑=株距×0.75米。

  培育方法

  施肥和排灌水

  1、施肥:定植後一個月即可開始施肥。二、三年內以增加根量、促梢、壯梢為主。掌握“一梢兩肥”或“一梢三肥”,即枝梢頂芽萌動時施入以氮肥為主的速效肥,促使新梢迅速生長和長葉;當新梢生長基本停止,葉色由紅轉綠時,施入第二次肥促使新梢迅速轉綠,增粗枝幹。新梢轉綠之後施入第三次肥,以加速新梢老熟。定植後第一年根少樹小,每株每次用複合肥25克,尿素約15克,氯化鉀10克,過磷酸鈣50克混合施用。幼樹根系少,吸肥能力弱,每年可噴施葉面肥5-6次。

  2、灌水、排水:水分是荔枝樹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年荔枝樹根少且淺,受表土水分變化的影響大,在土壤乾旱,大氣乾燥的條件下,應注意淋水保溼。雨季防止植穴積水,下沉植株宜適當抬高植位,以利正常生長。

  荔枝菌根好氣,土壤疏鬆通氣,利於根系生長髮育。幼齡果園一般每年鬆土除草5-6次。夏、秋季高溫多溼,雜草生長迅速, 鬆土除草次數宜多,春季地溫較低,冬季地表乾燥,雨量少,雜草生長較緩,耕作次數較少。荔枝園的土壤改良主要內容包括深翻熟化,加厚土層,增加有機質。

  其目的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肥力,為根群生長創造良好條件。改土方法是原植穴外圍開環狀溝或2條平形施肥溝。每條溝施入農家肥8-10公斤,過磷酸鈣1公斤,複合肥0.5公斤,然後蓋土高出地面25-30釐米。

  間種和覆蓋

  間種:荔枝幼齡果園有較大的空間和地面,充分利用土地間種、套種,有利於達到以園養園、以短養長、長短結合,增加收益的目的。並可通過對間種物的管理,防止水土流失,抑制雜草,防熱保溼,促進微生物活動,加速土壤理化性質的改良。

  覆蓋:荔枝園的土壤覆蓋可減少陽光強烈直射地面,夏降土溫,冬能保暖,防旱保溼,減少雜草生長,增加土壤有機質,通常用田間雜草、作物莖稈等蓋於‘樹盤’,作業時忌將覆蓋物緊靠樹幹,以防白蟻等危害。

  整形修剪

  幼年荔枝樹整形修剪要求幼樹能培養出30-40釐米高的主幹,3-4條分佈均勻的主枝,使其著生角度合適,因此修剪的物件是:交叉枝、過密枝、弱小枝,以及不讓其結果的花穗。修剪可用修枝、摘心、拉枝、吊枝、撐開等方法,可剪可不剪的枝條暫時保留,使養分有效地用於擴大樹冠。

  防寒護樹

  荔枝屬亞熱帶果樹,性喜溫暖,冬季氣溫低易受冷害,尤其是幼年樹,髮梢次數多,停止生長晚,寒冷前枝葉未能充分老熟,抗寒力低,需注意防寒護樹。冬季來歷前用綠肥、雜草等覆蓋於根生長範圍的表土面,以提高地溫,保護根系:用石灰、石硫合劑、植物油、食鹽和水按10:1:0.1:0.1:40的比例配製成塗白劑塗抹樹杆。

  提產方法

  密植栽培技術。荔枝不同品種和生長特性,有些品種如妃子笑生長勢較強,密植後如果不行修剪或不當常易早期封行,但由於其回縮更新以能力較強。比較的適合密植栽培。有些品種生長勢較弱,樹冠成形較慢,如白糖罌,可以在早期加大栽種密度,對光照要求比較高的品種如糯米餈,則不能栽種太密。因此要根據不同的品種和栽培技術來確定栽種密度。